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法王如意宝:末法时期,众生种种不堪入目,刚强难化!
发愿往生
我个人认为能够有幸听闻无垢光尊者的殊胜教言,是一种极大的福报,因为尊者的教诲对每一个欲界凡夫几乎都行之有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尊者严厉的目光似乎正注视着我们,因而每个稍有善根的人都会感到惴惴不安、羞愧万分。如果有哪个人在学习尊者教言时仍然无知无觉、麻木不仁,那他如果不是一位已经证悟了的成就者,就一定会是个不可救药的蠢才。
现在,世间众生所造的恶业堆积如山,无论何时何地,众生都不可能得到片刻安乐。当我们对此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和抉择时,又怎能不生起厌烦之心?回想劫初的时候,人们能够自然行持佛法,以神变行于虚空,以禅定为食,通身都可放射光芒。
但是随着烦恼越来越重,众生的福报也越来越小,世间与出世间的能力也越来越低,以致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今已是五浊炽盛,世界上再难寻找到一丝真正的安乐,到处都充斥着饥谨、瘟疫,乃至战争等种种灾难,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在这种一片恶劣的大氛围中,如果我们还想要遣除自己的各种违缘的话,就必须多多念诵具光佛母心咒,并虔诚地祈祷观世音菩萨。
莲花生大士曾经授记道:“时日虽依旧,人心已不古。”遥望渺渺星汉,从古到今,我们曾看到过多少次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正如人间草木岁岁枯荣、周而复始一般,大自然的许多景致都是恒久未变、年年依旧,而人的心地却再难以回复如初。
多么希望大家都能时刻观察自己内心啊!我们应尽量克制烦恼和贪欲,避免一切恶劣行为的发生。如果是老年人,那就不要再聚集闲聊,以免浪费光阴;年轻人也不应与世间凡夫俗子一起终日厮混;至于小孩子,父母更是要对他们严加管教,决不要让他们沾染上任何恶劣习气。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曾经指出:身为菩萨,每当行事之前,应当首先观察自心,以便权衡善恶利弊。我们应该只做该做的事情,而不做想做的事情。
在此末法时期,无论就外在的器情世界,还是就众生种种不堪入目的显现而言,均可谓刚强难化。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树起正见,深切思维,认真取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便维护佛法的总体形象。
每当我们观察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就会发现,屡屡涌现出来的,多是难以克制的诸多烦恼,真正的善念实乃少而又少。即便偶尔生起将心识转向佛法的念头,那好不容易才生起的善念也总是一闪即逝、力有不逮。如果我们再转而观察人生的各种因缘,便会发现,即使自己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三宝,无意中也会遭遇众多违缘,本身的寿命也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样短暂无常,这些都会令我们心灰意冷。
由此,我们才可以深切体会出高际必堕,积聚必散,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的深刻道理。并进而认识到世间的所有法则、轮回中的一切显现都是如此的不可依靠。因此,只有发愿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摆脱痛苦的捆缚,得到究竟的利益。
在这个发心的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凭空许诺要承担多重多重的担子。在经过反复权衡后,凡是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无论是有关佛法的,还是与佛法无关的,都不要一概答应,更不要轻易就发下宏愿。
作为一名薄地凡夫,我们本来就不可能具备超凡的工作能力,故而应当努力从发起愿菩提心做起,以期通过修行提高个人的能力,并非要好高骛远地去实践什么行菩提心。否则不但对于众生利益甚小,还会对自己构成危害。因为利益众生的前提是必须具足不共的智慧与能力,否则就一定难堪重任。
若度化众生的因缘尚未成熟,自己就贸然行事,固然其发心值得敬佩,但实际效果定然不会理想,并且还会因此而障碍个人修道,其结果无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所以,在没有获得足够的智慧与能力以前,我们还不如前往寂静之处精进修持,以期早日做到愿行一致。(未完待续)
敬摘录《智悲精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传讲
索达吉堪布 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