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58 | 生命的成长与完善
2013年11月6日,老师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为在校师生及朋友开展“生命的成长与完善”的研讨活动,
该研讨活动,旨在深入探索本土化的学生发展理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本土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差异。
那么,老师从什么角度开展的呢?
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北京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02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即设立师范馆,开设教育学课程,培养教育专门人才。1924年,北京大学设立教育学系,蒋梦麟、胡适等著名教育家先后担任教授会主席或系主任。1949年,根据政府的统一规划,北京大学教育系科调整至兄弟院校。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学科在北京大学逐步得到重建。1980年高等教育研究室设立,1984年发展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9年建立教育经济研究所。2000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经济研究所与电化教育中心(前身为1973年建立的电教组)部分机构合并,成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一个人在成长和完善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善良、慈悲、科学和理想。
(一)生命营养素——善良
1、心地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善良的心地和贤善的行为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具备这两者才能得以成长和完善。
2、善心,需要培养。
如果有了外在的教化和影响,人心就会慢慢沿着善的轨迹发展,因为人心之中本来就具备善的种子,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3、善心,是对自己的护佑。
4、善心,是人生的路标。
一个人如果内心善良,那么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和忧伤,反而会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二)生命提升素——慈悲
对一切生命的关爱,乃至对于动物,也像爱自己一样地给予爱护。
自私心是令人束缚的心,像毒药一样;爱他心是能令解脱的心,如珍宝一般。
人与自身要和谐,就要首先调整好心。
(三)生命助力素——科学
1、科学的两面性
现在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很多便利,都是科学带来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焦虑、压力、战争等灾难也是科学造成的。
2、佛学大师早已在山顶等候
朱清时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量子力学或化学领域的最究竟观点,其实早已在佛教的《楞严经》《楞伽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经论中说得非常清楚了。”
我们要保持一颗开放和探索的心,进行透明、合理、客观地思考,而不是打着科学的幌子轻率地加以否定,如果是这样,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佛教是非常先进的科学。
(四)生命拓展素——理想
人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
1、成功开端于一个理想
如果发愿很大,爆发出的力量就会很大。
2、成功的秘诀——三个“决不”
有了崇高的理想之后,在实现的过程中也不要有任何的怯懦和退缩。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毕竟会经历坎坷,这是一种规律,这个时候关键是不放弃。
结语
如果我们能善待天下的所有众生,甚至对自己的怨敌也以谅解和爱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会处处遍满快乐和阳光,忧愁和黑暗也会无迹可寻。因此希望大家从智慧、慈悲、科学、理想着手,让自己的生命得以成长和完善。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