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夫妻关系 一定和谐、美满~
佛陀告诉善生:“丈夫应该以五种事恭敬地对待自己的妻子。哪五种事呢?”
1
作为丈夫,应以恭敬、礼貌的态度对待妻子,发自内心地爱妻子,而不是对妻子不屑一顾,只是将她当作受用物——在以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制度中,男人只是将女人当作仆人,当作自己生活中独自享用的受用物,除此之外,根本不把女人放在眼里,这种态度完全不合理。对于妻子,丈夫应该以礼相待。
2
丈夫要尊重妻子,对妻子的尊重不能有所欠缺。对妻子的选择以及她的行住坐卧等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放在眼里,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注。
3
作为丈夫,应当根据时节,提供相应的衣食给妻子。在以前的社会制度中,妻子的衣食等资源可能需要丈夫来提供。因此,丈夫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为妻子提供相应的生活所需。
4
丈夫还应该为妻子提供她用来庄严自身的物品。像衣服、耳环、戒指,甚至是名牌包包,以及各式各样的奢侈品和化妆品,这些都要提供。反正她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对吧。
5
一般是妻子主内,丈夫主外,丈夫应该将财物交给妻子管理。妻子在财产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权力,丈夫也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如果除了买菜钱以外,妻子什么权利都没有的话,这也不合理。
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比较特殊,好像很多夫妻之间互相都不信任,夫妻之间的信任度也不像以前那么高,听说有的夫妻,会隐瞒各自的银行卡密码,结婚之前还要先财产公证……总之有各种说法,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但不管怎么样,这里讲到丈夫还是应该将家里的财产交给妻子管理。
像以前,我家里的钱虽然很少,但我妈妈还是会管钱。爸爸有时候出去挣点钱,但那个时候钱都不多,十几二十块左右。我记得每个月都要去买粮食,可能需要十块五块的。家里没钱的时候,就要跑去亲戚家借,这个时候妈妈就对爸爸说:“这个月买粮食的钱不够了,你要不要去借一下?”然后爸爸特别不好意思。不过他有一个亲戚比较可靠,他就经常去那个亲戚家借。爸爸借完,过一段时间一定会还。我爸爸还是很守信用的,无论如何,他一定会在约好的时间之前,把钱还给人家。
现在的家庭中,有些可能是母亲管钱,有些是父亲管。但不管怎么样,丈夫还是应该将家里的财产等很多权利委托给自己的妻子,让她负责管理,否则很多事情也不好办。
这以上讲了丈夫对待妻子的五种方式,这些都很重要。你看,在佛教中,夫妻之间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况——并非事情都归妻子做,而权力都在丈夫手里。这里将丈夫的义务和妻子的权利都讲得很清楚。
“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佛陀告诉善生:“丈夫应该以这五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妻子。”
作为妻子,同样需要以五种事恭敬自己的丈夫。哪五种呢?
1
以前一般是妻子早上起来做饭、做家务,可能现在也是这样吧,除了一些女强人、女老板之外。有些女权主义者、女强人、女老板,整天让自己的丈夫炒菜做饭、做家务,要求丈夫早起晚睡。
像我们藏地,一般母亲会很早起来做饭、挤牛奶以及干其他的家务活,基本上没有父亲早起烧水、煮茶的情况;我看到山东、山西等很多地方的传统也是这样的。甚至有些地方,男人们在饭桌上吃饭,一边喝酒一边吵,然后他们的妻子就在旁边端茶倒酒。印度好多地方也是这样。
所以说,虽然都在提倡男女平等,但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吧,慢慢来。不过这部分内容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只是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来讲,丈夫确实经常外出,而家里的很多事情,也只有交给妻子来做。
2
妻子早上起来做事情,然后炒菜做饭,这些都弄完了之后再坐下来。可能现在很多家庭也是这样的情况吧。
3
作为妻子,言谈举止要温和,不能粗鲁。一位妻子,如果看上去像“金刚亥母”“忿怒佛母”,说起话来也是“狮子吼”,这样可能不太雅观。像苏格拉底的妻子,她刚开始像小绵羊一样,轻声细语,特别温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就因为吵架特别厉害而出名了,以致左邻右舍都认识她。这样的妻子可能会给家里带来很多的痛苦。作为妻子,还是应该“和言”。
4
妻子对丈夫应该有恭敬之心,要尊重、随顺自己的丈夫。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结婚?也许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一种“自我中心感”。两个人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出来,但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就没办法再继续过下去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纠结:“到底结还是不结?离还是不离?”
当今时代,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体制、结构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古代的家庭文化比起来,现在确实非常不一样。尤其是年轻人,有些独生子女的个性还是非常特殊,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跟很多人都不相同,这样的话,夫妻之间也没办法相互理解,更没办法包容,所以很多的家庭矛盾也确实难以调和。
另一方面,夫妻之间不和合也可能跟业力有关。
《佛说夫妇经》中有一则公案讲的是一名佛教徒与他的妻子之间的因缘。
有一位佛教徒,他有一位相当年轻的妻子,相貌美妙庄严,智慧、辩才出类拔萃,才华、财富样样具足。
可是后来,妻子的一举一动他都看不惯,他特别讨厌自己的妻子,却喜欢上了一个又老又难看、经济条件也特别差的老太婆。
妻子整天被丈夫看不惯,实在没办法,妻子就对丈夫说:“你如果一直看不惯我,那我就去出家了。”丈夫非常高兴,说:“可以,可以。你去出家吧!”然后妻子就出家了。
可能妻子在家时就已经有了很强的出离心,所以出家后修行特别精进,很快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那个难看的老太婆死了之后,丈夫又让原来的妻子也就是那位阿罗汉比丘尼还俗。她那个时候都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肯定不会答应的。
妻子跟佛陀说了这件事情。佛陀就开示了其中的因缘:“你们俩不仅这辈子是这样的关系,实际上你们前世也是如此。你丈夫前世是一位很厉害的婆罗门,而你当时是一位既有才华又有智慧的美女。
他在娶你后不久,又爱上了一个特别难看的仆女。然后他们互相勾结,把你骗到了森林中。
你的丈夫爬到一棵果树上,在上面吃成熟的水果,未成熟的就扔下去给你吃。你当时就说:‘你干吗自己吃成熟的,不成熟的就扔给我?’他想骗你爬上果树,就说:‘那你自己上来摘吧!’然后就下去了。等你爬上去之后,他们马上用荆棘把树围起来,让你没办法再下去。然后他们离开了,扔下你一个人在树上痛苦地挣扎。
这时,正好有一位国王在森林里打猎。当他发现有一位美女在树上不上不下时,觉得这是很好的因缘,于是就把你带回了皇宫,你也成为了他的皇后。
你跟你的丈夫不仅是今生不和,他前世也是如此对待你。”
所以,有些时候可能是因缘的牵引,两个人刚开始关系好像还不错,但后来却水火不容。这其中可能有业力的原因,也可能跟个性不合或文化冲突有关。但不管怎么样,妻子还是应该恭敬、随顺自己的丈夫。
5
对于丈夫心中所想的事情,妻子应该要提前预料到。如果丈夫还没开口,妻子就已经心领神会了,这样的妻子非常聪明。
因为妻子的情商很高,所以夫妻相处一段时间后,基本上丈夫想表达什么、想做什么,妻子都心里有数。夫妻之间,彼此心心相印。对于丈夫喜欢的事情、要做的事情,甚至是心中所想的事情,妻子完全清楚,而丈夫也完全能明白妻子的心,这样默契的夫妻,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很好的。
佛陀告诉善生:“如果夫妻之间,能如上所说的那样互相对待,那么夫妻双方都会快乐,而不会有痛苦。”
我们作为佛教徒,也应该关心家庭。我也希望在家佛教徒的夫妻关系能有所改善。佛教徒也应该弘扬能让家庭和合的文化,而不要一直劝别人离婚,不能结婚,“你们不能结婚”“快离婚啊!”也没有必要这样去宣传。不然他们真的离婚了,还是会很痛苦的。
有些人在离婚之后真的非常痛苦,因为整个家庭结构都已经崩溃了,那么长时间的努力,结果前功尽弃,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人在离婚后的一个星期,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一直失眠。
虽然有极个别明星和极少数人,说离婚之后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幸福。但这是特殊情况,对大多数人来讲,离婚是一件让人特别伤心的事情。而且父母的离婚,可能还是会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佛教是以和为主,大多数佛教徒也都是在家人。如果以上讲的内容,在家佛教徒都能一一做到——丈夫尊重妻子,妻子也随顺丈夫,夫妻之间以礼相待,那么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和谐、美满。其实,佛陀对在家人的这些开示确实讲得非常好。
作为出家人,我们可能对在家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痛苦和烦恼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他们有时候还是很可怜、很痛苦的,我们也很想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拯救他们的心。毕竟个体的家庭关系,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家也应该思考,我们应该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爱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当提到爱时,尤其要想到佛教中的“大爱”,因为这种爱也许超越了夫妻之间个人主义的“小爱”。作为佛教徒,即使到了一定的时候,夫妻之间的世俗感情已经淡化了,但彼此之间的爱也许会更加伟大。如果拥有了这种慈悲和爱,也就能接受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甚至连伤害自己的怨敌,也完全可以包容,更何况是与自己有缘的终身伴侣呢?所以在维护夫妻关系方面,大家也要做一些努力。
——敬摘录《善生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