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上师也喝酒?》8 |  虔敬心 返回

有声读物 《上师也喝酒?》8 |  虔敬心

動物樂傳心 2022-11-1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上师也喝酒?

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二、 以上师为法道的基础 

对上师的虔敬心 


常有人说,密乘是给上等根器弟子的。这并不表示你需要有较高的智商才能修持密乘。你拥有多少学位、是否有能力算出星辰的数量或破解魔术方块,都与上等根器无关。


在密乘中,最上等的根器是虔敬心。闻、思、修、研习、分析等,是寻道者的一般方法,但是最终,只有在自心离于参考点、文化执着与价值观,并且离于逻辑、辩证、条理、推测、理性与假设等包袱时,对空性的真实了悟才能生起。这就叫做虔敬心。在所有可能的种种上等根器中,虔敬心最为上乘。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第六章第四偈颂,以此描述听闻龙树菩萨教法者所应具足的特质:

若异生位闻空性,

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

 

上等的方法:实际的与更实际的


金刚乘提供了两种积聚福德的殊胜法门:培养对众生的悲心,以及生起对上师的虔敬心。我们当然可以借由礼敬佛陀来积聚福德,但是对于初学者,这个概念可能太过抽象。我们没见过佛陀,也不认识任何人亲见过佛陀,他纯粹是我们的想象。


反过来说,你亲眼见过你所遇见的上师,也能跟他沟通。你可以将他想成佛陀——不是释迦牟尼佛,而是“你的”佛——如果你的福德只能承受这么多的话。逐渐地,随着你的能力更为有效,上师的投射也就更加殊胜。因此,上师是积聚福德的最佳途径。


经由上师,你可以有个人的接触、个人的关系,你可以与他互动。在密乘中一而再地强调:即使礼敬上师的一个毛孔,也比供养成千上万诸佛的福德还大。


对我们很多人而言,对一切众生生起悲心相当抽象,对上师生起虔敬心则比较实际可行。即使我们对“一切众生”能生起某种模糊的概念,但我们的悲心可能只延续一两天。


对一切众生随时生起悲心非常困难,但是对自己选择的上师生起虔敬心就比较有可能。我们对众生的悲心常常被偏见与投射所遮蔽,反而,对上师的虔敬心经常始于敬仰、敬畏、尊从或启发,虽然可能时有时无,但它非常个人化,而且不抽象。

 

上师不勾求虔敬心


大部分的金刚乘弟子都自认为他们对上师有无尽的虔敬心,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比较像是仰慕,这与他们对具有相同道德标准的政治人物的仰慕是相同的。这不只不是虔敬心,事实上还相当危险。如果那位政治人物忽视了你,或甚至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只有一次,下次你一有机会可能就不再投票给他。相同的,如果上师在某个时候不再慰藉你,你也会想更换上师。


这种变幻无常的状态,促使政治人物不停地在竞选道上奔波,迫切的想要证明他们的价值,到处发放空头诺言,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然而,任何一位上师都不应该为了想要勾出弟子的虔敬心,而像竞选般地四处奔走。


在上师——弟子关系初始时,某种敬仰心自然会出现,但是要如何超越喜欢上师的感觉,而生起真正的虔敬心?你可以从检视自己的发心开始。先不谈令一切众生证悟吧,你追随上师的原因,至少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证悟。但是许多人接近上师,他们的发心并非这么的直接了当。


我们都知道发心单纯的那种感觉。想一想上回你肚子饿了,决定去餐馆吃饭。你大概一下子就想好餐厅,想法子去到那里,看一下菜单点菜,然后吃掉。但是有太多的弟子,他们的发心基于相当复杂的议题,而非直接针对证悟。


举例说,有些人发心的一大部分,是渴望获得上师无止境的关注;但这只会带来痛苦。拥有五百个弟子的可怜上师,总会要关注一下其他的学生,而无可避免的,那些他当时不关注的弟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抛弃,而且非常地不快乐。

 

虔敬心与业力


对上师具有虔敬心,就是信任因、缘、果的定律,换句话说也就是业力。当我们对业力的了解愈深入,我们的虔敬心也会因而增长。如果对业力欠缺理解,就会误以为业力与虔敬心背道而驰;或者会产生失败主义的症状,误以为痛苦无法改变,一切都已注定,因此上师虔敬心没有意义。


然而,业的原则绝不期瞒。如果正确的因、缘、果都具足,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就像生蛋可以被煮成熟蛋一样:当清水、热源、正确的烹煮时间都具足时,我们不会怀疑蛋不会被煮熟。对于这个过程、这种科学,我们并非盲目的信任,而是很自然地就相信这种经验。


相似的,我们对上师能够带领我们直至证悟的信心也不是伪装的。虔敬心并不是将生蛋放在盘中,然后假装它是熟的。若是如此,那就是“笨蛋的虔敬心”。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知道什么,无论你是客观地、批判的、科学的、迷信的或宗教性的人,我们都相信某些事情。所有的人,即使最具批判性、最不轻信任何事情的人,也都相信他们自己的理性与逻辑的“神”,相信个人对真理的判断。除此之外,人还有什么?但无论是信仰、信任或虔敬心,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其中大部分都只是愚痴无明。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


虔敬心有三类:理性虔敬心、非理性虔敬心,以及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


撒拉哈(Saraha)是龙树菩萨的上师,他把虔敬心定义为对因、缘、果的信任,换句话说,也就是信任业力的本质、游戏与展现。这是理性的虔敬心。


反之,非理性的虔敬心就缺乏逻辑的基础,像是相信有个真实存在而万能的神,或相信月亮会跟你说话,或不相信你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存在,或因未曾在你心中出现或无法证明,就不相信事物存在等。


当然,我们必须避免非理性的虔敬心,这不用多费口舌。但在密乘中,终究我们连理性的虔敬心都必须超越,因为理性的基础狭隘而主观,并且总是立基于某种假设之上。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在理性为人们所珍视、歌颂与鼓励的今天。但是在金刚乘中,只要我们的虔敬心还局限于有限的逻辑与理性,我们就永远有所偏好,也就会利用理性来让自己脱离虔敬心。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 + + + + + + + + + 

随喜关注


紫莹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微博: http://weibo.com/tangchiieng1001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