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一样东西执著程度的简单办法
判断自己对一样东西的执著程度,简单的办法是看它会令自己有多焦虑不安。
回归内心的宁静须从淡化内心的执著入手。
问
人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
答
......
山居修行期间,很多人选择止语。终日默然,以避免妄言、绮语等过患。
其实,人们平日说话也是说得太多了,不仅在不知不觉间犯下了许多言语上的过失,而且言多伤神,说来说去,直把自己说得心神不宁、身心倶疲。
现实世界、网络世界都是这样。
你出门去走一圈,看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专心走路的很少,有的人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有的人恍恍惚惚、心不在焉的,迫不及待要回到因特网上去聊天、购物、吵架、围观。
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真的就那么有必要知道吗?
对多数人来说,一遍遍机械地刷新闻不过是一种习惯和瘾头,只是把脑子弄得乱糟糟的,并不能给心脑带来多少启迪。
你一句、我一句,话是说多了,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弱。
我并不是说像手机、网络这样的新技术、新事物不好,社会发展的趋势无法逆转,人在其中也不能全由得自己,只是你要努力把握住生活的平衡,用物质、技术带来的便利去感受、去探求生命的美好和意义,给自已时间去沉淀、提炼,而不是反过来被技术和物质牵着走。
人怎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样的问题,现在不太有人问了,因为内心的平静实在不是练一练瑜伽操、读一读励志文章、看几回心理医生就能得到的,你需要改变价值观念和生活的诸多定式,而那又是一件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去做的事!
现在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投入去完成事情,所以生活中便充斥着多快好省的东西。
廉价,不一定是价格低,而是心灵的投入少。物件也好,事务也好,做的人不用心,受的人也不用心,一个个都努力想把自己这辈子赶紧敷衍过去似的。
心里的牵挂多,便难以平静。牵挂些什么?总不出财、色、 名、食、睡。这五样是世人最大的执著所在。
判断自己对一样东西的执著程度,简单的办法是看它会令自己有多焦虑不安。你心里越是焦躁,说明你执著的越多。回归内心的宁静须从淡化内心的执著入手。
关于财、色、名,古今圣哲已经有很多教海了,我就不再啰唆。总之是把这些看淡一点,有益无害。
你看得重,未必就有更大的机会得到。
日常起居上,现在多数人的饮食、睡眠都是过量的,以致四大失调,疾病频发。少吃一点儿,少睡一点儿,精神、身体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