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跳广场舞……
在很多大城市,我们经常会看到生活相对宽裕的老年人,在路边的广场上跳舞、健步走、唱歌,或者三五成群地打麻将,有些精力好点儿的,就参加各种旅行团到外面旅游。
父母晚年的业余时光是否只有这些就够了?身为儿女的我们,在父母生命最重要的一段旅程中,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父母年纪大了,做任何事都力不从心,情绪也时好时坏,感受不到年轻时候的快乐。即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延长寿命、增强体力,但任随怎么努力,都无法抵挡时光的无情,所以只能用这样的对策来排遣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茫与恐惧。也许我们现在还不会有老人们的感触,但当我们接近生命尽头的时候,就会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无奈与彷徨。
或许有人会寄希望于人,但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亲友的关怀、儿女的孝顺,比如陪伴于身边,或以书信或电话的方式给予安慰,都不能抵御心灵上的惶恐。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这需要佛法的智慧。
佛陀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为了使我们这一辈子能过得好一点儿——挣更多的钱、工作顺利等,因为即使这一辈子过得再好,也只是解决了临时的问题。而佛法的智慧,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生老病死。
布施父母一些钱财,或是在他们生病时去照顾照顾,这是不是报恩呢?这是世俗人报答恩德的一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但是,这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死等根本问题。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儿女对父母理想的报恩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佛,不是仅仅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明白生死轮回的痛苦以及解脱的道理。
对老年人来说,如果每天能够抽出一段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皆可)坚持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和名号,并观想阿弥陀佛,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阿弥陀佛修法既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仪轨,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即使没有文化、不识字的人也能修,特别适合老年人。
如果儿女能够花些心思,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引导父母在正常的娱乐和社交生活外,向佛法靠拢,每天再念念佛,不仅会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而且还会有利于他们的生生世世,这可能就是孩子能给父母最好的报答了吧。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