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诱人果实
佛经里有一个极好的比喻: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悬崖,在悬崖壁上长着一棵树,树上结有果实,味甜可口。一人用左手抓住崖上的一把草,然后不顾一切地将身体悬出崖外去摘食树果。他全神贯注于果实,忽视了手里的那把草。有两只老鼠,一只白色,一只黑色。先是白鼠出来吃掉他手里的一根草,然后黑鼠又吃掉一根,如是轮流着,而那人一心只顾低头取果,根本不管其他。如果他发现这些老鼠在不断地吃手里的草,草也越来越少,就一定不会再要美味的果子,而是回到崖上,此时他是有办法回来不堕悬崖的;但是如果他对草之增减不理不睬,只想品尝果的美味,当两只老鼠把手里的草全部吃光后,坠崖而死便是不可避免的。
危险的人生
上述这惊险万分、危急重重的一幕,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那么这个比喻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悬崖就是轮回,树上果是指五妙欲——色声香味触,手里的草便是生命,白色老鼠是白天12小时,黑色老鼠是晚上12小时。这两只老鼠每天各吃一根草说明什么?每天24小时过去以后,我们的生命就减少一天,随着昼夜的交替,生命不会增长只会减少。但人们对此从不在意,不管它有多短,只是拼命地赚钱,拼命地投入到物质生活当中,其余的全都抛在脑后。如果现在感觉到生命越来越短,而且最终要堕落,那就应该是回头的时候了,所谓回头是岸,回头就有办法。目前,“果子”不可能不吃,但可以适当地吃,现在更应该在乎的是自己的“生命”,应该是回头挽救“生命”之时了。如果不在乎“生命”,依然拼命地投入到物质生活中,只会一步步走向死亡,最终堕入恶趣。此后何时能再回人间,谁都没有把握。
如果我们的一生选择像上面一样度过,那迎接我们的将是无有穷尽、饱含痛苦的轮回。身处轮回中的生命,又在经历着什么呢?
轮回就像是古代的水车,一直在不间断地转动;又像封闭瓶中不停飞舞的蜜蜂,时而高飞,时而低沉,却始终飞不出瓶子的范围。在轮回里,众生有些时候因行善而做人或天人;有些时候又因造恶而堕入地狱、恶鬼、旁生三恶趣。如果没有智慧,没有修行功德,轮回就是封闭式的,把所有有情众生关闭于其中,轮转不息,永远不能逃离,这就是轮回的真实状况。
在这样的轮回中,所有生命都有一个基本的痛苦——生老病死,同时,又无不受着苦苦、变苦、行苦这三苦的折磨。
既然我们已经身陷轮回,也不可能随意就跳出去,那该怎么办呢?佛告诉我们,在这个封闭的轮回里,可以找到出路。如果有出路,怎么叫封闭呢?对一般的凡夫众生来说,轮回是封闭的,没有办法跳出去;但是对遇到佛法的人而言,轮回还是有出路的。出路是什么?就是修行。
颠倒的人生观
只有人类,才是三界六道中最有机会获得解脱的。生而为人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人身。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完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颠倒的——将重要的东西弃置不顾,对毫无价值的东西趋之若鹜。
我们为毫无价值的名利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整天都在为个人的钱财打算,为自身的功名着想,把物质享受作为唯一的寄托,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是靠不住的。
有些人因为佛教宣讲“轮回是苦”,就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这完全是一种误会,佛教不是消极的,而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只是佛教的积极方向与奋斗目标和世间人有所不同而已。世间人是为了金钱而努力,修行人却只是把获取金钱作为生存的手段,真正的目标,是为了所有生命的解脱。
另外,佛教更不是悲观的。所谓的“悲观”是指什么呢?是心如止水、万念俱灰的心态。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划分,世俗人才是真正的悲观。不管年轻的时候在生活上、事业上如何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到年老的时候,因往日的美好年华已经流逝,看到自己韶华不再、日渐体衰的现状,每个世间人都会怅然若失、自暴自弃;特别是在临死的时候,因为恐惧死亡、贪恋今生,几乎每个世人都会哀伤悲泣甚至痛哭流涕,这不是悲观又是什么呢?
真正的佛教徒虽然视金钱、名利为粪土,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因为他们知道,肉体的衰老和丧失,并不会阻碍精神的提升,智慧和悲心是永远如影随形而不会丢失的,无论年老也好、死亡也罢,都没有任何差别,在远方等待他们的,是光明的前程、大乐的境界,所以他们不但不悲观,而且乐观并充满了信心。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才能孜孜不倦地将所有精力投入其中。轮回痛苦并不可怕,更不必为此而悲观失望,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轮回的束缚,获得绝对的快乐与幸福。
轮回中的逆转
令我们流转轮回的主因,既不是上帝、造物主之类的神灵,也不是无因无缘的偶然,而是我们自己固有的错误观念。因为我们从根本上已经错了,所以不想老也得老,不想死也得死,不想病也得病,想要的求之不得,不想要的却不得不去接受,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麻烦。
这些错误观念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最严重的,就是对轮回的贪执、迷恋。尽管大家都清楚地看到轮回中充斥着各种苦痛,却始终执迷不悟,宁可自讨苦吃,也不愿放弃迷惑、放弃轮回,而只想在轮回中过得好一点儿、健康一点儿、长寿一点儿。这些贪执、留恋,就会将我们紧紧地束缚在轮回当中。只有抛弃了这些贪恋之情,才能切断流转轮回的第一个因缘。
也就是说,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将吃喝玩乐等误以为是最终极的人生目标,全身心地投入,死活也不肯丢开而导致的。
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春蚕是怎样被缠在蚕茧当中的呢?是春蚕用自己辛辛苦苦吐出的丝线,将自己关押在自己编织的牢笼之中的。同样,我们也是用自己心里所产生的错误观念,将自己捆绑在自己制造的轮回樊篱之中,并不间断地遭受轮回之苦。
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既然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因素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我们就应当回头往内寻找解决这一切的方法。第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出离心。
从现在起,为了获得解脱,我们必须放弃那些世俗的金钱、名利。当然不是全部放弃。除了生活以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走解脱道。在此基础上,哪怕念一句咒,就已经开始回头了,走一步是解脱道,走两步也是解脱道,走得越多,离解脱越近。依照我们以前的方式生活,不回头一直往前走,就会离解脱越来越远。
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修出离心比菩提心容易一些,所以我们先易后难,能做到的先做,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不能把最难的东西先推给你,否则所有的人都会灰心失望,能做到的先做,做完以后再做其他的。出离心生起了,就修菩提心;菩提心有了,就修空性;显宗中观的空性了解以后,就提升到密宗大圆满的层次,这是最踏实的路。
“佛教三观”系列文章,每周二刷新您的三观。
前期回顾
佛教三观系列之微观世界观篇
佛教三观系列之宏观世界观篇
佛教三观系列之幻化故事篇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轮回过患》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慧灯之光(四)》:《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