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不是为了快乐》十三 | 观想的修持 返回

《不是为了快乐》十三 | 观想的修持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观想的修持



“观想”的技巧贯穿于整个前行的修持,但它在使用我们想象力的方式上,与其他许多禅修例如“止”的修持—相当不同。在我们迷惑的生命经验中,想象力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感知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想象力的产物,而且由于我们相信自己所创造的各种幻相,它们成为了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它们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因此,想象力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利用它来改变并稀释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观想的修持”(practice of visualization)


初学者会遇到的一个小问题,是英文“visualization”(观想)一词有可能造成误导。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观想”是指专注于某个形象,然后将它保持在心眼中。但是,外貌只是观想修持的一个元素而已,绝对不是全部。每个人对事情的态度与理解,都随着他的处境与教育而改变。直到最近,在西藏长大的佛教上师们都视沙拉、绿色蔬菜与草是动物的饲料,而不愿去吃这些东西。现在,藏人已经熟悉西藏以外的食物,这种态度也随之改变了。正是这种显相上的转变,被我们运用于“生起次第(梵 utpattikrama)之中。


另外一个例子可以在互联网上发现。大多数的色情图片都很小当然远小于真实的尺寸。从逻辑上而言,很难相信那么小的图片能让活生生、会呼吸的人激起性欲,但是它们真会如此。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设定了我们会对某种特定的图像做出反应,因此,即使是在小小的 You Tube视频窗口中播放,它都依然有力量让我们感到兴奋,或令我们生气、悲伤,甚至抑郁。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观想的运作方式,与物体的大小或所谓的“写实”程度完全无关。


你对某个普通朋友说:我们所见的周遭事物,例如房子、汽车、树木、商店等,并非如我们所相信的方式真实存在;果真如此,他很可能会认为你终于疯了,或至少你已经患了非理性的绝症。然而,根据金刚乘的理论,这个世界对你的显相是唯一的,其他任何人不会以相同的方式看到它或经验到它,因为你之所见并不存在于你之外。


现代社会的金刚乘学生常会对修持观想感到很困难,我想部分的问题来自于像我这种藏传老师。我们假设一切有情众生都与藏人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事情,因而教导大家想象佛陀佩戴着藏人喜好且深具意义的饰品,一如传统西藏绘画上的形相。但是,成为一位完美的藏人肖像专家,并非修持观想的重点。


修持观想的主要目的,是藉由培养清净显相,使我们对现象世界凡俗而不清净的显相能够加以净化。然而,不幸的是,“清净显相”又是一个易被误解的概念弟子们经常试图在心中再造一个与唐卡完全相同的影像,其中有平板不眨眼的本尊,身边环绕着冻结在空中的云团,而他们的佛母看起来像是过大的婴儿。以这种错误的版本来修持观想,等于是把一种比你与生俱来的还糟糕的显相灌输给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摧毁了培养清净显相的整个目的。


那么,“不净显相”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如同前述,“不净”并非意味着我们观想的对象被尘垢所覆盖,或是污秽、肮脏,“不净”并非“在外面”,在此处,“不净”意指问题“在里面”。我们透过标示为“贪爱”、“嫉如”、“慢”、“无明”、“嗔恨”等的各种情绪滤镜去看世界,因此,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被这五种情绪的无数变形所染色,而这些变形有些连名称都没有。想象你去参加某个派对,一眼就瞥见某个吸引你的人,你的“贪”滤镜便会立刻聚焦,为此人贴上“性感”的标签;如果其他人妨碍了你,你的“嗔恨”滤镜便会立即启动,为此人贴上“讨厌”的标签。


随着夜晚流逝,又有其他人激起你的不安全感,使得你批判他们,打量他们;你为自己的选择辩护,并诋毁他们来膨胀自己的懦慢,所有这些都是被“深度无明”的滤镜所激发。这张清单可以这样一直往下列。


所有这些不同的显相都生自我们一己之心,然后再经由我们的情绪所过滤。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著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


这一切都与“修心”有关。声闻乘所提供的诸多方法之一,是以“身”与“语”的戒律来灭除我执,诸如先前所提到的:剩除须发、托钵乞食、穿着裟,以及避免各种世俗的行为(如结婚或性行为)等方法。菩萨乘的修心除了持守“身”与“语”的戒律之外,还加上观修悲心生起菩提心等最后,金刚乘不仅经由持守戒律与观修悲心来修心,它还提供我们从不净显相转化至清净显相的方法。






观想“融入”



究竟而言,佛法最重要的目标——尤其在菩萨乘——就是要证得“无二”(无二元分别),而要圆满这种证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修持观想。在观想中,最重要的则是本尊或上师融入修行者,而与之无二无别。但这修持怎么做呢?


想象在镜中或湖面上有个月影,虽然影像清晰可见,但它只是个反射的月影而已,并非月亮本身直接从湖中升起或被塞入镜里。另外一个例子是彩虹,虽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彩虹,但它并无本具之真实;同样的,虽然彩虹空无一物,但我们还是看得见它。月影与彩虹两者,都是既空无一物,又清晰可见。


所以,在此“无二”是指“显现(appearance)”与“空性”的“无二”。


我们所感知的一切,无论是上师、弟子或任何一切,皆非真实地存在于一己之外。而且,直到我们真正证得“无二”之前,将自己与本尊或上师融为一体的修习是极为有用的工具;对于你要领受加持、灌顶甚或启发,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然而,修行者在这部分的修持常常遇到困难,因为他们总是在理当修持观想与融入时,反而在心中遍处寻觅所有学过的相关理论。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在心中塞了太多概念的话,对修持的进展反而会造成阻碍。因此,我们在修持时,应该把理论完全放在一边。


在此,最佳的忠告是应当让它实际可行。心灵修持应当像骑自行车一般,一旦你学会骑车,就无须每次都重复一次“齿轮如何作用”或“坐垫该有多高”等这些事情背后的理论,你只要坐上去骑走就行了。修持“融入的关键是尽量去做即可,别过度担心自己做对与否。到最后,你一定会学到窍门。


在此的“窍诀教授”非常实际——“只管做就对了!”体悟“无二”有点类似学习开车,无论一开始听起来有多荒谬,经过了几星期学习车上的各种按钮与手挡,最后你还是必须放下驾驶手册,启动引擎开始开车。观想也是如此,最初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融入过程比较不像消融,反而像是把苹果丢进布袋里。但是,除非你硬着头皮冒险去做,否则什么也改变不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的上师就比较不会像个苹果,而比较像是你倒入水桶中的一杯水。这就是个征兆:你已经开始稍微更加了解“无二的过程了。


最终,你会理解“融入”的过程就与一个封闭的空间和虚空混合时的状态完全相同,而这部分的修持正是许多学生误解之处。想象一个陶罐,它的周遭与内部都是空间,当陶罐破碎时,原先内在的空间与外在的空间混合成一个不可分的空间。我们不可能分得出“内在”与“外在”的空间空间就是空间,你无法分辨各部分原本来自何处。修持者与上师的相融无别,就应如此。


目前,虽然你无法不将上师或佛陀视为外在于你的独立个体,但是你应谨记,自己所见到的纯属一之所见而已,任何人之所见、所闻、所思,都是基于他个人的诠释。这个原则不只构成佛教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观想能起作用的主要原因。露易丝可能自认为是“露易丝”,但她绝对不会描述自己是“观想出来的露易丝”,虽然这正是实际上的她。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的观想。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