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35 * 笔记
本课脉络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应当精进修持。
• 合理使用自己的财富。
• 正反面理解“辛勤如山王,不如积福星”。
• 今后世的安乐和积福息息相关。
本课难点
• 贪执财产会障碍自己解脱。
• 贫穷和富裕在心上安立。
• 福报不够就难以积累财富。
本课脉络
• 课前开示。
• 正确对待财产。
• 宣说“辛勤如山王,不如积星福”之理。
• 来世的安乐取决于今世的积福。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往生极乐世界。
①懂得往生四因。
B.随时随地修持。
2.精勤积累资粮。
3.精进修持之理。
①人都会面临死亡。
A.应取:放下万缘,一心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B.应舍:耽著世间的财富、名声、地位和种种欲妙。
②【法王授记】:只要能念一百万遍藏音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③死期不定。
④时间非常少,需要修的法和需要做的利生事业却非常多。
A.应持。
a.精进。
b.合理分配时间。
c.修行和利益众生的事业都不舍弃。
d.掌握好平衡。
二.正确对待财产。
1.舍弃对财富的吝啬。
A.临死贪执财富的人断气之后极有可能立即转生为饿鬼。
④勤俭节约要适度。
A.过头的勤俭节约有可能变成吝啬。
B.只要条件允许,该享用的也要适当地享用。
C.拼命地积累而不舍得享用会让生活没味道。
2.舍弃对财富的过分贪求。
①出家在家的需求不同。
②过于追求财产会一直处于希求和担忧的痛苦中。
③许多人对财富的追求很盲目。
A.【自然事例】当一只野兽在前面奔跑时,成百上千的野兽会毫无理由地跟着跑。
B.看到别人追求财富,立刻不加思考地盲目跟风。
④人并不需要太多的财物,欲望太多可能会造恶业。
⑤在追求钱财的过程中充满种种痛苦。
⑥贫穷和富裕在心上安立。
A.【教证】《宝积经》:“积财虽千亿,贪著心不舍,智者说此人,在世恒贫苦。”
B.【教证】《宝积经》:“彼虽无一物,安住舍离心,智者说斯人,世间最富贵。”
C.内心不满足的人实际上就是标准的穷人。
3.合理使用财富。
①尽量将财富用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上供下施方面。
②上供下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合理为之。
A.人一点钱都没有将无法生存。
B.应当在保证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将余下的钱财作上供下施。
C.为了作供养而放弃闻思修行的做法不妥当。
三.宣说“辛勤如山王,不如积星福”之理。
1.正面宣说。
①现在积累福德,以后无需辛勤也会财源滚滚。
A.前世没有积福,今生想获得财富就很困难。
B.前世积过福,今生很容易就会得到财富。
C.【公案】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作为福力王子时,由于前世福德深厚,根本无需勤作,无量财富会随欲涌现。
②祖上行为会影响后代。
A.精进积福,会利益自己和后世子孙。
a.《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b.【事例】以近代宋氏家族说明祖上如果积德行善,子孙后代必定兴旺发达的道理。(详见法本P18)
B.终日杀生造业之人的后代非常低劣、各方面不容易。
③每个人都应该精进积累福德。
A.积福享乐、造恶受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B.福德可以让我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C.不起眼的善根成熟后,也会感得稀奇的果报。
【公案】阿育王的婢女以欢喜心将扫地得到的铜钱供养僧众,死后转生为阿育王的公主,并且右手的铜钱取之不尽。
④看问题要有全面、透彻的眼光。
①现状。
A.人们普遍没有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
B.大多数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无忌惮地造作恶业。
C.给自他带来许多痛苦。
②有因果正见的好处。
A.人人都会自觉地按因果行事。
a.公务员不会贪污、受贿。
b.商人也不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B.世界会变成人间的净土。
③祈愿诸佛菩萨大力加持,让人们都拥有清净的因果正见。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