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6 返回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6



[16]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WordPPT课件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第十六讲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二.愿海差别


二、愿海差别

分十六:(一)修炼意乐清净;(二)不忘菩提心之道;(三)自在无碍行;(四)利益有情;(五)披精进甲;(六)会遇同分菩萨;(七)令善知识欢喜;(八)常见如来常兴供养;(九)摄持正法;(十)得无尽藏;(十一)趣入;(十二)力;(十三)修习对治;(十四)菩萨诸业;(十五)随学诸佛菩萨回向;(十六)净土愿。

1. 修炼意乐清净 


分三:1、修炼常随佛学意乐;2、修炼庄严国土意乐;3、修炼利乐有情意乐。


(1)
修炼常随佛学意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在以下的经文里都要加上一个“愿”字,因为后面都是指我们至心地祈愿,因此每一段都要有自己作愿的内涵在里面。念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发愿,而不是口头念空文

这里是修炼常随佛学的意乐。每一次都要发起常随佛学的心,这种意乐要非常强,通过一次一次地串习以后,它会成为心中坚固的行愿。为了串习它,首先要知道发愿的涵义,明确以后就要有意识地这样串习,一次不够就多串习几次。当然一开始会很生疏,因为从来没这么发过愿,受了启发以后,自己的心开始想要这样发愿。之后多次地这么起,心里已经记得愿文了,到了已经串习纯熟,就随时都会起。这就是我们修发愿的原理和程序,它的道理朴实简要。

现在是说,我们要有一个很贤善的意乐。普贤行愿就是贤善的意乐,它包括了一切方面。这里是它的一个重点——发起常随佛学的贤善意乐。

“修炼”,就是不断地串习,使它达到恒常、猛利的地步。一旦串习到量,那时就不必造作,自然运转,从而摄持我们的心生生世世常随佛学。所以有愿必果,不要忽略当前的一念心。一切缘起都是在心上转,当我们心中有了欲乐,就会开始这样祈愿,因此说“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开头一句已经开启了随佛学的行愿。“一切如来”,指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出现的所有诸佛如来。对于他们每一位从因到果的所有德行我都愿意效仿随学。所随学的佛的德行,归摄起来无非是普贤圆满行海,所以第一和第二句是一个意思,随学一切佛的德行,就是随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普贤圆满行”,表示一切从因至果,所有贤善的行为海,这些会在三世佛的因果历程中不断地呈现。我们作为随学者,就要发心从无始到无终,尽十方法界的所有世界中的任何一尊佛,都普遍地来随学。这里没有时空的局限,没有任何偏执

换言之,我并不是只随学某一部分佛,某一部分德行,而是尽法界量里面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从因至果的德行全部随学。法界量里有多少德行出现,就随学那么多,无一遗漏

这样才知道,我们修普贤行愿,不是说这个善我不喜欢我就不随学,那个佛跟我不亲近我也不随学,而是要有无余开拓善行的愿力

有人:随学这么多佛,自己会不会吃亏呢?


不会的,这样来随学,自己当下的心已经开展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海的量,随学之心顿时就拓展到这样心量广大的境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开展。


这事很奇异,一告诉你,马上就能明白;没有人告诉,没遇到普贤行愿王的话,就始终不知道这样来发愿,最多只是一些小小的愿。


我们总是局限在虚妄分别狭小的心境里走不出来,所以常常只是一些个人小打算。在这里分自党他党,执取自己所爱的人,喜欢跟他们相处。当今时代,肯自己低下头来跟别人学更是非常困难。心里执著一个强大的“我”,把它视为天下第一,谁都要尊敬我,连随学一个人都不可能。人的心量已经被我执扭曲到这种地步,锁定在自我的圈牢里出不来,何其可怜本性的善无由抒发

现在遇到普贤行愿海是我们极大的幸运,它告诉我们怎么一下子展开心量。不缘普贤行愿熏习的时候,往往会陷在狭小的自我心境里而不自知。一旦我们缘它去听闻、讲解、念诵等等来发动善根,忽然之间就感觉,原来是虚假的分别把我困住了,我应该去随学一切佛。这里面没什么差别。比如一个人想行孝悌之道,他就会随学天下一切行孝悌之道的人,而不是只学一位。当然可以从学一个人、一种善行开始。像这样,我们要发出一种大的善愿的力量,处处愿意学好、学善,处处愿做普贤。


经过普贤行愿的熏陶、锤炼,往后你的心会整治得完全不同。有了行愿力,你的气质跟一般人根本不一样。任何时处都不着重名闻利养、世间享受,或者吸取一些世间知识等,内心的重点就在于学善,而且要让它成为周遍、圆满、无尽的善,这就有了如王般的大愿气象


有了这样的气象,就会使我们速疾成就菩提;否则心量很小的话,就只能承受一些小的东西。可见,心量的大小,是在一念之际划定的。心量小的时候,可能只有碗那么点;一旦发起了觉悟,它可以顿时变得像虚空法界一样广大。


可怜世人熏染了太多邪法,佛性被蒙蔽得太重,只会考虑自己,连为亲人的善行都不肯做。可见人心堕落到何种地步。现在我们一定要通过发普贤行愿,来破除无始以来的罪染恶习。它确实有极强大的力量,念一遍都不可思议。

前面也讲了,这里重点要加上一个“愿”字。要至心地祈愿:愿我随顺法界一切诸佛,学习他们的德行,愿我能修习最极圆满的普贤行海。

这个愿要真正刻在自己心上才算数,刻一次胜过有口无心地念无数次。所以,大家心要静下来,学了两句后,就要在心上反复地串习它,这才叫做“修炼”。一开始要多次地串习,等串熟了以后就好办。

所以我主张,现在每一次讲了以后,大家就按照这些颂的意义串习几十遍。每一次串习的时候,就看着经文,然后自己合掌,这样来发愿:愿我随一切如来学,愿我生生世世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这是发誓供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愿自己常随佛学的所有意乐都得以圆满。

特别要注意,我们祈愿的时候,十方三世佛都受供养,所以要真心地祈愿,不能欺骗式的,或者有口无心地念念。

对于这一颂也要细致地来起心作意,一句一句都非常细节地在心里显出它的愿境来,然后以非常希求好乐的心来发愿。这都是要先引出这种善心来,有了善心再作祈愿就完全不同。

这时候也要加上“愿”字,过现未三世作三重来这么想。

首先想:我誓愿对于过去的一切佛,以无上的供品来作供养。从无始直到此刻之前十方世界里无数尊示现成道的佛,我现在发愿,以平等的尊奉佛、供养佛的心化现我的身在每一尊佛前,无一遗漏,用最好的供品来作供养,表达我的心意,我一定要这样来做。有了这种心,我们自然会这样发愿。


用世间法来譬喻,比如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有恩德,所以我发愿一定要好好地供养父母。然后推展开来,对于一切有恩德的人,我都作供养,这样善心就拓开了。再推展到无上的佛,当然更是如此。

有人说:这样供养会不会吃亏?


其实,这样来供养的话,你的善根福德会无数倍地递增,会让你瞬间圆满无数资粮

这里特别要注意,一定要自己心里肯做,而且不是一般的肯,是要特别愿意、特别想做。认识到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最好的行为,哪里能不做?其他都可以不要,只有普贤行愿一定要趣入。这样,我们心里正了以后,念每一句都决定会至心祈愿,完全以胜解信来祈愿,会从心里非常猛利地发出来,这就使得修行的功德量百千万倍地增长。如果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口里随便念,那是什么量,大家一想就知道。

接着又发誓:我要对于现在十方世界里所有的佛,尽我的心力以无上的供品来作供养,而且对于未来一切劫海中,一切世界出现的所有成道的如来,我都一个不漏,一点不延迟,在他们面前献上无上的供养来表达我的心愿。

这都是我们本心的自然流露,不要把它压制住。如果没有以人我执、法我执局限住它,它自己就会这样做


人说:为什么是这样?


这就叫法尔的定规,法界本来如此。

任何一尊佛彻证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私我的执著,所以,当一尊佛成道的时候,无数的佛菩萨都化成他的眷属来辅助他弘法。他们不会说:我要变成一个比你还低的人,我怎么愿意?比如观世音菩萨是古佛,但他屈居菩萨位,为什么呢?因为一尊佛出世,必须这样示现才能支持他的事业。

像这样,我们首先一定要奠定普贤行愿的基础,这对我们未来的整个菩提大业极为重要,所以,现在就要把未来世最广阔的菩提行的前景全部建立起来。这样,我们就决定会被此愿力摄持,一切时引导在前,就会出现真正的普贤庄严行海。所以,我们不要想太多,未来的行为就是由这一部大愿文的谛实语来作印定

那么,为什么要供养三世佛呢?就是要使我的一切随学佛的意乐都达到圆满。意乐最为关键,没有意乐就没有行。什么是最好的意乐呢?就是见贤思齐,对于诸佛的功德,我都愿意按照那样去随学的心全部要圆满,不能有一点缺陷。

或者说,以这种祈愿的力量,希望把我的功德回向在哪里呢?回向在我随学三世佛的时候,心力不要有欠缺,不要被人我执和法我执隔断,局限在一个小的量里,或者发的不充分,只是一部分。因为自心一旦起了各种计较、分别、执著,就会把普贤行海的量给隔断,把它局限了、变小了,变得残缺或不清净、不广大,有疲厌、不相续等等。

皆圆满”,是说所有的普贤行海,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种类,万善圆成的量来发愿的,不然就不叫做行愿王。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是祈愿随学三世一切佛的德行。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能从中找到老师来学,是善可以效仿,是恶要引以为戒。这种随学的心非常重要,到哪里都是学。而且,“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学诸佛的德行,要按照前面讲常随佛学愿王时说的那样来理解。

速得成就大菩提”,这是自己求菩提的勇猛志

前面也说过,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菩提志愿两方面最圆满无尽的开展。常随佛学,就是从因至果的一切德行都学到,而成就圆满菩提;恒顺众生,是以悲心普遍随顺众生的根性意乐,作最尽心的利益。

念这一句时要祈愿我在未来一切时处都随学三世佛的德行,再也不学其他恶劣的品行。要这样下定决心。有了这个愿,从现在起直到尽未来际,就天天都在随学诸佛的行列当中。

而且祈愿愿我能快速成就大菩提。我们随学的心开展得越广大,诸佛的加被来得就越迅速,成道就越方便,所以,这时要以勇猛的志愿力,发誓快速成佛。按本经来说,就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后实现了普贤行海就能快速成佛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
普贤行愿大亿修|愿海心髓大亿修【报名链接】
2018金刚萨埵共修倡议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5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普贤行愿大亿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