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离幸福很近·三殊胜》学习笔记|结构梳理、重难点分析、名词解释 返回

《离幸福很近·三殊胜》学习笔记|结构梳理、重难点分析、名词解释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一、概括宣说“三殊胜”之定义、功德和重要性。


二、分别广说“三殊胜”:

1、“加行发心殊胜”之发心的分类、原因、对象、修法并劝修;

2、“正行无缘殊胜”之无缘的内涵、不修的过失、修法并劝修;

3、“后行回向殊胜”之回向的原因、目的、方法、对象、功德并劝修。


三、总结说明三殊胜之重要性并劝导如理修持。


一、概括宣说“三殊胜”

1、定义

(1)加行发心殊胜:开始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

(2)正行无缘殊胜:中间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致志的智慧来摄持;

(3)后行回向殊胜: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2、功德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善根以此方便摄持,可得增长。

3、重要性

各大经论及大德都有宣说,比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中的相关章节以及法王如意宝等大德的教言。

4、劝诫

(1)劝: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足三殊胜,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

(2)诫:若不具足三殊胜,善根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失坏的可能。


二、分别广说“三殊胜”


(一)加行发心殊胜

1、发心的分类

(1)不善心:围绕今世世间自利,不为来世、不为解脱的发心;

(2)无记心:随波逐流,如吃饭走路的无记发心;

(3)善心:又分为三种。

1)下士道:为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不缘众生,只为断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得到声闻缘觉的寂灭乐果,属于小乘行人的发心;

3)上士道:大菩提心。

2、为何要发心:因为依此可获得一切功德。

3、菩提心依何而生?依大悲心而生。

(1)教证:

“菩萨不用学多法,只学一法即可。何为一法?此乃大悲心”;

(2)公案:

博朵瓦、金厄瓦、无著菩萨、卫藏屠夫、跳水者;

(3)结论:

若没有大悲心的话,菩提心也不会稳固。

4、何为菩提心所缘?

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

5、菩提心之修法

(1)上根者:日日夜夜的所作所为,全部以利益众生的心态来摄持;

(2)普通人:早上起来时发菩提心,白天的所作所为要利益众生,晚上睡觉前也想到众生,这就是修持菩提心。

6、菩提心功德

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也远远胜过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十方如来的功德。

7、劝修菩提心

(1)恒常发心:行持善法乃至走路吃饭旅游观光时,均以菩提心摄持,万万不可忘记;

(2)心缘众生:“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我能对众生有利”;

(3)生心为主:真正要为众生做事。

 

(二)正行无缘殊胜

1、无缘内涵

正行无缘,梵语叫“勒布嘎”,即无分别之意。伏藏大师大乐洲:有缘福德资粮与无缘智慧资粮融为一体而行持的方便法。

2、无缘类别

(1)究竟: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需要定解和入定的能力,凡夫难以行持;

(2)方便:很多上师认为:行持一个善法时,尽量不起各种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

3、不修的过失

《受持善根经》:“在数劫中持戒,长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摄持,则成为外道。”

4、修法简释

(1)经教:《大神变经》:“身无动摇,语无动摇,意无动摇,此乃三轮体空之戒。”

(2)举例:听经、放生、听课。

5、劝修

正行无缘的无分别,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乱。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应该观察心能不能专注,不被其他分别念中断,把事情做得善始善终。

 

(三)后行回向殊胜

1、为何要回向

善根易被嗔恨心、烦恼心、后悔心和颠倒心摧毁。

2、回向的内容

胜义善(又名真如善,指解脱,远离一切痛苦,最为安乐)是常有之法,无法回向给众生,这里的善根,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

3、回向的目的

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

4、如何回向

念《入行论》的回向品、《普贤行愿品》等,法王如意宝说过,归纳而言,可全部包含在愿一切众生快乐、佛法兴盛于世这两条中。

5、回向的功德

(1)利他

1)广严城饿鬼通过佛陀回向转生三十三天;

2)虚云和尚以燃指供佛的功德回向,令母亲往生极乐;

3)目犍连请僧众回向,解救母亲。

(2)自利

1)善根稳固:不会被烦恼违缘摧毁;

2)善根增长:不断增长,就像钱存在银行里一样,不但本钱不会丢失,利息也一直随时间增加。


三、总结

1、“三殊胜”是诸佛菩萨传给我们的修法窍诀;

2、法王如意宝也曾慈悲开示:行持善法时若不具足三殊胜就不算行持大乘法;

3、再次劝导大家不要忘记“三殊胜”这一使小善根成大功德的方便方法。

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

一、三殊胜之功德(重要性)

1、三殊胜是行持一切善法不可缺少的方便法,是对一切善根的方便摄持法;

2、三殊胜能够使善法功德增长广大,不被烦恼违缘摧毁失坏。


二、三殊胜之内涵

1、加行发心殊胜:行持善法之前要以菩提心摄持。发心有三要:恒常发心、心缘众生、实际做事;

2、正行无缘殊胜:行持善法时要专心致志,以无分别的智慧而摄持;

3、后行回向殊胜:行持善法之后,以所行持之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获得佛果。

 

本课难点:

莫忘行持任何善法都要以三殊胜这一方便法摄持。

一、要养成以三殊胜摄持善法的习惯,要将这一方便法融入我们的血液;

二、对一切善法的理解:

这里的善法不仅包括听闻讲学佛法,比如听受传承、阅读法本、如法思维等等;也包括一切善事,比如放生、参加法会、书写读诵经典、上供下施等等;还包括缘佛法的人事,比如学佛小组共修、会议、聚餐等等;甚至可以包括吃饭走路、旅游观光等一切行持。只要我们以“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我能对众生有利”的发心行持,都不失为三殊胜所摄持的善法。


本课教证

1.  佛陀在《王狮经》中说:“为度诸众生,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以此得喜乐。”

意思是: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因此,在所有的发心中,菩提心是最妙、最好的。(摘自《离幸福很近》)

 

2.  莲花生大师说过:“一切众生,没有不当过自己父母的。”

 

3.  《普贤行愿品》中也讲:“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誓愿无有穷尽。”

意思是:为了就度一切众生不要担心,自己在轮回当中安住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尽轮回未空之间,永久度化有情。因为还有你的母亲在水深火热当中,你怎么能甘愿自己获得一丝的快乐和清凉?(摘自15年法师辅导——妙道堪母)

 

4.  佛经中也说:“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也远远胜过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十方如来的功德。”

意思是:我们不要说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的如来,就算在一位如来面前这样供养,现在也没有这种能力。因此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行持任何一个善法时,首先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倘若是恶心或无记心,不可能有很大功德。(摘自《离幸福很近》)

 

5.  《前行》中说:“发心不为主,生心乃为主。”

意思是:真正要为众生做事,这样的念头才非常珍贵,这也是世俗菩提心,若具足缘众生和缘佛果的两个条件,我们凡夫人也可以生得起来。(摘自《离幸福很近》)

 

6.  《阿难入胎经》中云:“若无入定者,则无清净慧,不能断有漏,应当精进行。”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入定,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无法断除有漏,故一定要精进行持。(摘自《离幸福很近》)

 

7.  《受持善根经》中讲:“在数劫中持戒,长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摄持,则成为外道。”

意思是:表面上看来,持戒清净长达数劫,修持安忍的时间也很漫长,但心没有被真如智慧摄持的话,那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摘自《离幸福很近》)

 

8.  《大神变经》中定义为:“身无动摇,语无动摇,意无动摇,此乃三轮体空之戒。”

意思是:此为正行无缘的含义,做任何一个善法,比如你听经时,身体要像山王一样如如不动,不能东看西看、东倒西歪,一刹那也坐不住;嘴巴不要胡言乱语,尽量专心行持善法,把世间的语言全部抛开,有条件应保持禁语;心无有动摇,当然并不是让你必须入定,而是根据所行持的善法,心专注于这上面。(摘自《离幸福很近》)

 

9.  《华严经》中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愿皆获善妙。”

意思是:我们这里所讲到的善根回向所指的是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我们可以普皆随喜一切善根,然后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根统统都做回向,所以他所回向的善根就具足四种善妙。这四种善妙是指:1、所缘善妙:应缘一切众生,并不是缘某个众生;2、所依善妙:获得的并不是暂时的快乐,而是断证圆满的究竟佛果;3、方便善妙:这种善根不是一般的善根,一定要以智慧和方便摄持;4、行为善妙:佛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在世间中极为善妙,我们也应随着诸佛菩萨的妙行而积累善根。据《华严经》的观点,所回向的善根应具备四种善妙,这种善根是最好的,若回向给众生,就能成为成佛之因。(摘自《离幸福很近》)

 

10.《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

意思是说: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于无边众生,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这种回向是成佛之因,故回向的善根也叫随解脱分善。(摘自《离幸福很近》)

 

11.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务必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

意思是:做善事如果开头没有发心,中间心不在焉,最后也没有回向,即使有回向,也是颠倒回向或世间的回向,希望自己即生快乐,吃得好、穿得好,这是非常可笑的。(摘自《离幸福很近》)

 

12.《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



名词解释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无漏

“有漏”之对称。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因之称有烦恼之法为有漏;称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为无漏,如涅槃、菩提,与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之法,均属无漏。【《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悉地

三密相应而成就妙果,梵语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摄持

可以理解为具足、具有。【生西法师】

加行

加行有时指前行,有时指的是正行。以前的有些汉地大德解释为加工用行。加工用行就是指真实地去实行,行就是行持,真实去做、去行持,这叫加行。【《前行广释》辅导生西法师讲】

回向

《往生论注》解释:“回向”,就是回转自己的功德普施一切众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益西彭措法师 编述】

方便法

费力很少、能轻松顺利地成就大义的法,叫做“方便”。【《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发心师兄:定解B22  定解A01  定解B30  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30  定解B32  定解B25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