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佛教到底是不是宿命论 返回

佛教到底是不是宿命论

HDZGGW 正觉海 2023-08-04



很多对佛教不了解的人,总是很容易把佛教和“厌世”、“躺平”等词汇联系到一起,认为佛教徒是只知道念经、参禅、舍弃今生、只求来世的宿命论者。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佛教恰恰不承认宿命论。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那修行还有什么用呢?


当你对因果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就会认识到并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学佛的真正意义,就在于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根据粮食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

有些人没有偷盗、杀生或伤害他人,并且持戒行善也做得不错,然而他的工作、生活却处处不如意。于是,有人就想不通:如果因果存在,善良的人怎么会遭到不幸呢?就像一个农民春天种地,他把仅有的粮食都播了种,家里就没有粮食了,要等五六个月以后才会丰收,而现在他却是一个没有饭吃的穷人。有人觉得奇怪:你种了那么多地,天天辛勤劳动,为什么没饭吃呢?这种疑问是没有道理的。谁都知道,播种和丰收之间是有一段时间间隔的,现在没有粮食是因为他去年没有好好种地,没有获得丰收,所以把种子播下去后,便没有余粮可吃,这与他今年的辛勤劳作没有直接关系。同样,参加法会或放生与现在的病痛灾难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这是过去世所造恶业成熟的显现。


别担心,恶业可以转化


对于恶业,要制造一种违缘使它变成不定业,这个违缘就是忏悔。在大乘《阿毗达摩》中讲,无始以来所造恶业都有办法让它变成不定业,这个办法就是对它生起后悔心,并发誓以后再也不造。后悔和发誓不造恶,是转定业为不定业的两个关键条件。

比如,一个人原来靠杀猪宰羊生活,后来改行不做,开始当居士念佛,他对原来的恶业生起很大的后悔心,并发誓一生当中再也不去做这种恶事。当这两个条件完全具备后,他所造的杀业就变成了不定业,以后就不一定得果报;若再进一步深刻忏悔,就有可能完全不受果报。 


好消息,善业可以储存


同样,善也有不定业,我们应该尽量把善业储存下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回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通达空性。知道行善是如梦如幻的,若能这样思维,即使有嗔恨心生起,也毁不掉这个善根。因为嗔恨心是有漏的、有执著的,它与如幻如梦的见解是没有关系的;而我们所做的善法是跟证悟如幻如梦的智慧有关的,两者比起来,有执著的法比不上有智慧的善根,所以嗔恨心毁不了这个善根。如果既没有证悟又没有回向,而且嗔心不断,那么善根就很容易被毁灭。对凡夫来讲,回向就是最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我们要尽量让那些恶业都转为不定业,而把所有的善业想办法变成定业。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揭开因果受报时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