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炼心|“面对病苦”之一:从生病中挖到“财富”
无论老少,现代人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可谓与日俱增。健身房、瑜伽馆、各种开放式公园……处处可见全民健身的热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我们更为重要的心灵,难道不需要格外地锻炼吗?
正如本公众号重启时引用的一位智者所言:“又是一个新的一年的开始了,每个人都不知道前面的路是什么样的,但每个人都必须往前走。我们能做到的,是训练好自己的心。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勇敢地去面对。”
“历事炼心”栏目以此为缘起,希望通过分享心的正确训练方式,让我们的心灵真正能做到“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勇敢地去面对”。
历事炼心,伴你同行。
生病,或许是人们生活中最不愿意经历,却又最常见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平时对于疾病或者其他的痛苦唯恐躲避不及,但事实上,事物总会具有两面性——痛苦中也必定蕴藏着珍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佛法智慧的力量,对痛苦善加利用,不仅可以减轻痛苦,甚至还能从中挖掘到不可思议的珍宝。转化病苦为道用的修行方法非常丰富,公众号将陆续为大家进行系列介绍,若能学以致用,必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是一个很重要的修法。作为佛教徒,如果能有比较高的证悟境界,则疾病、痛苦等等都能妥善地对待;但如果修行的层次没有那么高,则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时,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就讲讲这个专门针对病痛的修法。
这个修法是麦彭仁波切为了利益众生,使他们能在生病的时候,把疾病变成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的方法而撰写的。
在正式讲解之前,首先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只需要修这些法,而不用去看病呢?当然不是。看病是肯定要看的。不要说是我们,连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后,也会示现生病,生病的时候也会去看医生,医生还配药给佛陀吃。
佛经上就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示现生病,然后去找医生给他配药。那个医生自恃医术高明,所以非常傲慢。他告诉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解决人的痛苦,一个是你释迦牟尼佛,你可以解决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另外一个就是我,我可以解决人类肉体上的痛苦。佛陀为了断除他的慢心,就把他带到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地方,让他指认出那里的每一种草药的作用、味道等等,但他却只能辨认出其中的几种草药,其他都一概不知。于是,释迦牟尼佛就从头到尾,把那儿所有的草药的作用、副作用、味道,以及配制的方法等等一一跟他说明。医生听后,深感自愧不如,从此再也不敢说这种大话了。
释迦牟尼佛生病、吃药等等,当然是一种示现,是做给后人看的。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已经圆满了一切功德,早就脱离了生老病死;不用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也不会真正生病。佛陀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就是为了令以后的佛弟子在生病的时候,不要拒绝看病、治疗、吃药等等。
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修法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肉体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能够转疾病为道用,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上的崩溃,才导致了很多身体上的疾病。此外,作为不学佛的普通人,在生病的时候,就只能白白生病,除了一心一意盼望自己能早日康复以外,在其他方面完全束手无策,从来没有想过把疾病当作修行的法门,从来不知道可以利用病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当前的病。但就算是能治愈,也只是解决了一次的病痛,却不能彻底解决病痛之苦。
但是,作为佛教徒,可以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法门。通过一场病,让自己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新的感受;通过这些认识与感受,就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个修法,来解决当时的病痛,同时还可以把疾病转为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的方法,从而彻底解决病痛之苦。所以,这个修法是非常实用的。
“病苦转道用”竟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好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修呢?别心急,下期我们将具体介绍“病苦转道用”的第一个修法——视病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