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各方面压力较大,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问:在创业阶段,各方面压力较大,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索达吉堪布:任何人于任何情况下生嗔都没有用。嗔怒之心追本溯源,其根茎叶花果都是恶,它不可能给人带来丝毫的利益,只会让人更痛苦。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和它断然决裂呢?假如你是一个软弱的懦夫,既无能力,又胆小怕事,那么你心怀不满、生嗔发怒又有何用?弱者无论多精勤也不能成办什么事,在别人眼里始终是个小人物,即如“芝麻添颗,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当他遇到不悦之对境时,就算一跃八丈高,拼命生嗔恨心,也只能是为己体内注射毒汁,使之膨胀、爆炸,也不会有人理睬他。反之,若你是个能力十足的强者,当嗔恚的对境出现时,为什么还要去生嗔恨心呢?没有必要!大可发挥你的能力去处理麻烦,否则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自引无穷祸患。
曾有一位长官,智慧如海,能力如江河难测其度,凡事亲力亲为,任何棘手的问题只要有他出面即如神医治病,药到病除。这位官员日理万机,身心疲惫,于是便派几个下属去代办一些琐碎之事,但下属能力欠缺,不能圆满地处理事务,还引来诸多过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长官都会大发雷霆,对下属严加惩治,但他却没有发脾气,首先自己做了一番检讨,之后又尽力将残局挽回。经过这次教训,长官挑选了几位拔尖人才,辛勤培训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从此他的事业又逐步走向辉煌。所以,强者没有必要发怒。
既知嗔心的过患,作为修行人则更不应生嗔。《入行论》中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可见嗔怒心为最恶毒的敌人,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佛说:“嗔恚魔敌,坏自名闻,今生后世,人不喜见。”世间诸人因不能正确认识嗔恚故而被迷惑,辗转于嗔恚烦恼之火坑中受灼伤。《瑜伽师地论》中抉择了嗔心之五相:憎恶心、不堪忍心、怨恨心、谋略心、覆蔽心。虽然凡夫人不能完全灭除嗔怒心,但也应通过观察分析嗔恨心的来源、本体以及它所带来的过患等来对治,以期减少对自他的损害。无论成办世间事还是出世利生之事皆不能生嗔,否则便是自己点燃嗔之烈焰,无异于痴人纵火。
——《格言宝藏论》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