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圆满)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月 26 日 佛 历 2565 年
ངས་ལོ་གཅིག་གི་རིང་ཉིན་རེར་ལུང་ཚིག་རེ་བར་མ་ཆད་པར་ཕུལ་བར་ཉིད་ཀྱིས་དེ་ལྟར་གཟིགས་ཡོད་དམ།
在这一年当中,我每天都发一条佛典偈颂,并翻译成汉文提供给大家,从未间断。不知道你看了吗?
2010 年10月29日,上师发布了第一条微博:
今天是"天降日",也是佛陀上天为母说法后回到人间的日子,现在学院在开极乐法会,若能念佛等行持善法,功德极大!我今天开通微博了,但愿以此利益有缘者!学院的雪景很美,我窗前的树下正躲着两只小鸟,很可爱......
2011年4月14日,上师开通了藏文法微博: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藏族知识分子依靠自己的母语做有意义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4月14日,玉树的很多藏族同胞不幸遇难,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念诵观音心咒“嗡玛尼八美吽”吧!
同时,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也为了更多的人了解藏文化,我的藏文化微博正式开通。
每天一个偈颂的重要性:
何人若欲成智者,每日当记一偈颂,
如是不断渐积累,则智增如上弦月。
任何一个人,如果想成为智者,每天应当牢记一首偈颂,这样不间断地日积月累,则其智慧就如上弦月一样能明显增上。如果一个人具有持之以恒的精进及正确的修学方法,必定会成为智者。
《萨迦格言》中云:“智者知识虽渊博,亦取他人之微德,长期如是行持者,速成一切智智位。”有些修行人自幼背诵讲辩经论,到十五六岁就成为精通五部大论的智者。有些大成就者在摄受弟子时,采取一种同修共学的方法,每日让大众在一起闻法、背诵、辩论等,以种种善巧方便促使彼等不断增上智慧。
因为滴水可以盈器,聚沙能够成塔。同样,世间学识渊博的人,也是依靠不断积累而得来的,如科学家爱迪生无有间断地每天记一句名言、作一篇日记而成为名扬世界的智者,类似的科学家、文学家也都是通过渐渐积累才有累累的硕果。
所以,世间学问和出世智慧都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加上滴水穿石、坚忍不拔的恒心精进修学,才会有成果。
--《君规教言论》第2品
古人常说:“人不学,不知‘道’。”故对这些人伦之道,我们一定要学。在这个地球上,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也有人道。
那么,何为人道呢?简单而言,就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该做的要做,不该做的不做。像在宇宙太空中,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轨道,假如不按轨道运行,就会与其他星球发生碰撞,人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对生存所需的自然规律,每个人务必要学习。
若不学古人的甚深教诲,自然也就不会入道,犹如野马不被驯服,就无法步入正途一样。而要想学习,就要常读圣贤书。古人说得好:“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很喜欢这句话!
确实,有些人刚来学院时,每天都去听课,那时面目很可爱,心性也调柔。但过段时间,不知是业力现前还是非人教唆,他不愿听课了,此时再看到他,感觉有点可怕,好像很野蛮、很凶恶一样。
不说别人,我自己也是如此,有时出去看病一个月,不讲法也不闻法,就会觉得:“是不是我的样子变得很难看、很可恶?是不是别人都怕我?还是回去吧,应该讲一点法。”
所以,天天学习很重要。我非常佩服一些老法师、老修行人,他们闻思不是浅尝辄止、得少为足,而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所学的方方面面知识,才可以调伏自己,也可以教化别人。
所谓文化,有人解释为通过“文”学来调“化”心灵,而这种调化,需要很长时间。当然,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天文地理等包罗万象的学问,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些调伏烦恼、约束行为的经论教言。
即使不能长期广泛地闻思,哪怕学一两本书,每天用几个偈颂来要求自己,也非常有必要。
--《弟子规另解》第7课
上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微博:
包括现在国外弘法利生很成功的法师,也多是讲一些特别浅显的人间佛教,甚至连稍微深一点的教证都不敢提。
我最开始发微博时,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许多空性的教言发了上去,结果外面的人都没有兴趣。我才发现对大多数人是不能讲甚深空性和利他心的,应该讲一些在现代社会中比较管用的知识,于是就按照这个标准做了调整。
这是不是说明现代人都不需要大乘佛教的理念呢?不是的,每个想要脱离苦海的人都需要,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现观庄严论》第12课
今天讲因明,不知刚才的话从何而来?可能就像空中的云一样,无来、无去、无住吧!相对而言,学因明的人比较少,因为现在佛教徒的综合素质并不是特别高,大家都喜欢简单、实用之法。
所以,在网络、微博上面,我们都不敢发布特别深的道理,害怕大多数人不感兴趣。在学院里面,听因明和净土的人是相等的,而外面却不是这样。但我认为,只要有时间、有信心,还是应该深入学习佛法,否则佛教很有可能世俗化。
虽然个别汉传佛教的前辈大德,弘扬人间佛教很成功,但我认为佛教的本质也不能舍弃,否则若太低俗、太简单,佛教本自具有的甚深、超越、难测的境界和本性,就难以体现出来。
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认为,佛法与世法差不多,所谓佛教仅此而已。因此,学习因明非常有必要!因为,因明有特别甚深、尖锐的逻辑法则,多年学习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糊里糊涂。
不过,学习佛法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通达这些理论。最近很多道友讲考因明,我都很认真地听了,以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跟前辈大德所讲的内容是否相合,自己的心到底与佛法融合没有?有些讲得很不错,自己应该懂了,有些只能从字面上过……
在闻思的过程中,每天所讲的颂词都应融汇于心,就像以前读书时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背景等都要了然于心一样。长期这样学习,我们就能成为佛教专业人才,而远远超越只是信佛或表面学佛者的境界。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佛教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有信心、有兴趣,尤其要通达五部大论,特别是因明。《定解宝灯论》中讲过,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其教法,生起信心的唯一之门就是因明。
--《释量论.成量品》第14课
西方有的人因为历史 和文化背景的原因,认为自己是负罪的,对忏悔法门很感兴趣的。
我们也是一样的,有的发愿念一亿心咒,象智悲光尊者和如来芽尊者基本念二三十万以上的百字明,不然对任何佛事没有做。因为语言业障和心里的业障 没有清净的话,不能为别人做佛事。
法王也是发愿念一亿心咒。我说一亿可能困难,二三十万应该可以的。
不知道山上怎么样的,我看到微博上愿意念四十万的人点赞。我看了看的人有四十五万人,点赞的人才有六千多。
我算了一下,数量 还是惊人的,有24亿。
我们仅仅是山上的道友,报数在这边报没有有微博上报,可能有的人从明天开始点赞。但目前看,阅读的人很多,我的想法是凡是阅读的人 都……
如果真的空出来的话,时间应该有的。不过我们重视世间的琐事,对自相续的清净法门没有那么重视。
--《忏悔修法》
《入大乘论》中说,如果我们通达了一切法,是梦是幻时,这人已经通达了大圆满的见解。
荣索班智达说了三句,以后我会发在微博上。
是梦是幻,与梦幻一模一样的,这样才证悟了大圆满。
--《佛子行》传承 | 略讲
首先,一切的一切是我们的心造的。那心是什么?它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戏论的话,它远离了一切二取。远离了二取,我们没有经常作意,经常去禅修。这是最好的。
我最近在藏微博上发了麦彭仁波切的教言,他说,当你产生分别念的同时,认识分别念的本体。有动摇的分别念的同时,认识无动的分别念,是大圆满的见解。
我自己好象这句话还是有很多的,尤其得过密法的人,这句话对认识自己的心性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吧。
--再再传讲串习《佛子行》第2课
以前藏微博里的教证断了。
去年的微博里的教证用完了,六一儿童节出去断了,今天看到老朋友 ,可能会维持几天吧。
用完了,再找新的可能没有感觉,好的感觉去年用了360个钻石,今年不好开发,这里有几颗钻石,我比较欠缺还是经常用过的。
--《释迦牟尼佛日常禅修窍诀》第3课
这次的生日放生,也是规模比较大,也是特别感谢,这是各地自愿的。
我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跟大家提起,去年我专门发微博,所有的生日礼物中放生是最好的,今年没有说,大家压力比较大。
视频照片我看了很多,也很感动。好像短短的一天时间中,我们住在这个世间,或者对这个世间还是有一点意义的,自己特别开心。
--《修心七要》第1课
我就想,我的父母确实文化程度,不懂汉语,汉字一个也不认识。藏文也一个字不认识。会藏语不会藏文,但有些上面,我觉得我都不如父母。他们的淳朴和爱,值得我们学习。
从这个层面讲,每个人应该对父母有报恩 之心。尤其父母在世时,大家应该有一种感恩之心,否则 好象不知不觉中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后,自己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心情。
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经常想起父母,自己在年轻时,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我想每人都有的。
一旦父母离开,找他们的足迹是没有办法 的。前些日子母亲节,我发了两个微博。
一个是出世间佛陀是我们的应供处,世间是父母。阅读比较多的。
父母二人一起照相,在93年时一张照片,是我父亲的唯一一张照片。其他都没有。
当时我和法王如意宝去美国的那一年,夏天去,这个时候后来父母准备到居士林上来,当时我母亲没有出家,只留下 了这张照片。
有时我想不起来,前几年,因为父亲是95年死的,虽然自己有一些画面,但自己想不起来,去年刚刚找到一张,印了几张,给三个妹妹和弟弟作了相框保存。母亲的相片有一点。有些道友拍了些。
--《父母经》
希望道友之间,像有些时候本来道友之间没有染心的,别人却在语言上传来传去,说这两人一起跑到哪里去了,其实没有这回事。
尤其是女众,造业方面,语言比较能说。两个好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一起喝茶、吃饭、喝咖啡,按理来讲这样的氛围,造个善业很好,但别无缘无故诽谤道友。因为你们的语言,最后慢慢受果报……
藏族有俗语说,语言出口以后变成了出国,出国以后遍于世界。语言只要说出口的话,就出了国门,然后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
现在更是这样,如果特意去造作,你的语言就通过微博、微信等很多途径,传出去了。本来没有什么,如果有的话,你说也可以。但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菩萨即使有过失,“有尚不应说,何况无实事。”
所以要经常保护自己的身口意、少造罪,就算我们不能行持很多的善法,也尽量不要造无法解脱的罪业,特别不值得。
--《大乘方广总持经》第3课
我听说有一个人,每天发的微博、博客、微信中,大多数内容都是与吃吃喝喝有关。
当然,这一类的内容很多人都喜欢,但这个人经常发哪里的狗肉好吃,哪里的海鲜好吃等等。我觉得发一条这样的微博,可能导致很多人都去那里吃海鲜。
其实这些海鲜也是有感受的,但因为一条微博,每天都会有很多生命被杀害。因此,我想劝大家在发布任何信息时都应该再三观察。
这条信息发出去,是否对自他的今生来世有利?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情负责,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在今生和来世产生果报。不论你是否相信因果,它都是自然规律。
《六度集经》里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国家的太子出生后十三年内都没有讲过话,人们以为他是哑巴,觉得有一位哑巴王子对王室的种姓不利,于是计划将他活埋。就在这个时候,王子终于开口了,他说其实自己并不是哑巴,只是不敢说话而已。
原来,这位王子可以回忆起前世的情景。他回忆到自己在前世一直行持善法,但有一天听从了仆人的建议,杀害了很多动物去款待客人,仅因为一句话,他在六万年当中堕入地狱,感受痛苦。
现在大家都在使用各种微平台,这种趋势谁也改变不了,而且我们也没必要回到古代的生活方式。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观察一下自己的语言,因为言语不当而造成的后果真的非常可怕。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微平台呢?我认为可以传播一些对自他都有利的知识,而佛教就恰恰可以提供断恶行善以及心态调整等方面的知识。
昨天我遇到几位天津的老师,他们也认为有必要提倡一些正能量的教育。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本来考取大学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但是很多学生却纠结、焦虑、自杀,甚至有些大学生约定一同自杀。如果我们能在生活当中有一些正能量的教育,我想很多宝贵的生命就不会这样逝去。
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但我觉得现在的主流文化好像并没有教人们懂得生命的价值。
比如说,年轻人经常听流行歌,很多歌词往往都是描述令人绝望的感情,而年轻人每天就像念经一样不停地唱这些歌,一旦自己在爱情中遇到挫折,就自然而然用歌里的内容去对号入座。
如果歌曲中有一些佛教的道理,比如无常、随缘等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6课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讲别人的是非过失,无意当中会造很多业;(应该)经常赞叹三宝的功德,僧人的功德……
我刚才听到有一个人,对什么样的人都看不惯,说一些不发的话,可能是业力现前吧;有的人不论什么事情,天大的事情,他都能合理地解释和合理地理解。
所以自己的语言要值得注意,不然造了很可怕的业。
有的人稍有文凭和能力时就写书,也要注意。网上什么人都可以当新闻记者,其实爱说话爱骂人的人造了很多业。
如果自己有能力,发的微博也好,抖音也好,稍微要对众生有点利益的,带有正能量的,这样可能好一点。
不然,有的人随自己的心情,每天发一些……有的人一看就会觉得他肯定精神有问题。别人都会这样说的。
有的人表面看不出来他的内心,包括他的亲朋好友,看他的发言文章和写的一些东西,再评价一个人。
有的人经常说,”这个人肯定心理有问题“。包括有的领导也是这样的,你看有的领导,一天发两百条推特,肯定是精神狂躁什么的,不要说大人物,除非……一定是有些什么问题的。
在语言上,尤其现在一定要谨慎。有的人写一个教言,点击率非常高,可能成千上万人得到利益;有的人可能内脏都掏出来了,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带有什么病的。现在人的人很擅长察颜观色。“这个人最近心情不好”,“这个人心情很好的”……
我对藏族的堪布的(微博还是什么),偶尔会看一下,我喜欢看极个别的。我看时,他们每次都是生活很平静的,他发的照片也好,上下的两三句中,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在很平静的生活当中,或者对释迦牟尼佛很有信心,或者他对莲花生大士的信心很大……
不知道是不是我是这样的,应该很多人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会影响很多人,至少周围相关的粉丝也好,朋友圈也好,这些人还是会受不同的影响。
藏族有一句话,“说一句话,看一大堆人的场面”。要看场面来确定适合说什么,这确实很重要。但有时,包括写资料和说话,可能无意当中有一些口误,一些语言导致给别人带来误解,这些是会有的。但总之,我们的心是能控制一切的。
所以,我们说两舌、斗乱啊,应该给他讲清楚,不然生生世世变成这样也是很可怕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9课
普广,如果未来世间当中,有些人梦中见到鬼神,还有特别可怕的形像,比如没有头的,像恐怖片当中看到的一样,形像有些悲哀、有些忧愁、有些叹气……
我们在梦中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你一生、十生、一百生当中过去的父母、姐妹、夫妻,他们在恶趣当中的托梦。
我们做梦时看到的恐怖景象,不一定是真正的鬼,应该是你前世、前世的前世,跟你有缘的人,在三恶趣当中,没有福德力,他就告诉(求助于)自己的骨肉,他来找你,并不是想害你。
我们做恶梦时不用怕,鬼类自己实在是走投无路,想找我们做一些善事。如果昨天晚上我做了恶梦,第二天应该马上做善事。以方便方法,让他们离开恶道。
我在今年一月七号刚好翻译到这一段,发微博说,做恶梦的话,要好好行善。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13课
(师举起法本示众)这是《大乘经庄严论释》(众鼓掌),这是《生活与修行》--法王晋美彭措给弟子们的教言,
2019年,我每天发微博时,都发一段上师的教言,还有上师的一张照片。
可能有些照片重复了,但教言都是不同的。就是这样的,知道吧。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24课课前开示
昨天有人跟我讲,你讲《地藏经》,干嘛讲脑科学?我说一方面昨天的内容很少,怕讲不够,所以加了一点内容。
现在人对科学不能不懂,今天我也发了微博,宣说《如来顶骨续》的教证:“宣说七万二,一切脉种类。”
人的脉有七万二, 呼吸的话一昼夜当中一万一千五百六十……这些道理,我最近在翻译的《如意宝藏论》当中引用过,虽然不是很广,但也讲得比较清楚。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心其实是从脑当中产生,怎么产生呢?包括科学家也说不出来,是同体的方式产生?还是异体的方式产生?若是后者,是无情法产生有情明清的心识吗?他们根本无法回答。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2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