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友厌烦远离?也许是嗔心大的缘故
☟
有些人看起来身居高位,朋友无数,可是发现亲友和下属表面对自己恭敬,实际上谁也不愿意与自己在心里亲近,甚至厌烦自己,自己的内心十分孤独。其实原因还是在自己,仔细观察内心,是不是常常怀有嗔恨心呢?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罪恶中,杀业最重。这是从众生生命的角度来说的。但如果从摧毁善根的危害性来说,没有超过嗔恨心的了。
为什么嗔恨心那么厉害呢?因为它与大乘的大悲心直接相违,我们相续中如果有了嗔恨心,就不可能有菩提心,更不可能以大慈大悲来度化众生。
而大乘佛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可是相续中一旦有了嗔恨心,不但不愿意去利益众生,反而想害众生,或者用各种方式来损恼众生,这样的行为跟大乘佛法的教义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在所有的烦恼当中,再也没有比嗔恨心更为严重的过患了。
其实,嗔恨不但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损害,即便在生起嗔恨的当下,我们已经真实地感受到了种种的不悦意,正如《入行论》所说:“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法王如意宝也说:“人如果怀有嗔心,则始终得不到自在,连一个快乐的机会也没有,别人更不会恭敬自己。”
如果一个人内心执持着嗔恚的热恼,那么他的心是没办法获得平静的,身心的喜乐也很难生起来,而且会心烦气躁,坐卧不安,根本不会拥有快乐。这一点大家都有切身体会。
在生起嗔恨心的时候,我们都会陷入烦恼无法自拔,心中充满了怨恨、不满的情绪,连面孔都变得扭曲了,这时即便是吃到平时最美味的东西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在嗔恨的控制下,我们没办法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有些人特别容易生起嗔恨心,一点点都说不得,说一点,嗔恨心马上起来。但是在别人面前表现他学佛很久,说什么“我是老师兄、老弟子”。这样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老弟子?
如果嗔心很严重,即使曾经施恩于他人或养育过的人,也会恩将仇报杀害自己,亲戚眷属也会因厌患而舍弃自己,即使以布施摄受他人,他人也不会安住等等,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这在历史上也是有的。
因为嗔恼者如毒蛇,不时就会伤害别人,有谁愿意与毒蛇生活在一起呢!有些父母虽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供孩子上学读书,但因为父母的脾气太坏了,从小打骂子女,当然,一点都不打也不可能,但老是这样性情暴怒,打孩子打到大,在孩子心中,父母所带来的只有极大的恐惧和痛苦,谁还能想到养育之恩呢?
一提起父母就咬牙切齿,结果弄得亲子之间关系紧张、感情疏离。不像我们提到父母特别感恩,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性情暴躁易怒的人,即便是亲人也不会乐于亲近。
有些人,所有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他,子女也不敢靠近他,就是因为嗔恨心的缘故。
一个人心中常常满怀嗔恨,今生来世都不可能获得安乐。他的内心时常为嗔恨的火焰所烧痛,外面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共处,那他今生的安乐从何而来?而他的福德善根被嗔恨之火所焚毁之后,在后世中,也唯有恒时处于孤独痛苦之中而已!
文 |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普贤讲堂 >《开显解脱道》讲记
第47课 安忍度01
慧持法师 讲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