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57(第九品) 返回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57(第九品)

知幻园 2024-01-29



#717








寅二、断烦恼亦不得涅槃:




断惑若即脱,彼无间应尔,

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




小乘宗说:“虽然阿罗汉未证悟大乘空性,但通过修行诸蕴无常等人无我,通达十六行相中的空与无我二相,也能断除烦恼,脱离痛苦,不必修持大乘的二十种或十六种空性。因此,获得阿罗汉果就可以了。”


中观宗反问:既然如此,那么断除烦恼障,就应该是最究竟的解脱了。如果说阿罗汉果位至高无上,那他岂不是通达了一切万法,灭除了一切障碍?





#718










谓无近取爱,故定无后有,

此非染污爱,如痴云何无?

因受缘生爱,彼等仍有受。



阿罗汉要受宿业之功能,并不是究竟果位,这是现量可见的事实,可是傲慢声闻对阿罗汉已证究竟解脱,另有一套说辞:“虽然阿罗汉有受业现象,显现上也有痛苦,但因为他们已远离了近取爱,没有十二缘起中的爱取支或俱生我执,故而决定不会转生后世,不可能辗转不停地在轮回中流转生死,这难道不是究竟解脱吗?”


中观宗驳斥:阿罗汉虽已断尽无明我执所生的爱取(轮回之因),但相续中仍有非染污爱的存在。非染污爱属于一种无明愚痴,遇到对境时有苦乐感受,有感受则会产生爱执,如佛经中云:“乐受增上贪,苦受增上嗔,舍受增上痴。”《俱舍论》中也说:“因以苦乐舍三受,安立贪嗔痴三缚。”由于阿罗汉有受的缘故,必定仍住于爱执之中,又怎能说是已得究竟寂灭呢?






#719







寅三、心灭亦再现:



心识有所缘,彼仍住其中。

若无空性心,灭已复当生,

犹如无想定,故当修空性。



若远离了大乘空性,则不能息灭四边八戏,心识定有所缘,无法彻证法无我,其境界并非究竟无缘寂灭。所以大乘经典中说,阿罗汉的证悟犹如蹄印中的水洼,而佛陀的境界如同汪洋大海。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亦云:“经说声缘微无我,如虫食芥粒内空。”声闻缘觉证悟的空性十分微小,就像是被小虫吃剩后的芥子内的空间一样。











敬摘录讲记164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