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证悟者的故事(8)鼻根圆通周利槃特迦 |《楞严经》60导读
精彩摘录
1
周利槃特迦也是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向佛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这样说:“我是现在缺少记忆,持诵佛经论典这些,没有广闻博学,没有这样的智慧。”
他说:“我最初遇到佛陀以后,开始听到了佛法。然后开始出家,出家以后佛陀给我持了一个偈颂。”
“伽陀”是给他一个偈颂。
他是在100天当中一直背一个偈颂,但是这个偈颂背的过程当中,前句已经记得清清楚楚的时候,后句已经忘了,然后后句记得清清楚楚的时候,前句就忘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后来他的旁边的牧童们,他们都已经背得非常清楚,但是他一直背不到。
有些注释当中也引用了,《毗奈耶经》当中也有这个偈颂:“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说是身体和语言,也就是三门吧,三门不要造恶业的意思,也不要触恼,或者是损害世间当中任何的有情,自己应该通过正念来观自己的心,最后达到了这种空性,因为自己所想到的这些对境全部就变空了,变空了以后,这些无益的,对自己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这些苦,全部都是当下远离。
其实这个偈颂的意义,对我们每个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佛陀为什么亲自让周利槃特迦记这个呢?它也是一个很甚深的教言,佛陀对周利槃特迦的一个特别深的教言。我们也是如果自己背不到的话,我相信一百天应该能背得到的。我都刚才下午就试了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的,“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哈哈哈哈。”所以我们大家也要背诵。
2
佛陀看到他很愚笨,所以对他特别的怜悯,教他安居在一个地方。因为他后来背诵实在是没办法,然后就开始安住在一个地方,让他修呼吸观。
“出入息”,呼吸,实际上现在很多的,包括南传佛教的很多修法当中,呼吸观是比较重要的。
一般我们,可能密_宗当中的呼吸观《六中阴》里面也讲过,不知道大家忘了没有?我们“嗡啊吽”嘛,“嗡啊吽”是一切诸佛的身语意的种子。我们吸气的时候,就观想白色的“嗡”字,融入自己的心,吸过来的时候;安住的时候就住气,憋气,这个时候就是红色的“啊”字,诸佛的语言,语金刚;呼出去的时候,就观想成蓝色的“吽”字。
“嗡啊吽”,吸过来的时候“嗡”,住的时候“啊”,呼出去的时候“吽”,这样来想,最后应该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自己“嗡啊吽”这三个是算是一轮,这样不断地数。这是密宗当中也是有“嗡啊吽”的这样的修法。
他是观修的过程当中,他就观察自己的这种呼吸,吸气和出气这样。最后他的这种吸气,他鼻根当中的这种吸气的识,这些慢慢慢慢细微,最后到“穷尽”,“穷尽”以后,你整个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实际上它的生、住、异、灭,这四个,最后在一刹那间当中就豁然开悟。
所有的这些“生住异灭”的过程,当下正在呼吸的时候,他就观察呼吸的这种运行。运行的时候应该是“生”,无生的;“住”,无住的;然后“异”的变化也没有;灭,也是最后得不到的。所以一刹那间当中,他的本体豁然开悟,通达无我,没有一个真实的相,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大的这种障碍。
他当时是正在呼吸的时候,突然间,一般来讲我们呼吸的话,以鼻根为主吧,但是依靠鼻根,实际上呼吸是有时候也有,也无有的。但是最关键的,他那个息气运行的生住异灭,就马上刹那间当中了知了它的本体。
3
今天佛陀讲的除了迦叶尊者以外,没有眼睛的、愚笨的,还有下面的舌头不好的,好多都是好像现在难听的一些语言,诸根不具足的有一些人,结果他们往往很厉害的......
我们虽然有六根,什么眼根、耳根、鼻根都有,但是一直是还没有开悟。所以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样,还是某种意义上,人可能是生病呐,遇到违缘呐,或者六根不全呐,在这个时候,反过来说,可能有一个强大的力量,然后以此可以开悟的。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