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之补充资料 | 地狱概观
三
地府
览胜
分为五个章节:
我们分享第一章:
地府
览胜
1
地狱概观
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低下的境界,这里的生灵备受各种酷刑折磨,用“水深火热”等词语远不足以来形容和比喻。
依《立世阿毗昙论》说,地狱的梵文音“泥梨耶”,就是没有喜乐、没有福德之处的意思。
《婆沙论》解释为:不自在,因为在地狱的罪人受鬼卒拘制不得自在而得名。
《新婆沙论》说:地狱梵文音译“那落迦”,意思就是无悦、无爱、无味、无利、无喜乐。
地狱在哪里呢?
《新婆沙论》说:地狱大部分处在南赡部洲,就是我们阎浮提洲的地下。
具体的位置,经文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按层次高低排列。在这一洲地下的四万由旬深处,是最底层的“无间地狱”所在地。按《大唐西域记》所说:一由旬等于十六华里计算,最底层地狱处于地下约六十四万里的深处。
无间地狱最大,是一个正方体,长宽高各两万由旬。无间地狱之上的一万九千由旬中,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着七层地狱,它们依次是:极热地狱、热地狱、大叫唤地狱、叫唤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等活地狱。等活地狱在最上,距地面还有一千由旬的土石层。
另一种说法是平面排列。从地面向下一千由旬,是地狱所处的位置。无间地狱在中央,其余七个地狱围绕于四周,就像村镇围绕着大城市一样。
然而,地狱也不全在地下,如有许多“孤独地狱”,或在虚空,或在旷野,或近江河,或在山旁,位置不定。
佛教世界里,地狱的种类和名目特别多,有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八重地狱,三十地狱,一百四十二隔地狱等等。现选其中重要的简略叙述如下:
佛典中最常见,最根本的地狱是“八大地狱”。八大地狱的地理位置前面已介绍,多数认为位于南赡部洲地下。具体如下:
1、等活地狱
处在最高一层,又称为“想地狱”。这个地狱中的罪鬼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但这“死”,只是受刑者的意念,就如同人间生死皆属虚幻一样,只是“已死之想”。尸身被冷风一吹,伤口愈合,身体立即复生,重新又受罪。
2、黑绳地狱
其次名“黑绳地狱”。这个地狱中的罪鬼在狱中,被鬼卒用黑色的热铁绳拉直身体,砍作千百段,或者迫使他们在灼热的铁绳中行走,热风吹来,铁绳贴向他们的身体,烧得皮焦肉烂。
3、众合地狱
再次名“众合地狱”,又名“合会地狱”或“堆压地狱”。这个地狱中的罪鬼在其中受众多的苦刑,被大铁象踩踏;被大铁杵捣烂;然后被驱使至两座石山中间站立,两山自然并和,骨肉皆被挤压糜碎。
4、叫唤地狱
这个地狱中的罪鬼被置于热水涌沸的大铁锅中,反复煎熬,但是身体又不死,痛苦倍至,发出呼唤声,故以得名。
5、大叫唤地狱
这个地狱中也是用滚水煎熬罪鬼,痛苦更剧烈,大叫疼痛的声音更惨厉,故名大叫唤。
6、烧炙地狱
又名“热地狱”。这个地狱中将罪鬼置于烧得通红的铁城中、铁罐中或铁楼上,烧得皮焦肉烂。
7、大烧炙地狱
又名“极热地狱”。这个地狱中将罪鬼置于炽燃成赤红色的铁城中,或用铁叉贯穿身体,放到大火坑上烧烤。
8、无间地狱
在最下一重地狱,也是最主要的一座地狱,又名“阿鼻地狱”。据说在这地狱中,罪鬼不停地遭受各种酷刑,没有间隙,所以称“无间”。而且这里的刑罚又最惨酷。
比如:将罪鬼从头到脚剥下皮来,用皮捆住血淋淋的肉身,放在烧红的铁板上,用烈焰腾腾的火车轮滚过去,碾得皮焦肉碎。
再有,他们各种感官感觉到的都是痛苦丑恶;眼睛只能看到凄惨丑恶的景象;耳朵只能听到刺耳的声音;鼻子只能闻到臭味;身体没有一处不感到痛苦不适的,甚至思想中也全是恐怖的意念。
这八大地狱是地狱道的主体结构,所以称为根本地狱。八大地狱有两种附设机构:
第一种、“十六游增地狱”
这是说八大地狱中的每一个地狱各开四个门,门外又是四处凶险的地方,称为“四增”。按《俱舍论》等典籍说,这“四增”是:
一是:煻煨增,煻煨就是热灰,这个地方里面热烫的灰烬没到膝盖那么深。
二是:尸粪增,这个地方里面充满腐烂的尸体和污秽的粪土,恶臭冲天。
三是:锋刃增,这个地方里面有三种道路,一种是插满刀刃的路,一种是密林遮覆的路,但这密林的树叶全是犀利的剑锋,以剑锋为叶,所以称剑叶林。一种是铁刺林,此林布满道路,树上伸出纵横交错的铁刺,每根铁刺长达十六指。
四是:热河增,这个地方里面全是水,但这个水,全部都是热烫的咸水。
每一个大地狱的四门外都有这同样的四处地方,合起来一共有十六处。据说,这是供罪鬼游履时增设的地方,称为“增”,相当于犯人放风时的地方。
又因为这些增的环境并不比地狱内强些,所以索性也把它们称为地狱,叫做“游增地狱”。实质上它们只是地狱的附设场所。
每一个大地狱又有十六个游增地狱,加起来一共是为一百二十八个,再加上八大地狱本身,一共是一百三十六个地狱,这些形成根本地狱类的主要群落。
第二种、十六小地狱
此外,属于根本地狱类的还有“十六小地狱”或“八寒地狱”之说。
考察一般佛典的文意,十六游增地狱与十六小地狱是二而非一。但有些佛典所叙小地狱的内容,与游增地狱相近或重复,这是有疑义的。
据《长阿含经》和《楼炭经》讲:八大地狱周围各有十六小地狱环绕,每一小地狱宽长各五百由旬。他们列举小地狱的名称依次是:
一名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钉,四名饥,五名渴,六名钢釜,七名多铜釜,八名石磨,九名脓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铁丸,十三名斤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剑树,十六名寒冰。
据说每一大地狱中的罪鬼在大地狱受刑之后,再依次被送到小地狱中受不同的刑罚。
另外据《智度论》等典籍说,八大地狱的外围有十六小地狱,这就是八炎火地狱和八寒冰地狱。
八炎火地狱
一、炭坑地狱;
二、沸屎地狱;
三、烧林地狱;
四、剑林地狱;
五、刀道地狱;
六、铁刺林地狱;
七、咸河地狱;
八、铜橛地狱。
八寒冰地狱
一、额浮陀地狱(寒冻身生泡);
二、尼罗浮陀地狱(泡裂);
三、呵罗罗地狱(寒颤声);
四、阿婆婆地狱(寒颤声);
五、喉喉地狱(寒颤声);
六、沤波罗地狱(寒冻身呈青莲花叶状);
七、波头摩地狱(呈红莲花色);
八、诃波头摩地狱(呈大红莲花色)。
这种八炎火、八寒冰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有影响,如南北朝时梁武帝作《断酒肉文》其中说:“啖食众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因。”
还有《翻译名义集•地狱篇》也说八大地狱外附十六小地狱,为八炎火、八寒冰,具体名称全与《智度论》同。
不过,八炎火地狱的内容,与《俱舍论》所说游增地狱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
比如:炭坑相当于煻煨增;刀道、剑林相当于锋刃增;咸河相当于热河增;而沸屎近似尸粪增,所以,这个八炎火地狱是否就是十六游增呢?这是一个应弄清的问题。
我们认为八炎火地狱有可能是十六游增,不仅是因为内容雷同,还因为有些佛典,如《三法度论》、《立世阿毗昙论》等,索性以八大地狱为一类,以八寒地狱为另一类。那么,八寒地狱不是八大地狱的附属,而是独立结构了。剩下的八炎火地狱理应仍归八大地狱所属,因此推断,它们很可能是游增地狱的另一说法。
《三法度论》说,地狱分三类,就是:一热二寒三边。开列的热地狱类有八座,全同上述的八大地狱。
寒地狱
也是八座,具体是:
一、恶浮陀地狱,此间地狱十分寒冷,冻得全身起细泡,也就是密密麻麻的冻疮。
二、泥赖浮陀地狱,此处比前一地狱更冷,冻得全身起大冻疮泡。
三、阿吒吒地狱,阿吒吒是拟音,表示寒冻得嘴唇已僵,由舌头发出的呻吟声。
四、阿波波地狱,阿波波也是拟音,因为到了这里就更冷了,舌头都已冻僵,反而嘴唇尚能略微翕动,发出这样的呻吟声。
五、呕喉地狱,呕喉也是拟音,谓此处更寒,唇舌都已冻僵,由腹内发出寒颤声。
六、郁波罗地狱,郁波罗的意思就是青莲花。这种花叶有细微而清晰的折痕,用来比喻身体因寒冷而冻裂的细纹。
七、波头摩地狱,波头摩意思就是红莲花,这个地狱比前面的地狱更寒冷,身体冻出大的裂口,暴露出皮下的血肉,像红莲花一样的颜色。
八、分陀利地狱,分陀利意思就是大白莲花,意思就是这个地狱最寒冷,冻得皮开肉裂,露出耀眼的皑皑白骨。
除热寒两类地狱外,还有边地狱,他们的位置不定,有的在山间,有的在水中,有的在旷野,各个地域中寒热杂受,境况不一,这相当其他佛典所说的“孤独地狱”。
按《三法度论》的分类,八寒地狱虽也属根本地狱类,但并不附属于八大地狱,而是与其并列的。
《立世阿毗昙论》说,八寒冰地狱的位置也不在南赡部洲地下,而是在世界的外围铁围山之外,这就更说明它是独立的机构。
佛教世界的地狱,以八大地狱最为著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名目的地狱。如《净度三昧经》开列三十个狱主及地狱的名字:
一、平潮王,典“阿鼻大泥梨”;
二、晋平王,典“黑绳重狱”;
三、荼都王,典“铁臼狱”;
四、辅天王,典“合会狱”;
五、圣都王,典“大山狱”;
六、玄都王,典“火城狱”;
七、广武王,典“剑树狱”;
八、武阳王,典“欢吼狱”;
九、平阳王,典“八路狱”;
十、都阳王,典“刺树狱”;
十一、消阳王,典“沸灰狱”;
十二、挺慰王,典“大嚎小嚎地狱”;
十三、广进光,典“大阿鼻狱”;
十四、高都王,典“铁车狱”;
十五、公阳王,典“铁火狱”;
十六、平解王,典“沸屎狱”;
十七、柱阳王,典“烧地狱”;
十八、平丘王,典“弥离狱”;
十九、链石王,典“山石狱”;
二十、琅耶王,典“多环狱”;
二十一、都官王,典“泥梨狱”;
二十二、玄锡王,典“飞虫狱”;
二十三、太一王,典“阳阿狱”;
二十四、合石王,典“大磨狱”;
二十五、凉无王,典“寒雪狱”;
二十六、无原王,典“铁杵狱”;
二十七、政治王,典“铁柱狱”;
二十八、高远王,典“脓血狱”;
二十九、都进王,典“烧石狱”;
三十、原都王,典“铁轮狱”。
据说这三十地狱合称“三十大苦剧泥梨”。
再如《长阿含经》和《楼炭经》说,二金刚山间有十座地狱,依次名为:“厚云”、“无云”、“呵呵”、“奈何”、“羊鸣”、“须乾提”、“优钵罗”、“拘物头”、“分陀利”、“钵头摩”。
地狱的名目如此繁多,也难以尽述。这里,再谈谈“十八地狱”。
八大地狱固然是佛教世界最正宗的地狱,但在世俗世界中,远远比不上十八地狱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从古至今,几乎无人不知“十八层地狱”。
最早的记载可能出自《南史》,其中《扶南国传》说:“有西河离石县湖人刘萨何遇疾暴亡,……经七日更苏,说云:‘……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可以说见于正史的记载,非同小可。
到了宋代,十八地狱早已脍炙人口了。宋人王逵在《蠡海集》就说到:释氏有十八地狱之说,脍炙人口矣。其义未详。然释氏有六根六入三毒之分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皆有三毒贪瞋痴之恶业,故三六共成十八之数。
不仅如此,连古代戏文、小说中也经常提到十八地狱,如《元曲选》中记载的载无名氏所作《朱砂担》中就说到:将那厮直押送十八层地狱阿鼻,才见得你百千年天性忠良。
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常见到这个词语,而且遍在人口,无人不知。它早已成为一个俗语了。然而,确实如王逵所说,一般人们讲十八地狱,只知道地狱有十八层的这个数,至于具体内容,则“其义未详”。
至于“其义未详”的原因:一是普通民众只知道十八这个数就够用了,很少有人追根问底。二是即使追根问底,也无法弄清。经文对于十八地狱,说法不一,有些又语焉不详,因此直到现在,仍然是其义未详。
这里,将有关十八地狱的集中说法罗列于下,为想要深入研究者略作铺垫和提示。十八地狱最早可能见于东汉末的安士高所译的《十八泥犁经》。
名称是:一、光就居;二、居虚翠略;三、桑居都;四、楼;五、房卒;六、草乌卑次;七、都庐难旦;八、不庐半呼;九、乌竟都;十、泥庐都;十一、乌略;十二、乌满;十三、乌籍;十四、乌呼;十五、须健居;十六、未都乾直呼;十七、区逋途;十八、陈莫。
这些地狱的名字,显然都是音译。经文描述其中所受的种种苦楚,那是层层加码。从第一狱到第十八狱,确实有层次之分,但这层次之分不是在空间上,而在时间和内容上,尤其突出表现在时间上。据说:
第一狱:以人间的3750年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月为一年。罪鬼须在这里生活一万岁,想早死一天也不行。这一万岁相当于人间135亿年。
第二狱:它的一日又翻了一番,以人间7500年为一日,寿二万岁。以下地狱的日时和寿命都依次倍增,那么到第十八狱,应以亿亿亿年为计算单位,名副其实地属于万劫不复了。这样长的服刑时间,真是难以想象的残酷。
《问地狱经》中就记载有十八地狱及管领各狱的十八王者,与《十八泥犁经》所言不同,虽然语焉不详,但两个相对照,可判断出各个地狱的内容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十八狱。所开列狱主和狱名依次是:
一、迦延,主“泥犁”狱;
二、屈遵,主“刀山”狱;
三、沸进寿,主“沸沙”狱;
四、沸典,主“沸屎”狱;
五、迦世,主“黑身”狱;
六、盖嵯,主“火车”狱;
七、汤谓,主“镬汤”狱;
八、铁迦然,主“铁床”狱;
九、恶生,主“盖山”狱;
十、寒冰,主“寒冰”狱,;
十一、毗迦,主“剥皮”狱;
十二、遥头,主“畜生”狱;
十三、提薄,主“刀兵”狱;
十四、夷大,主“铁磨”狱;
十五、悦头,主“冰地狱”;
十六、铁扶,主“铁笰”狱,;
十七、名身,主“蛆虫”狱;
十八、观身,主“烊铜”狱。
这是第二种十八地狱,又称“十八重地狱”。
另外,东晋所译《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说:阿鼻地狱有十八小地狱。小地狱各有十八寒冰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个热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火车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镬汤地狱,十八灰河地狱,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五百亿铁机地狱,五百亿铁网地狱,十八铁窟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尖石地狱,十八饮铜地狱。
所谓的“阿鼻地狱”就是八大地狱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无间地狱”。按此经的说法,十八地狱应在阿鼻地狱中,是阿鼻地狱构成部分。
上面列的各种地狱名目,加起来正好是十八这个数,也就是十八小地狱。小地狱中又各有十八狱,这十八狱,也可称十八隔。这部经也使用“隔”这个字。
比如如说十寒冰地狱中,“八方冰山,山十八隔”,“如是十八隔中无不经历”。这里的“隔”:就是地狱中的区域,所谓的十八寒冰地狱,确切的说应该是寒冰地狱中的十八个区域。
从内容来看,这里的十八地狱与《问地狱经》所记载得十分相似,比如寒冰、沸屎、火车、镬汤等名称全部都相同,另外有些名称虽然有差别,但是内容相同。
比如《问地狱经》有铁床狱,而《观佛三昧海经》有铁机狱;铁机狱其实就用一特制铁床为刑具。再比如前者有烊铜狱,后者有饮铜狱;饮铜狱的具体刑罚就是“狱卒以钳扒口灌以烊铜”。
从时间而言,它又与《十八泥犁经》相似,都是相当漫长的。比如:其中提到寒冰、刀轮、镬汤等地狱中生灵的寿命岁数,都是“如四天王寿八千万岁”。
四天王天中的一日一夜,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年,那么此中生灵的寿数,大约相当于一万四千多亿年。有些更长,如黑暗狱中,寿命达到五百万亿年。与《十八泥犁经》不同之处是,这十八小地狱虽有先后顺序,但在时间上并不是递增的。
这三种十八地狱,《观佛三昧海经》所记载得与《问地狱经》所记载得最为接近,不过,即使内部有很多重复之处,也不应断言它们是一而非二。因为毕竟有不同之处,另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只能并列于此。
好,地狱的构造及基本情况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