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问答人生】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创造内心的快乐? 返回

【问答人生】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创造内心的快乐?

知幻园 2023-05-01

解惑人生

告别迷茫


问答堪布/ KHENPO SODARGYE

Q

&

A





01




问: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强调身体的物质享受,导致消费主义日益增长,但同时,在精神层面却极为空白。您能提一些建议,改变这种“身心失衡”的状态吗?


答:


我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发现很多人对奢侈品或者虚构的内容,比如电影、动漫等特别贪求。但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实在意义。


其实,心和身体是分开的。身体的享乐是暂时的,而内心的安乐才是长久的。当我们只重视身体享乐时,很难建立真正的快乐,而一旦开始重视内心的安乐,那快乐就唾手可得。但如果没有关注过内心安乐,一味追求身体享乐的话,恐怕会与安乐越来越远。




02




问:


有时自己忽然之间就会陷入很孤独和失落的情绪中,请问如何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答:


有些年轻人很少跟朋友沟通,也没有兄弟姊妹,导致内心越来越封闭。


现在最可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两个人各自玩手机,互不理睬。其实没必要沉溺于微博或微信等虚幻的世界中,应该对自己眼前最放心的人倾诉心中的痛苦。


因此,经常跟朋友来往、交流,这样对保持内心快乐应该会有帮助。





03




问:


如何创造内心的快乐?


答:


对于年轻人来讲,载歌载舞,或者穿衣打扮都会为他们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想要长久的快乐,最好在寺院里面安坐,然后观想佛陀,或者观察自心,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而且这种快乐不会消失。




04




问:


我是来自印度的在读博士生。您提到,内在的快乐比外在享受更加重要,那获得内在快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答:


虽然喝美酒或者和朋友到酒吧里跳舞,很容易让人快乐起来,但这种快乐却很短暂,还可能对身体有负面影响。所以,我建议通过调心来获得快乐。


通过佛教的调心方法来获得快乐,这虽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会有效果。除此之外,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也有很多调心的方法。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到印度去学习佛教、学习瑜伽的知识,并借此获得了快乐。我相信,你们在印度也应该会获得快乐。


在藏地,虽然有很多年轻人也想获得快乐,但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而外面的人来到藏地之后却都很快乐。


提问者:那我一定要去西藏。





05




问:


我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学生。请问,释迦牟尼佛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他的生活为什么快乐?您刚才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既然世间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为什么单单佛教徒的快乐、成佛的快乐是永恒的?


答: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是王子,过着非常美满的皇宫生活,也有许多嫔妃,但后来他认识到,每个人都要面对老病死苦,皇宫的生活也会好景不长,应该寻找永恒的快乐,于是舍弃尘世的一切,前往寂静地方修行。通过修行,他获得了大彻大悟,这种境界,可以称之为永恒的大乐。


而世间的快乐,都是无常的,不离行苦的自性,跟在快乐后面的,往往是痛苦。就像我刚才讲的,世间人追求的快乐,在刚开始,可能觉得是一种快乐,但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感觉了,甚至会变成痛苦。


当然,并不是每个佛教徒的生活都很快乐。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但实际上并没有将佛法融入自心,这样的话,不一定能调伏烦恼,经常也会流泪、痛苦。


但佛陀的境界,完全是永恒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境界净除了所有烦恼障和所知障,一切执著消于法界,现前了色身与法身双运的果位。


当然,没有一些佛教专业知识的人,听了这些不一定能理解。但如果你证悟了这种超胜境界,就能完全远离世俗的执著,根本不会有痛苦。因为所有痛苦都源于我执,都跟“我”有关,人们的苦和泪,归根结底就是执著“我”而产生的。而佛菩萨断除了这种我执,因此,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无比大乐。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


+知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