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宗萨钦哲教言 >> 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 返回

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第二个见地要回答的,是所有痛苦从何而来?我说的不是头痛、胃痛这类粗浅的痛苦,而是我们人类因为得不到自己所求而一直置身于不确定感所带来的痛苦。

我们多数人一直活在不确定感之中。就像这场演讲结束以后,我们能不能见到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不知道。

造成这种痛苦的基本原因是什么?佛陀从来没有给过这样的答案:“噢,我看到在银河系之外,有一股邪恶势力在侵扰我们。”他没有这么说。

佛陀发现没有外在的恶煞,而只有对“我”的执着在带给我们痛苦。所有直接或间接跟我执有关的心绪或情绪,都会导致痛苦。我们一切的情绪,诸如爱、恨、嫉妒等,基本上都来自我执。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我们人类都喜欢怪罪别人,而根据第二个见地,我们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一定要怪罪的话,就怪这个我执的习气。“无我”在佛教研究里是个非常大的主题,我们能听到很多这方面的开示。

佛陀并不是因为发现自我是邪恶的,所以说我执是错误的,完全不是这样。所以我会说第二个见地也和宗教无关。可是很遗憾,思维“无我”的技巧或工具也变得非常宗教化。

佛陀不是因为发现自我很邪恶,所以说执着于自我导致痛苦。事实上,他发现自我根本不存在,所以执着于自我是错误的,这也是我们会受苦的原因。了解这点很重要。

你们都知道,我们佛教徒常常说:“噢,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我们总是以伦理道德或宗教观点来批判自己。佛陀说一切是因缘所生。所谓的“无明”,与“我执”基本上是同义的。

无明就是当你看着某个东西,你认为它牢不可破,但其实它是由一些短暂、无常的东西组合而成。就像这张桌子,它有桌脚、桌板,所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桌子。

也许你们已经了解这个把戏了,不过我再给大家演示一下,但是我只能用英文来写。如果我给你们看这个(纸上横写着阿拉伯数字12,13,14),你们会怎么读?你会读成12,13,14,对吧!

现在这同样的东西,我把它用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纸被折起来,只留13,仁波切在13上面写A,在13下面写C),现在13变成B了。为什么?因为加了A跟C,我们的心也跟着转移了。

当13在12和14之间,它是13;可是当这个13在A和C之间,就变成B了。跟悉达多辩论就像这样,你永远可以跟他争辩,这是他的长处。你永远不应该相信一面之词。


根据悉达多的说法,任何一件事物都像13或B一样,某些东西被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某种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可以因为加入新的元素而改变。

如果我在这张桌子上放一张床单、一个枕头跟一条毯子,它就变成一张床;如果我把这张桌子劈成碎块放到厨房里,它大概就变成生火的木柴了。

所以悉达多认为,所有的自我就跟这个13或B一样,你看到的是许多元素的组合,包括形状、感觉等。在佛法研究里,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心经》,其中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根据佛陀的说法,当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你就产生了一个“自我”的概念,可是它根本不存在。

但这正是你所执着的东西,所以很荒谬。不过虽然听起来容易,真要跟我执战斗却非常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老习惯。

就连戒烟都非常难,而抽烟跟我执相比还算是个新的习惯,因为你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拿着烟。我执是一个非常老旧的习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就像刚才讲的,因为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我们认为有一个“自我”。然后我们搭建了很多藏身之处,让自我感到舒适、安全而有力量,比如钱财、权力、影响力、友谊等。

如果没有自我,就没有经济;如果佛陀所说的真的奏效,许多人真正开始修习无我,那市场经济就会垮掉。因为不安全感消失了,没有了不安全感,就没有生意可做。

我对生意懂得不多,不过看起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有人试着告诉我们,我们缺少某样东西,应该拥有某样东西,好让这个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安全、更舒适一点。

而在这个让并不存在的自我更舒适的过程中,从宏观来看,我们摧毁了我们的世界,摧毁了环境,摧毁了一切;

从微观来看,当我们对朋友与家人说我们爱他们,我们其实爱的是自己,我们想把他们放在架子上,以便在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取到。

这就是佛陀提出的第二个见地——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如同我刚才讲的,这个见地与宗教无关,也和道德伦常无关。

可是在佛教里,经常谈到道德伦常,我们有一整套的“律”,其中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解真理而设计的。正如刚才说过,在枪杆的威胁下,你会说天空是绿的。这整个复杂的修行道路,都是佛陀亲自开示的。


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