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十六 | 《做才是得到》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 返回

有声读物 十六 | 《做才是得到》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四章 懂因果的人有福




10  心善的话,

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

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好事,坏事?行善,造恶?这之间到底该如何区分呢?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


假如你发的是恶心,就算结果皆大欢喜,也算不上是善法;如果你发的是善心,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仍是功德一件。


《德育古鉴》中有个人叫卫仲达,一次他的魂被引到阴间。冥官令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恶档案呈上来。他发现自己作恶的档案堆满整个法庭,而行善的记录,却只有筷子那么小的一卷。


冥官吩咐拿秤来称,没想到那一大堆恶事的档案,反而比行善的记录轻。于是冥官说:“你可以走了。”


卫仲达问:“我年纪还不到40岁,怎会有这么多的罪恶呢?”


冥官回答:“只要一念不正,阴间就有记录,不必等到行为犯法。”


卫仲达又问:“那小卷行善的档案,写的是什么内容?”


冥官说:“朝廷想大兴土木,建造三山石桥,叫很多老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朝廷不要这么做,这一卷就是你奏章的底稿。朝廷虽没接纳你的建议,可你这一念善心是为了万民,所以力量非常大。”


可见,善根功德的大小,不能单凭表面来衡量,唯一要看自己的心。诚如智悲光尊者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了凡四训》中还记载:当年吕洞宾跟汉钟离学点铁成金术时,汉钟离告诉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帮助很多贫困的人。”


吕洞宾问:“此金以后会不会变为铁?”


汉钟离回答:“五百年后,铁才会恢复原形。”


吕洞宾说:“如此则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意这样做。”


汉钟离赞叹:“修仙本要积累三千功德。你这样的存心,三千功德已圆满了!”


《心地观经》讲过:“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可见发心最为重要。心善的话,做什么都会积功累德;心恶的话,做什么都会变成恶业。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有些人做的善法非常大,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经堂,但如果发心不善,是为了竞争、攀比、炫耀,这些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即使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反之,倘若以善心来摄持,有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先观察自己的心。



11 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佛陀所揭示的因果,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有个牧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牧民发现这里的人都在使用电灯,心想:“这个发光的东西真好,我应该买一个回去,这样就不用天天晚上点油灯了!”


于是他买了一个灯泡回到家乡,满怀希望地在帐篷里挂起来,可是摆弄了半天,灯泡也不亮。


见到灯泡放光,这个牧民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买一个灯泡,就能照明了。可他不明白一些隐蔽的因缘:灯泡只是照明的一个近缘,要照明还需要电、电线等其他远因。


实际上,每个人的苦乐,都有近缘和远因。


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就像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的是他通过努力,抓住机遇发了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积累的福德。


或许有人认为:“发财哪里需要什么福德?仅靠努力就行了。”


那么请问,为什么随处可以看到:许多人终生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把所有心血都用在赚钱上,结果却饱尝艰辛,所得的一切除了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呢?


我们每个人身边,肯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千方百计积累,用尽了一切手段追索财富,就像“从石头里榨出血,从鸟儿体内吸出骨髓”一样奋斗,但生活仍然不尽人意。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他们的能力、智慧不够,才落得如此结果?”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就算再努力,或者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假如福报不够,也很难会有称心如意的结果。即使偶尔得到少许财物,也无法拥有很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损耗殆尽。


与之相反,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许多东西就可以到手,没钱不需要寻求,有财不容易耗尽,无论到哪里,财富都会自然现前,这就是他们往昔福德的果报。


现在,许多人不懂因果,赚不到钱,达不到自己目标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父母,或是抱怨领导,或是抱怨政策,或是抱怨老天爷……


网络上就有一句话叫:“恨爹不成刚。”有些人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李嘉诚,为什么不是李刚?其实,按照因果规律,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往昔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而应尽快从当下行善积福做起。


如今,不少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肆无忌惮地造业而不自知。如此不怕因果的行为,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法句经》中说过:就像播下苦种子定会结出苦果一样,造恶业必定会得恶果。所以,我们没必要为了追求过分的财富,令此身成为恶趣的坠石。


因果正见对当今来讲,确实十分重要。倘若人人都自觉地按因果行事,公务员不会贪污、受贿,商人也不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人人都深信因果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人间的净土。



12 有就享受,

没有就坦然接受

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平时我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常发现他们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追求的目标和手段也很多。他们见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级轿车,自己得不到的话,就会愤愤不平、怨天尤人。


济公和尚在《圣训歌》中曾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意思是,我们今生的地位、财产,都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不积福的话,今生再强求也没用。


这个世界上,渴求幸福快乐,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的,实际上寥寥无几。


有人为了舒适安乐而修建房屋,没想到房屋突然倒塌,自己被埋在里面;

有人为了口腹之欲而享用美食,结果却染上疾疫,危及生命;

有人为了身康体健而服下药物,结果竟发生不良反应,提早离开人间;

有人为了争取胜利而奔赴战场,结果一命呜呼、客死异乡;

有人为了谋求利润而苦心经营,结果被仇人陷害,倾家荡产;

……


放眼周围,无数人为了所谓的快乐,不惜一切、费尽心机。可他们并不知道,倘若没有前世的福报,今生再怎么付出也收效甚微。


我就有这么一个亲戚,在我很小的时候,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前不久我在一所寺院又见到了他,他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快乐和财富,到现在也没有得到。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某一世的大宝法王,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信徒前来拜见,供养非常丰盛富足。他身旁的侍者,天天为法王收拾着各地的供养,心中不禁抱怨:“怎么都是供养他,就没人供养我呢?我也很辛苦啊!”


大宝法王知道侍者的心念,便对他说:“明天一整天,我收到的所有供养都归你。”侍者听了很高兴,眼巴巴地盼着第二天的来临。


结果这一天,从早到晚,就是没有人来供养。直到傍晚的时候,才有一个人来供养一块干牛皮。法王将那块干牛皮给了那侍者。


侍者接过干牛皮,心里感到很失望,大宝法王对侍者说:“你看,没办法,作为法王我也帮不了你,因为你的福报只有一块干牛皮而已。”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付出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


现实中也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就算拥有同等的条件,由于各自福报不同,今生的苦乐迥然有异。就算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


当然,佛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半点也不能改。而是告诉我们:今生的一切苦乐,与前世脱不了关系。有了前世的因,才有今生的果;没有因的话,再怎么追求果也徒劳无益。


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学了佛,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