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K904 大欢喜——索达吉堪布开示录(04)佛理 1
大欢喜——索达吉堪布开示录(04)
多年来,索达吉堪布常在不同场合,为大众传讲佛法,并抽出一些时间让大家随即提问,当场回答。针对现代人的内心困惑,特摘录了一些常见问题,以飨读者。
【佛理】1
问:请问宗教信仰和迷信有什么区别?
堪布答: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不管是基督教、道教、儒教或是佛教,假如你不懂它的道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这很容易变成迷信。比如,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就到寺院了烧香拜佛,这虽然也算一种信仰,但你若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什么作用、佛和神有什么差别,只是把佛陀当成求财工具,这就成了一种迷信。
如今很多寺院里,天天都有人拜佛,我虽不敢说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但有些人确实带有迷信色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连自己为何要拜佛都弄不清楚。
真正的信佛,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看一些前辈大德的文章或书籍,知道释迦牟尼佛曾来过这个世界,他所说的一切符合真理,对解除自他痛苦、解决人生问题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然后从心坎深处对他诚信不疑,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反之,假如只是表面上信佛,实际上迷迷糊糊的,并不明白其中道理,那就算你是个佛教徒,也仍是一种迷信。
所以,烧香拜佛不一定是真正信佛,若不知道它的功德,单单是外在的一种崇拜,有些人为了打渔也会这样做。我以前去南方时,就看见很多老百姓出海打渔前,都会去庙里烧香,让佛保佑他多捕一些鱼,此举完全是一种迷信。
梁启超曾在一本书中也讲了迷信与正信之间的差别,说佛教的信仰是智信而非迷信。但你不懂佛理的话,就很可能不是智信,而是迷信了。
问:佛法浩如烟海、广大无边,您可否用三个字来概括它的真谛?
堪布答:戒、定、慧!
问:在佛教中,佛陀规定犯了什么戒条,就要惩罚多少多少劫,请问这该怎么理解?
堪布答:佛教中之所以制定戒律,并不是非要去惩罚人,表面上它是一种约束,但实际上,这为每个人趋往解脱之路提供了方便。
就像马路上的绿灯、红灯,有了它的话,开车者似乎不太自在,但这却能极大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佛教中的戒律也是如此,通过强制性地规定行持善法、断除恶业,就能让众生顺利获得解脱,到达彼岸。
问:藏传佛教的净土,与我们汉传中提倡念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什么区别?
堪布答: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净土法门,究竟目标完全相同,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藏传净土主要讲发菩提心、念佛号、积累资粮,最终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往生极乐世界的主因,则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如此依靠自力和他力往生,汉传净土也是这样提倡,只不过个别传承上师教言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问:佛教里有很多密咒,比如六字大明咒、金刚萨埵百字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佛说每个咒都有很大很大功德,要念多少多少万遍。那我在修行的时候,该选择什么样的密咒呢?
堪布答:我对密咒从小就有信心,只是现在比较忙,念的时间比较少了。我们藏地有句俗话:“孩子会叫妈妈的时候,就会念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吽”。基本上每个藏族孩子都是如此,只不过现在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好多孩子到了外面的学校、城市以后,就不是特别争气了。
密咒的功德,佛陀在不同的经典、续部中都有阐述,至于你该选择哪一个,可能要分两种情况:一、这个密咒与你的传承上师、某些灌顶修法有密切关系,然后你应该发愿念诵。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造业比较多,觉得业力深重,就念百字明和金刚萨埵心咒;如果要开智慧,想生生世世具足智慧、利益众生,就念文殊菩萨心咒;若想遣除一切魔众违缘,就念莲花生大士心咒……你觉得哪个咒语对自己非常重要,就可以选择这个咒语去念。
念咒语方面,藏地很多修行人确实与众不同。前段时间,我们学院有个老出家人圆寂了,他一辈子念了六亿咒语。而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没有圆寂之前,曾把一生所念的咒语都统计出来,有些咒语像“啊”、“吽”只有一两个字,有些咒语长达十几个字,这些长咒和短咒全部加起来,总共有九亿。上师是72岁时圆寂的,在此之前,他一辈子都手持念珠不断在念。
通常来讲,藏地的修行人随时随地都手不离念珠,不管是坐车也好、放牦牛也好、到农田去也好,甚至很多知识分子、干部在办公室里,也是拿着念珠,被领导看到还会挨骂。不过现在比较方便了,那个计数器一直在念,领导也发现不了。
其实,念咒语不说长远的功德,仅仅是暂时利益的话,分别妄念、痛苦烦恼也会依此而消除,让心安住于清净的状态中。所以,念咒语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