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苦乐道用 05 | 今后无论遭遇怎样的痛苦,也绝不能再脆弱气馁! 返回

苦乐道用 05 | 今后无论遭遇怎样的痛苦,也绝不能再脆弱气馁!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7-27




第五课

堪布传讲





上师念诵藏文传承(四分钟左右)。

好,今天又下雨了是吧?把窗户关上吧。

下面我们讲《苦乐道用》,苦乐转为道用的意思。苦、乐都要转为道用,这个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确实很重要的,尤其现在全世界而言,大家都跟以往不同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而且有些痛苦确实是非常剧烈,很难以忍受。有些是因为家人离开的痛苦,有些是失业了跟以往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有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很多的变化,不确定的这些变化,这样的痛苦。这个时候也特别需要有一种强大的心力,但是这种心力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这种痛苦很难对治,所以也特别需要这样的苦乐道用法。

我们以前经常讲轮回犹如火宅一样非常痛苦,但今年对整个全世界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对轮回的痛苦有新的认识。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有些人实在是没办法正面面对,最后自己选择各种不合理的事情,这也可能跟我们的心力、跟我们平时的智慧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讲苦乐道用法。苦乐道用法实际上是前辈大德作的,作者应该是1926年圆寂的,离现在接近100年的时间。但他所讲的这些窍诀确确实实对当今众生所感受的这些痛苦分析得非常透彻、深入。我也看到过很多苦乐道用的窍诀,包括荣索班智达的著作里面也有苦乐道用的修法,米拉日巴的传记当中也有苦乐道用的修法,还有以前嘎举派有些大德的著作当中也有,麦彭仁波切的著作当中也有病苦道用法等等。当然这些法都有窍诀的不同侧重点,但我想智钦丹毕尼玛他所作的这个苦乐道用确实是很有针对性的、很有鲜活性的,在当今二十一世纪,尤其是今年2020年众生沉溺在苦海当中的心态,很多方面都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众生痛苦的点。

这个时候我们认识到苦的本性,认识到苦怎么能接受它、怎么样面对它,这个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很重要的。除非是极个别的有一些修行很好的人以外,我想凡夫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黄人也好,或者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的这些人,基本上凡夫众生的苦乐应该是有相同之处的,这个时候很有必要了解这样的痛苦怎么转为道用。其实我们每个众生都会感受痛苦,但是当你感受同样的一个痛苦的时候,根据人的心理不同、或者修行境界不同,面对的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

前面我讲过有一本书叫做《反脆弱》,其实这本书主要并不是讲大乘佛教的修行,主要讲当时西方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众生特别痛苦,那个时候用一种商业的角度怎么样把这个苦转为道用。比如一个非常脆弱的人在痛苦面前一蹶不振,在那个时候就完全倒下去了,已经崩溃了,没办法有再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这是有一部分特别脆弱的人,在违缘和痛苦面前完全失败了、一败涂地,再也没有让他复活的机会了。



还有一部分人,在这样的违缘面前,虽然他心里很痛苦,但是他很坚强,他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路,或者他很坚强的在违缘面前不会垮下去,一直淡定地撑着这种压力,一直到他的所有痛苦结束,最后他照样依靠自己的心力活下去,也有这么一部分人。

还有一部分只是极少数的人,接受同样的痛苦的时候,不但这个痛苦不会把他的生活、人生压垮,而且依靠这种痛苦,他找到了更好的机会,然后他依靠这种特殊的机遇,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坚强,他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当然这个并不是很多了。

所以我想我们学习佛法的这些修行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可能不是专门探讨金融危机或者疾病,我们只是从修行层面来讲,有些修行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完全倒下去了,再也没有机会了;有一部分修行人他就一直撑着,坚定地活下去,不断地提醒自己能活下去;但有一部分修行人确实因为他人生中的不顺,因为遇到各种的逆缘,因为这个原因他重新有更加完美的、更加精彩的人生。

以前很多的教言修行当中,怨敌对我们恩德非常大。



因为当时没有遇到怨敌的话他可能没有认识心的本性。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如果当时没有生活当中的这些遭遇的话,不可能有他后来的成就。有些像病魔,因为他病得很严重,后来他就认识到心的本性。



就像《修心七要》里面讲的,比丘尼华嫫,她因为生病的原因后来成就。所以有些人确实因为他的人生当中遭遇不幸,从常人来看他很倒霉的、很可怜的,但是对他来讲因为当时出现这样的非常难以想象的痛苦,后来他就有了更好的一种道路,这一点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我们这次讲苦乐转为道用,我也希望每个听众都得到一些益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益处呢?其实理论上是很简单的,这里并不像学因明一样的特别细微的理论、推理,也没有像密法一样的直接讲无二本性或者等净无二这样特别高深的一些境界,这里没有。但是它有非常质朴或者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我们内心的奥秘。如果我们真正先去明白其中的意义,然后不断地去串习,而且串习的过程当中我要花一定的精力,然后很认真的、非常投入地去了解其中的甚深意义的话,也许这么短短的窍诀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本来我们的命并不是很好,外面依靠很多不明智的方式做很多不如法的情况,因为我明白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痛苦我会非常熟悉、非常熟练地对付它。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听课学习的必要。

下面继续和大家学习,昨天前面已经讲了我们一定要达到什么样呢?要去除始终不想自己痛苦的心态,还有当我们遭遇到痛苦的时候生起欢喜心,这两个心态是重要的,昨天我们只讲了这个。


首先我们要去除不想痛苦的心,但对很多人来想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明不想但是痛苦就来了怎么办呢?可能会这么想的。其实我们想“让我不要痛苦、我永远都是平安的、永远都是幸福快乐的”,我这样想的话(当然你可以这么想),但你这样想的话会不会真的痛苦不来呢?不可能的。每个众生前世的业力不同,今生当中所遭遇的各种事情也迥然不同的,在这个情况下,你光心里发一个空的愿:“啊,我不要遭遇痛苦,希望平安,”甚至你经常到寺院烧香拜佛:“菩萨救救我,你们一定要让我一生当中平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到寺院祈福的时候:“让我们平平安安,家庭永远快乐。”可以这样祈祷,祈祷以后有没有作用呢?有作用的,但是完全能不能实现呢?也不一定的。因为众生的业力是非常巨大的,这种业的力量就像山谷里面的洪水一样,非常强大的。所以当他的业力真正现前的时候,可能诸佛菩萨你就给个十块钱:“菩萨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那你前世造的业可能一辈子或几十年长期造的,那你用十块钱能不能解决呢?很难说。



比如一个坏人一辈子偷盗、做强盗,当你这种罪恶马上要现前的时候,你给警察十块钱,虽然警察也有一些能力,领导也有一些能力,但是你给领导十块钱:“领导你一定不要让我关监狱里面”,能不能做到呢?不一定。我们每个众生所造的恶业还是非常强大的,这个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不出现任何的痛苦恐怕是不现实的,甚至你去出家,甚至你去受居士戒,业力现前的时候不管在哪里,你跑不掉的,不管到哪里你的业力最后也会现前的。



那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我们从大乘佛教的修行来讲,前一段时间你们也是学过《修心七要》,其实《修心七要》是很重要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反反复复地学习。光学一遍还是不够的,应该每年去学,最后自己的心态慢慢会变柔软的。同样的道理,现在这样的苦乐转为道用对你的痛苦也会有很多的帮助。

有什么样的帮助呢?这里也讲了:



我们总想“不要让我痛苦、不要让我痛苦”,始终看作一种不顺或者不喜欢,那这样其实是没有用的。你再怎么脆弱、再怎么气馁、再怎么样的伤心其实也没有用的。一般人每个人来讲确实痛苦会出现的,痛苦出现的时候觉得“我太苦了,我不要痛苦,”这样的话真的没有用的。痛苦遮止是很难的,就像洪水一样的,痛苦来的时候不是你用什么非常简单的方式就能制止得了。

那怎么办呢?当然我有办法的话就想办法,痛苦不要降临,这个是可以的,如果你的生活方式也好,或者你的修行方法也好,刚开始让这些痛苦不要降临到你的头上的话,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当然也是可以的。大乘佛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众生非要苦不堪言,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有办法不降临痛苦当然是很好的,这个也是接受的。但一旦痛苦来的时候,你就想“不要让我痛苦”,那这是无济于事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下面讲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想不要痛苦,你自己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伤心的话,那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你的痛苦加重了,更严重。就像一个病人,当然你不病是很好的,一旦你生病了以后,你就没有必要:“啊,我不能病,我不能病,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啊?”不能这样。你得的病已经得完了,没有任何必要。你光这样口头上说一下,你心里伤心起不起作用呢?不起作用。反而你心里特别得急躁、烦躁,这样的原因你身体的病会更加加重的。

所以我们现在有些人,比如你检查的时候,医生说:“你已经得了晚期的癌症”,我们有些人觉得晚期得的话也没事,早期也可以,晚期也可以。医生说:“不行你要做手术,或者手术后要进行化疗。”有的人一听到这里,就完全已经崩溃了,这个时候因为你的心的力量特别弱的原因,其实你的病更加严重起来了。

如果你的心很健康的,“啊,我得病就得病吧,也没事吧,即使有事也是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也没有什么的。”如果有这样的心态,你的病至少是不会加重的,所以这一点很重要。现在有些人生病以后,他经常说:“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偏偏把这个病落在我的头上。”他的意思是“不应该我病,即使要病应该落到别人的头上才是合理的。”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这么多人。比如有些道友别人问你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找我?我们还有很多人。”这些人真的是很愚痴的。有些警察抓到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说:“杀人的人还多着呢,为什么你们要抓我?还有很多杀人的!”这些人真的很愚痴的,愚痴到极点,意思是“我虽然杀人,但是不要抓我,把我放了,你还是抓其他的杀人犯吧。”是这种意思。但这样的意思是未经观察、特别糟糕的语言。

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可能对三界苦海的众生来讲,迟早都会面对死亡、面对疾病、面对各种不快乐的遭遇,我们虽然想的是“快乐”,喊的也是“幸福”,很多网上的热搜也经常有“快乐、幸福、健康”这些,但实际上,众生每个人心里真的是不是这样呢?不一定,大家自己也应该能感受得到的。

那这个时候什么样呢?不管是什么样,如果我自己稍微在修行方面有一点境界的话,就不会用这些事来扰乱你的心。我们以前也讲过,《入行论》当中说:“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如果你要烦恼、你要伤心的话,不但对这件事情无济于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所有的善心、所有的健康、所有的快乐全部一并消失。一旦消失以后,从医学角度来讲,你自身抗病毒的免疫能力当下下降。很多人因为得到医院的病危通知,自己就吓坏了,然后他的心速加快,整个神经也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以后身体自然而然会压垮。有些人因为害怕的原因不想吃饭、不想吃药,因为这样的原因最后医生也没办法的。

所以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呢?应该有一种平常的状态,这样来修行,这个很重要的。当然我们等会儿还要详细地说,这里讲到,你如果脆弱、气馁,不但没有任何必要,还会更加得严重。





这一段还是很重要的,看起来只有几个文字。意思是什么呢?以后我们要学会,先学,不学的话你不可能懂的。学什么呢?今后我们的生活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这个是绝对的。有些人说:“没事,我从来是没有痛苦的,我是很开心的,我是很快乐的,实际上我是最乐观的人。”但是可能只不过是没有遇到什么,一旦遇到的时候你这个乐观的人也可能会变成悲观的人。

所以每个人在健康的时候、比较快乐的时候、至少也是不那么痛苦的时候,要会学,你要生起定解一定要学,要学什么呢?不管是遇到什么引发的痛苦——有些可能是感情上引发的痛苦,有些是身体疾病而得到痛苦,有些是因为人身没有自由而得到痛苦,有些人获得了外面的各种非议、诽谤而得到痛苦,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各种痛苦,有些人可能疾病缠身,烦恼一直缠身,这样的痛苦。凡是众生的这种苦,八苦、十苦等等无量无边的痛苦,当你痛苦的时候,我们每次痛苦不能再脆弱,这个道理多番地猛励地修。



【多番】是什么?不是你今天听完课,“堪布讲完课了,阿弥陀佛,太高兴了,罗罗嗦嗦,那个堪布我真的太讨厌他了,讨厌死了,一直罗嗦,现在可能人老了越来越罗嗦了,一句话反反复复重复很多次,哦,开心了,开心了,”然后再也不看书的话,这不叫多番地修行。你今天听完一节课,但是你可能明天还要看,后天还要看,明年还要看,再过几年还要看,一直学习。

因为任何的知识,在我们反反复复地、励力地、再再地串习的话,会逐渐逐渐、潜移默化的会有效果。如果我们没有下功夫的话,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偶尔开心的时候看一下,“哦,这个苦乐道用我听过,没事没有什么看的,我以前学过,没事”,这种人可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还有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猛励】的,什么叫做猛励的?就是痛苦真的出现的话我怎么办?自己对自己心里有个特别强烈的心念。有些人说“我要修痛苦转为道用”的话,只是表面上敷衍了事。我们有时修大圆满也好,修无常也好,大家只是坐一坐,他没有猛励的心。有些人真的很猛励的,我有时候都看得出来,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后面稍微入定,有些人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一直虔诚地祈祷,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好像对上师、对法有很强烈的信心,要以这种猛励的心去修行。

这里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遭遇任何事情不能脆弱,不能脆弱的道理光文字上这样过去,那没办法,法就是法,人就是人。法虽然很殊胜但是对我们的相续真正有利的话还需要一定的修行。还有自己一定要发起大的心力,一定要让自己生起大的心力。什么是生起大的心力呢?以前我的心很狭隘,什么事情都承受不了(我看到《如意宝藏论》里面讲,凡夫人对引发的痛苦没有什么感觉,其中引用了一个叫作三藐尊者的教言:凡夫人对苦没有什么感觉,就好像我们手掌上有一个微尘一点都感觉不到。圣者对苦还是有特别明晰的了悟,就像我们眼睛里面掉一点点微尘的话马上很敏感、马上能发现,圣者对痛苦的本性真正是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了知,像眼里的沙一样,马上能明觉。而凡夫人对苦毫无感觉,就像手掌上的微尘一样,有这个比喻。)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的,凡夫人对自己生活当中发生的痛苦不睬不理的,反正痛苦就是痛苦的;但作为圣者、作为修行比较好的人来讲,他很猛励地去修行,以前他的心很脆弱或者心胸很狭窄,但是通过修行以后心还是会变成宽容,变成非常得广大。

今天早上我来了一个客人,也是一个表弟,他跟我同岁但是比我小几个月。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出去放牛,出去的时候他最爱打架。他每次生嗔恨心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感觉,不管是什么样的。我们好长时间没有接触,我说:“现在你打架吗?”他说:“没有啊,我已经参加了某个居士林,我现在发愿不打架。”我说:“你以前打架多少次?”他说:“20多次,用刀或石头把别人打伤过20多次。”确实是对的,他特别爱打架,但后来他说:“我依止了某个上师以后确实觉得自己以前的毛病太严重了。”我说:“现在那别人打你会怎么样呢?”他说:“别人用刀子捅到我的身体上的话我绝对不会还手。”

我自己在想,我们人的心通过修行以后确实会有变化的。我们是比较亲的,跟我母亲这边的比较亲的,我一直知道这个人的习气,我们以前去一些小的县城去玩的时候,他到处都爱打架,拿石头、刀啊,确实是这样的。但后来通过佛法把自己的心还是能调柔,现在应该完全把原来的习气、脾气改变了,依靠佛教修行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所以每个人应该修这些法以后,不需要特别高深的一些理论,而对这些道理,比如刚才讲到的,当你痛苦产生的时候不要脆弱,不要气馁,不要觉得“我现在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人生已经是最黑暗的时候、最低谷的时候,最颓废的时候。啊,我完蛋了,完蛋了,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这样啊!”其实这些负面的心态、负面的信念、

消极的心念,让我们更加失败、更加可怜。所以在这个时候,自己稍微有一点依靠处,尤其在生活当中应该自己善于分别。

现在西方的有些经济学家,他们认为我们所有的钱财不能投到一个地方去。比如我有一百万的话,我不能把一百万全部投到一个投资公司里面去,为什么呢?因为也许我可能从中赚到钱,这样的话很好,但也许我投的这个公司可能是皮包公司,最后让我彻底地失败了,不如我的钱分到不同的地方,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到时一个地方不成功的话,另一个地方还是可以的。

包括我们在感情上的爱,父母也好、兄弟也好、自己的恋人也好,你不能把所有的爱放在母亲身上,那母亲一旦示现圆寂的时候你就觉得天就塌了,觉得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依靠处,如果这样的话,人生很容易失败。而且当你从来没有去修行,你最爱的人或者你最执著的财富一旦荡然无存,这时,你在这个世界上是没办法的。极度的痛苦和极度的伤心、极度烦恼的时候,人就完全失去了正念,失去了正面的思维。

正因为这样,现在世间的心理学家也认为,我们人的心理(我们昨天所讲到的智商),人的情绪在极度低谷的时候,他的整个智商变为零。比如一个人特别嗔恨的时候,他拥有的所有的智商降为零,他的智商一点没有的话,他所抉择的事情肯定是不英明的。所以当你特别愤怒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一些事情,否则的话你可能一辈子会后悔。

包括世间上的有些人也是这样,自己特别痛苦、烦恼的时候,当时可能你拿起刀子来捅别人,或者你当时割自己的手腕,一刹那失去正念的时候,可能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当然我想佛教徒在这方面肯定会有正念的,但一般世间人来讲很难把握的,他以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这个时候他会做出很多事情来。

我去了一些监狱,凡是有机会的时候就问“你是为什么来的?”他们很多人说:“因为我在当时特别烦恼的原因,我杀了自己的妻子,我杀了自己的孩子,我当时可能用刀伤别人,虽然我一辈子后悔,但已经做完了,实在是没办法。”

《入菩萨行论》当中讲:“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当我们产生嗔恨心的时候,出现烦恼时,如树应安住。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智商降为零,最好是不要说话,坐一会儿,或者不要做任何事情,当你的情绪或者你痛苦的感受稍微有点恢复的时,那时所做的事情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我记得格言联璧·接物》当中也是讲:“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原文出自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俗谚云:“盛喜中不许人物,盛怒中不答人问。”)意思就是说当你特别欢喜、大喜的时候你不要承许给别人什么东西。我都有这个毛病,我觉得有些人做得特别特别好,我要给你们什么什么,然后过一段时间,我想那天为什么答应呢?我当时有点太激动了,不应该这样。如果自己极度发怒的时候,你最好不要给别人承许,不要给别人写书信、说话、答应也好,甚至行为上做什么事情。

现在包括有些非常著名的明星,因为自己家里这样那样的事情,他发现什么的时候马上晒在微博上、微信上。前一段时间也有,去年也有,有些非常著名的人因为自己家里的一些事情他看不惯,马上放在全世界都知道的微博上,后来想收回来,但是无可救药,没办法收回来。所以人在极度愤恨、极度烦恼、极度痛苦的时候,你所抉择的所有的事情恐怕会跟你真正的愿望会相悖的。

所以刚才讲的《格言联璧》的诗还是很重要的。人在特别欢喜的时候不应该抉择。现在世间当中有个词叫“闪婚闪离”,像闪电般地结婚,闪电般地离婚。就像《格言联璧》里面所讲的,首先可能遇到某个人的时候觉得特别特别开心,马上结婚,一辈子给他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产生烦恼的时候,又闪电般地离开,甚至很多方面的隐患也会出现的。

确实对世间当中的一些道理应该明白的,心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心态要达到这样的话,一个是要猛励地修行,还有一个是反反复复地修行,还有不能特别的脆弱。这样的话,你的心自然而然会扩大的。常人很难以做到的事情你可以做到的,这样最终对你自己也是有利的。

以前马鸣菩萨所造的、好像玄奘翻译的,有一个叫做《大庄严论经》,《大庄严论经》里面有一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当时讲经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供养恭敬。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对他不满,开始对他进行各种诽谤,过一段时间,那个比丘对自己的侍者说“我要对他赞叹,我要对他供养,要供养衣服”这些话。侍者就说“你不能这样的,因为这个人对你特别的不满,而且对你诽谤很多。”比丘说“这个诽谤对我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诽谤减少我的利养,减少我的世间八法,让我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这个公案拿到我们世间当中的话,我们很难做得到的。有些人对你特别好的话你就很开心,因为凡夫人在别人赞叹的时候,自己有功德的话当然没有什么,即便没有功德也很开心的。我们有些人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时候自己整个心态都不同了,表情也不同了;但是别人说你的过失的时候,即便你真的有这个过失,好像也是接受不了的。《格言宝藏论》里面说:别人赞叹不会欢喜,别人诋毁不会痛苦,自己所住的功德自己而安住的话,这就是真实的法相,这就是智者的法相。但是我们很多人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通过修行,我们应该可以令原来这种心的力量跟常人有点不同的,原来稍微一点痛苦就特别脆弱,受不了的。每个人的烦恼都不同的,有些人比如金钱方面特别痛苦,一点不能碰的,有些人可能感情方面特别敏感,有些人可能对其他的名声、地位等等,凡是世间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弱点吧。有些人想“感情对我是没有事的,但是钱方面,只要不涉及钱方面没有问题修行很好的,”有些人是“只要不涉及到感情的话我很大方的,钱多少都可以,没问题的。”有些人最软弱的点是“不能提起某个人,这样的话我很生气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我们最好怎么样呢?心要宽广。心宽广主要是通过修行,励力地修行。

《大智度论》当中也讲我们的心如果被烦恼蒙蔽的话,那智慧没办法呈现,智慧没办法呈现的话,魔众也有机可乘。为什么有些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呢?因为自己的心被烦恼束缚着。就像《大宝积经》里面讲的,有爱的地方产生贪心的烦恼,有恨的地方产生嗔恨心的烦恼,然后有很多不爱不恨的盲目的对境产生痴心。因为这样的三毒烦恼出现的话,心的状态都不正常,这样一来,很多的痛苦依此而到来。



所以一定要用猛励的心来修行,我相信每个人会变得心跟以往不同的。每个人的心还是有贪心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这个很重要的,每个人一定有这个空间。如果你实在没有这个能力的话,那我们修也没有用的。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深入地、猛励地、非常认真地好好修行的话,我们的弱点、我们的烦恼可以对治的,这一点很重要。



小编提示:善始善终,打卡回向,写出收获,送出礼物。(文字未定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