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师言】我们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需要明白六度的重要性。 返回

【师言】我们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需要明白六度的重要性。

皓月光明 2023-07-18

下面阐述六度的各自法相:(大家虽然听过很多次,但佛法并不是听过就可以了,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然后对照自己的行持,这方面值得善加观察。行持六度时,皆要以菩提心摄持,最后回向给一切众生,否则,就成了世间善根或者随解脱分的小乘善根。)

一、布施度:所谓布施,是指将拥有的一切给众生,以斩断对我所的贪执。它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又包括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三种。自己的身体、受用、财产甚至家人,都应该布施给众生,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认为布施很简单,但实际上,你对财富有我所执,对家人也特别执著,不要说布施,别人看一眼也不高兴,像佛陀因地时那样割舍一切,我们凡夫人是望尘莫及的。

二、持戒度:指制止恶行、行持善法的一种心,包括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持一切善法,制止一切恶行,尤其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还要加上“利益一切众生”。真正的持戒度,是通过守持净戒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而不扰乱任何一个众生。

三、安忍度:在各种违缘面前,心不脆弱,不容易畏缩。它分为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谛察法忍。

安受苦忍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比如在修行过程中,不管自己身体不好,还是听法天气不好,面对种种违缘时,内心坚强不屈,一点也不退缩。

耐怨害忍:怨敌当面或暗中伤害你,你不会对他们满怀嗔怒,随忿恨的心态所转。包括有些道友在发心过程中,他人经常无理取闹、无端挑衅,你也能完全接受。

谛察法忍:听闻甚深的空性实相或者广大的大乘行为时,自己不生丝毫邪见。

这几种安忍,若没有殊胜的善根和缘分,自己很容易退失。

按照有关经典和论典的说法,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这三者,可以摄于有缘福德资粮中。

四、精进度:对行持善法极其欢喜,即精进的本体。它可分为盔甲精进、加行精进、不退转精进(不满精进)。无论积累有缘福德资粮还是无缘智慧资粮,都离不开精进,否则一切功德无法增上。月称论师也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

且不说成就菩提,仅仅是世间的事情,没有精进也办不成。有些人浑浑噩噩、懒惰昏沉,一天到晚消磨时光,连自己的吃住都难解决,什么实义都没有。因此,大家不要懒惰,早上起早一点,晚上睡晚一点,平时不要特别散乱,一定要做对自他解脱有意义的事情。

五、禅定度:心一直专注于善法,就是禅定的本体。它分为世间静虑、出世间静虑两种。世间静虑包括四禅定、四无色定,这些禅定是轮回之因;出世间静虑,指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的禅定,这些禅定是解脱之因。禅定是增长善根的根本因,如果心不静下来,一切善法不可能成就。大家有时间的话,也应该将心安住下来,无始以来一直随分别妄念而流转轮回,饱受痛苦,如果现在还不停止,何时才能脱离生死大海呢?

六、智慧度:能辨别万法的真相,就是智慧的本体。它分为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或者胜义与世俗两大智慧。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发现,只行持这六度已经足够了,多则不必,缺则不可。作为修行人,这六度必须要圆满,如此方能离开三有大海,到达解脱彼岸。因此,我们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若能如此,终有一天会抵达彼岸,获得如来如海圆满的妙相和功德。

六度所感的果报,《善戒经》说“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其中智慧度最为重要,三世诸佛皆依此而获菩提果,《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华严经》中还以比喻来形容六度,如云:“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那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辱波罗蜜为庄严具,精进波罗蜜为养育者,禅那波罗蜜为浣濯人……菩提心为家。”对于这些比喻,大家应该要了解,在菩提道中成长、成熟,最后圆满利益众生的事业,所有环节都要靠这六度来成就。

我们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需要明白六度的重要性。

恭录于《亲友书》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