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09
善导大师 撰著
七、辨定韦提闻佛说法得无生忍利益的时间界限
【○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者。】
1.正面肯定:韦提得无生忍是在宣说第七观的最初之时
【问曰:韦提既言得忍,未审何时得忍?出在何文?
答曰:韦提得忍出在第七观初。经云:佛告韦提: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势至侍立左右。时韦提应时得见,接足作礼,欢喜赞叹,即得无生法忍。
何以得知?如下利益分中说言: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非是光台中见国时得也。】
2.反面否定:韦提在之前以佛加被,现见光台中的净佛国土得无生忍
【问曰:上文中说言,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此之一义云何通释?
答曰:如此义者,但是世尊酬前别请,举劝利益方便之由序。】
【何以得知?
次下文中说言: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次下日想、水想、冰想乃至十三观已来,尽名异方便也。欲使众生于此观门一一得成,见彼妙事,心欢喜故,即得无生。
斯乃直是如来慈哀末代,举劝励修。欲令积学之者,无遗圣力冥加现益故也。】
八、摄义
【评曰:掌握机系十有三结,条条顺理以应玄门。讫此义周,三呈前证者矣。
上来虽有七段不同,总是文前玄义。料简经论相违妨难,一一引教证明,欲使信者无疑,求者无滞。应知。】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一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序分义)】
一、总说观经科判
1.按经文逐条判别,略作两会五门明义
【△从此以下,就文料简,略作五门明义:
一、从“如是我闻”下,至“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明其序分;
二、从日观初句“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明正宗分;
三、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正明得益分;
四、从“阿难白佛”下,至“韦提等欢喜”已来,明流通分。
此之四义佛在王宫一会正说。
五、从“阿难为耆阇大众传说”复是一会。亦有三分:
2.说明序、正宗、流通三分的次第缘由
【然化必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兴,正陈所说,次明正宗。为说既周,欲以所说传持末代,叹胜劝学,后明流通。
上来虽有五义不同,略料简序、正、流通义竟。】
二、解释序分义
【△又就前序中复分为二:
一、从“如是我闻”一句,名为证信序;
二、从“一时”下,至“云何见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发起序。】
1.证信序
【初言证信者,即有二义:
一谓“如是”二字,即总标教主,能说之人;
二谓“我闻”两字,即别指阿难,能听之人。
故言“如是我闻”,此即双释二意也。】
【又言“如”者,即指法,定散两门也。“是”即定辞,机行必益。此明如来所说,言无错谬,故名“如是”。
又言“如”者,如众生意也。随心所乐,佛即度之。机教相应复称为“是”。故言“如是”。
又言“如”者,欲明如来所说,说渐如渐,说顿如顿;说相如相,说空如空;说人法如人法,说天法如天法;说小如小,说大如大;说凡如凡,说圣如圣;说因如因,说果如果;说苦如苦,说乐如乐;说远如远,说近如近;说同如同,说别如别;说净如净,说秽如秽。
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知历历了然。随心起行,各益不同。
业果、法然,总无错失,又称为“是”。故言“如是”。】
【言“我闻”者,欲明阿难是佛侍者,常随佛后,多闻广识,身临座下,能听能持,教旨亲承。表无传说之错,故曰“我闻”也。】
【又言“证信”者,欲明阿难禀承佛教,传持末代,为对众生故,言如是观法,我从佛闻,证诚可信,故名证信序。此就阿难解也。】
2.发起序
【△二、就发起序中细分为七:
初、从“一时佛在”下,至“法王子而为上首”已来,明化前序;
二、从“王舍大城”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发起序,禁父之缘;
三、从“时阿阇世”下,至“不令复出”已来,明禁母缘;
四、从“时韦提希被幽闭”下,至“共为眷属”已来,明厌苦缘;
五、从“唯愿为我广说”下,至“教我正受”已来,明其欣净缘;
六、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下,至“净业正因”已来,明散善显行缘;
七、从“佛告阿难等谛听”下,至“云何当见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定善示观缘。
上来虽有七段不同,广料简发起序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韦提得无生忍是在何时?有何经文依据?
2、细解“如是我闻”。为何称这一句为证信序?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