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生财有道——佛陀教你“佛系经济学” 返回

生财有道——佛陀教你“佛系经济学”


 编前语 

一说起佛教,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抛家舍业、独修苦行的僧人形象。那么佛陀又怎么会和经济、财富联系在一起呢?这二者难道不相违吗?其实,以佛教的眼光来审视经济学很有必要。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圣者的教言。




| 第十三期 | 

佛教的经济观

              ——中央财经大学演讲




 把你的财富分作四份 


佛经里有一种教导,它让我们把所得的财富分作四份:一份自己用;一份投资或经营企业用;一份存起来;还有一份要作慈善用,救济贫困的人。


开头就讲慈善,是因为在佛教的认识里,即使是讲经济,也不是纯粹在说外在财富,而更多会强调——



 内在财富更重要 


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认识不到内在财富的重要性,钱多钱少都不一定快乐,相反,深重的执著,还会给人带来极度的痛苦。


所以,请大家记住佛陀的教导——



  知足少欲 


知足少欲不是让我们不要工作、不要做生意。佛陀在世时,出家人为了僧众或众生的利益,适当做些商业或贸易是开许的,更何况在家人?因此,佛教提倡的是——



 中道 


佛教对钱财的态度是中道,为遮止贪婪,很多教义中说金钱如毒蛇;而为了启发利他的修行,也说这是善财,以此鼓励佛教徒上供下施、慈悲济世。


总之,钱财本身无害,关键是——



  不要让钱伤害你 


钱伤人,最重要的是伤害人的性灵。人有了钱就会傲慢起来,不循规蹈矩,让好端端的家庭不和睦,让社会不安定,处处散发贪婪与腐败气息。当人们善念殆尽、行为失去准则的时候,整个社会就被恶行感染,漏洞百出。


所以,佛教里常常教诫,一定要用智慧和善心来驾驭钱,否则,钱的可怕有甚于毒蛇。


今天讲的是“佛教的经济观”,就一个人的生活来看,以中道的方式,不特别奢侈,也不特别落魄,过中等日子,算是比较符合这种理念。当然,在此基础上,也不要忘记利他,而且——



  利他,要有心 


什么时候,如果能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像对待家人一样,就有了真正的利他心,由此可以发展出佛教的菩提心。如果是发自内心地想做好事,那么每天做一件,甚至一个月或者一年中做一件,也都是真正的好事。


今生是乐是苦、是富是贫,都是前世的善业和恶业导致的;而今生是修福还是造恶,又会决定来世的穷通荣辱。在明明白白的因果面前,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最好能随缘。生活上满足于温饱就可以了,其他精力,还是要多积累些精神财富。当你有了精神财富,是贫是富,都没关系了,内心的幸福无法言喻。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

《佛教的经济观》中央财经大学演讲



长按了解更多内容



 往期空中教室课程回顾:

佛法的智慧,先用于今生再谈来世

心智科学,你可听过?

精神的奢华之旅

佛教与科学

挡住孔子的土城

...


 友情提醒

回复"1":学会“面向未来”招生简章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10":《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