如何做到缜密的思维?
【编者按】
如何做到缜密的思维,建构起强大的结构性思维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引进大名鼎鼎的 MECE 原则。
MECE 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中文意思是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
什么是认知盲区?听着名字似乎很牛的样子,其实就是:“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
什么意思?
你不是亿万富翁,你永远想象不到,真正的亿万富翁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有做过爱的人,无论是影片中,文字中描述的再活灵活现,他也体会不到真正身处其中妙处。
秦始皇永远想象不到,现在生活的样子,同理,你也无法想象再过5000年,那时候的人的生活方式。
正如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只能活过夏天的虫子,你不要去给它描述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它生存的世界就决定了它的认知。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盲区,你就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连事物的脚丫子都没摸到,你又怎么能指望去脱掉它衣服呢?你能感受到的只是它,释放给你的一股脚臭味的现象,只能通过这股脚臭味去理解它。
所以,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杀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本质!大脑懒,本能走思维捷径,形成懒的思维惯性。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就那么个小肉球,要耗费掉全身20%多的能量,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器官是根本逃不掉进化的剪刀的,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就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那就是走思维捷径。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幻觉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佛教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世界是物质还是感知?
很多人把佛教归为唯心主义,因为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内心的现象。其实不是这样,虽然西方宗教多数是唯心主义,但佛教不是。同时,佛教也不是唯物主义。
尽管佛教里面有唯物的成分,也有唯心的成分,但整体而言,它既不能归属为唯心主义,也不隶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与唯物,只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分类,它不能概括人类所有的知识。
佛教认为:世界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而是心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
轮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宏观世界,实际上也不存在的。比如说,在物理学家看来,假如一个原子有一栋楼这么大的话,那一个原子核仅仅只有一粒米这么大。
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电子在围绕着它旋转而已。正因为电子转的速度太快了,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运动的固体一样。实际上这都是我们视觉上的幻觉,除了原子核以外,只有电子在运转。
这个幻觉到底是物质的幻觉,还是内心的幻觉呢?物质永远不会有任何幻觉,所谓幻觉,都是从我们的内心产生的。
在佛教里面,这也称为微观世界的无常。什么是无常,无常和运动是一回事。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没有一个静止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起源
什么叫做感官的漏洞?
譬如说,一般人都认为,燃烧的火温度很高,其灼热程度足以伤人。对普通人来说,这个结论并没有错,但对个别众生而言,火的温度不但不高,而且很舒适。对这种众生来说,前面的结论就不成立。这就是来自于感官的漏洞。
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与我们的感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类的眼睛不是现在的这样,那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人类的感官与世界是相互观待的,当感官结构有所变化的时候,外面的现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佛教经论中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患某种胆病的时候,虽然外面的物体没有改变,但患者却会把原本白色的物体看成是黄色;另外一种病,又会让患者把白色的东西看成蓝色。虽然这些变化都不是在外在事物本身上真实发生的,但因为观察者内在因素的改变,从而导致了这些所谓的变化。
四禅八定修法中也讲,通过禅定的力量,可以改变修行人的眼根,也即让修行人的眼根提升到色界天人的级别。在那个时候,修行人的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平时看不见的细微物质能看得明明白白;耳根也像加了功率强大的助听器,平时听不见的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些改变都源于心的变化——我们欲界众生的内心始终动荡不安,所以我们的世界也是最粗糙的;而色界众生的心相对来说比较平静安详,所以他们的世界也比较细微。
解脱
所谓的“细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就像不可见光、暗物质、电磁波等等一样。
至于无色界众生的心,就更是极度平静到偏于寂静、寂止的一边了,所以在无色界没有任何物质——不但没有欲界的粗大物质,也没有色界的细微物质。
物质有粗细之别,众生的身体也有粗细之分。粗细的根源,都是心的差别。
《俱舍论》中讲到,五蕴当中的色蕴,是由显色和形色,也即红、黄、白、绿等颜色和方、圆、长、短等形状组成的。除了形状与颜色以外,没有其他单独的物质。
而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红、黄、白、绿等颜色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看到的颜色,是根据物质反射出来的可见光波段的长短而定的。在可见光通过我们的眼睛,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经过分析以后,就看到这样一个有颜色的世界。
有些动物的眼睛不能辨别光波的长短,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没有颜色;而X光照出来的人体都是骨架,也是和光的变化有关。
外在世界与众生感官的密切关系,佛教很早以前就讲得很清楚、很深入了。当感官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也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米拉日巴之类的修行人可以穿越墙体?为什么成就的高僧大德可以在石头上留下脚印、手印等等,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