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共同学习】能断 069:智慧离不开大悲,大悲离不开智慧(二十三品)
返回
【共同学习】能断 069:智慧离不开大悲,大悲离不开智慧(二十三品)
听闻《金刚经》后,大家一定要减少对善根、如来等的执著,否则,轮回之因——实执没办法断掉,那就得不到佛果。尽管佛陀也承认修善法是有功德,但若未以三轮体空来摄持,则非最究竟的解脱因。
——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 之二
智慧离不开大悲,大悲离不开智慧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能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执著,修持一切善法,即可得到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我们因地时积累资粮、忏悔罪障非常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应减少自己的实执。假如一边对众生、佛陀有很深的实执,一边去修持的话,无法获得究竟的果位。《六祖坛经》中讲:“此心本净,无可取舍。”所以,心要清净,修持时不能有人我与法我,应该远离四相,这样才可得到无上佛果。否则,所做的善法、所积累的资粮都成了实执,只会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而不能直接趋达菩提。
有些没有通达究竟空性的人,始终将积累资粮、获得佛果执为实有,认为自己所做的善业永远不灭。尽管在名言中,佛说了因果不虚,但从实相而言,一切法都是无生大空性。没有真正的佛果可得,也就像《楞严经》所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听闻《金刚经》后,大家一定要减少对善根、如来等的执著,否则,轮回之因——实执没办法断掉,那就得不到佛果。尽管佛陀也承认修善法是有功德,但若未以三轮体空来摄持,则非最究竟的解脱因。
故而,智慧不能离开大悲,大悲不能离开智慧,我们应以空性见来摄持任何一法。麦彭仁波切在《光明藏论》中,也将十一种续事全部抉择为大圆满,不管是见解、等持,完全是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此乃修行的究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