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若想活得快乐,对它不能太贪心 返回

若想活得快乐,对它不能太贪心


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财物轻,怨何生”:父母教育孩子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玩具,也不能让他看得过重。其实,儒教这些少欲知足的道理,讲得非常好。若没有这些理念,孩子小时候会为了玩具打架;大了会为了钱财杀人。现在社会上这种现象特别多,有些人打麻将仅仅为了五元钱,坐出租车为了省一元钱,就会杀人夺命,非常可怕。若能从小断除对财物的贪执,就会止息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西汉有个人叫卜式,他弟弟长大成人后,他把家里的房屋田产全部留给弟弟,自己赶着一百只羊,上山放牧去了。十几年后,卜式的羊达到一千只,弟弟却把家业耗尽了,卜式又分出一半羊给弟弟……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现在人若也教育子女不贪财,那孩子将来不管在社会上做事还是学佛,都会有一定的前途。否则,对一点蝇头小利都死执不放,冲突定会在他身上频频发生。就像汉地的很多地方,子女为争夺父母的家产,打官司会持续好多年。有一个老人,他很有钱,平时生病子女都不来,后来他病得非常严重,子女一个个都赶来了。老人十分聪明,清楚他们的来意是为了遗产,但不愿把钱留给这些不孝子,就故意全部捐给政府了。

所以,每个人小时候最好不要养成自私、贪财的习惯。我认识一个老乡叫才让嘉尼,他家有七口人,所有东西都是分开的,故家里有七个箱子:父亲的箱子、母亲的箱子、大儿子的箱子、二儿子的箱子……但平时吃饭是一起吃。后来这些孩子长大后只为自己,对一点财物就斤斤计较,所以都没有特别好的前途。可见,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就形成了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因此,大家有这个机缘时,应该给孩子灌输良好的教育,只有这样,对他的将来才有很大帮助。


如果一个人德行非常好,即便是诸天也会经常护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可见,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所以,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许多缘起不能破坏。倘若随便砍神树、挖神山、移江河,则容易引发各种天灾人祸。所以,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很多方面的因缘要处理好,否则就会出现不妙的缘起。


话说回来,兄弟之间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无论汉地还是藏地,帝王子孙中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实在少得可怜。当然,家族的世代相传,如果是因你出家而终结,这并不可惜;但若不是这样,是由于兄弟不和而分崩离析,那就是大不孝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生存在这个世间,而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你不懂,那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所以这个规律,大家一定要牢记。


文字:索达吉堪布

来源:《弟子规另解》第五课

说明:本文带颜色的……表示对文章有删减。若想阅读完整文字,请阅读原文内容。



推荐阅读

上善若水

不要再说了,我不想听

谁是世上最穷的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