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日常禅修窍诀》第4课(圆满)
释迦牟尼佛
日常禅修窍诀
麦彭仁波切 造
索达吉堪布 传讲
2019年6月7日端午节
(四)圆满
上师课前开示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继续讲释迦牟尼佛的修法仪轨。应该讲这个法门用了四节课。今天是最后一节课。
紧接着的话,明天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亲友书》,在课堂里已经安排了。
如果《大圆满前行》不能学的话,《亲友书》学习比较好,有这个安排。
可能大多数念传承,有时候有个别的……听得到吗?可以是吧?什么可以?我的声音吗?好。
然后我们讲《亲友书》主要念传承,龙猛菩萨的智慧,也给大家创造一个缘起吧,还有其他外文翻译。
星期天有忏悔法门,10号12、13吧,安排不同的课程,讲一些《开显解脱道》R前行吧,一些简单的法要。
常住也许听过的,不管怎么说,这回给在家的佛教徒多讲一些这方面的法。
大多数人对基础法门很不错的,应该没有满足之心是对的。
佛经中,佛的弟子问佛陀,闻法需要什么意乐?佛说就象大海没有厌足一样,听法不应该有厌足。有的人觉得听一堂课就可以了……对世间的法有满足感,但对闻法和修法不应该有满足感。
这几天每天都听一些课吧。今天明天等四天,前面有比较广的念诵,从10号以后念诵比较简略,不超过一小时。
今天讲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和修行法。很多人听了这两天的课,对释迦牟尼佛更有信心,对广传更有信心。
我这次自己也很欢喜 ,有的人确实得到佛的加持,真正的加持是通过闻法在自己的相续中信心生根发芽。这是真正的加持
我想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些包括我们在这埋在常住十几二十几年的人,也感觉对佛陀产生了更大的信心。他们说以前认为《释迦牟尼佛广传》有一种特别的喜好而已,但确实是比较殊胜的。
还有一个法,法王在93年去加拿大,也是关于对佛的信心,是创巴仁波切的道场要求讲对佛法产生信心。当时法王对清净心、意乐心和不退转心,分别 缘佛陀缘僧众,不到两小时,现在编辑室作成了视频和讲记。
下半年全体学员,有多少随顺者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世间人,某个领导和州官有重要讲话,同样的,如佛陀一样的法王如意宝在二十年前,有一个特别好的演讲,整理出来之后, 不是看一遍就行了,要有分析。 要写读后感呀,分析佛陀为什么要讲这些佛陀的功德?
今天先打一个预告,后面会正式上映,大家要好好地看。
今天讲释尊窍诀的后半部分。
昨天讲了发出各种光和各种梦,今天讲我们每个众生,最后要离开这个人间。有些修行人有生死把握 ,有的人在死时双手抓 痛哭流涕,有的人安详淡定。
日常观修佛陀法要
上堂课回顾
对上文所宣讲之止观修法不能直接进行修持之人,应时刻随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可念诵《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加持宝藏》。
1、观想佛陀后,以定解心发坚定誓言
2、然后念诵三遍皈依偈:
乃至菩提之间永皈依,
一切殊胜佛法及僧众,
以我修行念诵之福德,
为利众生愿成就佛果。
3、在修完四无量心后,可入于缘起性空之幻化般境界,并念诵“啊,无生空性以及缘起性”至“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摄”等内容。
4、再按仪轨要求,观想释迦牟尼佛真实处于自己面前。
5、如能以清净心、坚固信心依善巧方便法修持,一刹那间也能圆满多劫之资粮。故而对能令人积累资粮、忏清罪障、增上善根之七支供,务必要尽心念诵。
6、为圆满所求、所发诸愿,应按仪轨教言诚心祈祷,并依猛厉信心将自身躯体幻化成微尘数身躯,一一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供养种种供品。此时应如是思维:从今乃至菩提间,我与众生尽皈依。在此种心念中应不忘念诵佛号:顶礼供养皈依本师出有坏善逝真实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
7、然后,通过祈请、念咒语:达雅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梭哈,观想如来身体发出遍满虚空之光芒。光芒接触我与众生后,所有障碍皆得以清净,痛苦得以清除;众生各个皆具安乐;自相续中生起信心、等持、总持、辩才、智慧等大乘道之功德;最终皆获不退转果位。
8、再尽力念诵心咒,此时所观想之如来光芒已达无量无边之多。
正如《宝积经·光照品》中云:“以此不可思,善业之因缘,远离愚痴故,现出种种光。”又云:“如是具因缘,显现无量光,众生诸意乐,各满其所愿。”也即是说,释迦牟尼佛可于一光中现出二、三等乃至无数光芒。
诸种光有众多类别:净云现光;净眼光、净耳光、净鼻光、净舌光、净身光、净意光;净色光、净声光、净香光、净味光、净触光、净法光;净地光、净水光、净火光、净风光、净空光;净蕴光;净谛光;净辩才光;净白黄等光;净胜德光;净龙严光、净象严光、净狮严光、净胜龙光、净调龙光、净调夜叉光;净金刚力光;净空性光;能生起前世善根之净全净光;能令千万如来刹土震动之净法性光;降伏魔怪之净降魔光;能令持名号者遣除危害之净福幢光;能令持名号者远离怨敌之净利幢光;能令持名号者断除贪心之净寂幢光……
凡持诵光之名称即可遣除邪行、破戒等一切过患,仅称诵一光名称亦能令受持者具足清净戒律、圆满等持、灭尽愚痴等烦恼而获安乐,又能具足灭除痛苦、超离戏论、了知三世生起等众多功德。如此众多之光芒中,仅无愁光等一光即具八万支分光。
总而言之,如来所具不同光芒数量远远超越如来世界中微尘数数目,并以此类光芒利益一切有情、度化所有众生、满足众生各种愿望。
《菩萨契经》中云:“诸佛光无边,光网不可思,佛刹如大海,遍于十方界。”此外,我们还应忆念《华严经》、《宝多罗经·吉祥贤品》中相关内容。
9、此处应尽量修持上面所宣示之止观瑜伽,同时亦应修持较相应之寂止、胜观。
10、待最后收坐时,应供上曼茶,并做赞颂、祈祷、回向、发愿等应为之事。
至于祈送、摄次则无需进行,因无论于何处观想如来身体,如来之身躯即安住于何处。与虚空等同之如来身相本无来去,亦无增减,不管何人何时何地忆念佛陀,佛陀都会住于其前。
行者于座间时当念诵各种经典,并以顶礼、供养、转绕等行为尽量广造善根。若不能如此行事,就应随念佛陀,并再三内观无常、苦、空、无我等正念,并及涅槃即寂静等正理。
至于临入眠时之前行善法,则应在近入睡时观佛陀圣光遍于一切处之光明想。
正如《解意法门经》所云:“诸比丘,若勤修等持,如何方能获得智慧?诸比丘,比丘应善观光明想。诸比丘,譬如春日无云虚空中高挂皎月,湛湛晴空中朗日普照,日月光明能遣除一切黑暗。诸比丘,比丘亦应如是善加守持光明想,善加作意、修持并了达。犹如白昼观修光明想一般,一切时处均应如是修持。日如何修,夜则如是修;夜如何修,日亦如是修。以前如何修,未来亦如是修;未来如何修,以前亦如是修。下如何修,上则如是修;上如何修,下亦如是修。”
行者理应如是分析,并以无贪执之心安住于白昼之观想而修光明,此为一切等持之依处,若数数修习,必生智慧。我们应如是按仪轨时刻精进随念佛陀,并为一切众生皆获圆满佛果而诚心实意将此善根回向。若能经常于幻化般世俗谛中入定,再于离一切戏论之胜义谛中入定,最后成就止观时,必能获得现见如来、听闻正法等殊胜圣道功德。即便未真正修成止观,以上述方式仅作相似修行也能获得相应之如来加持与悉地,并可出现于梦中现见如来等众多瑞相。
如何辨析梦之吉凶,《圣四修经》中对此有详述。
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具贤天子道:“障碍同类因之四梦相为:眼见有垢染之水池所现月影、眼见不净湖泊中所现月影、云雾弥漫之空中所成月相、微尘飞扬之空中所出月轮;业障同类因之四梦相为:从一悬崖上堕至极深深渊中、行进于凹凸不平之道、走上狭窄道路、迷失方向并出现恐怖;烦恼障同类因之四梦相为:受严重毒害后心烦意乱、听闻猛兽恐怖瘆人之吼叫、自己处于造作恶业之狡诈众生群中、自身及衣物均肮脏污秽;获陀罗尼同类因之四梦相为:目睹装满珍宝之宝藏、亲见莲花所严饰之湖泊、自己获得一身白衣、自己顶上有天尊持伞安住;获等持同类因之四梦相为:亲睹美女供养自己鲜花、空中浅灰色天鹅群发出美妙鸣音而飞翔、光芒四射之如来以手指触摸自己头顶、如来正于莲花上坐禅;现见如来同类因之四梦相为:见到月亮升起、太阳升起、莲花开放、梵天之寂静行为;菩萨自相同类因之四梦相为:见枝繁叶茂之大萨拉树上硕果累累、铜器中盛满黄金、空中遍满宝伞及胜幢与飞幡、目睹大转轮王;降魔同类因之四梦相为:自己行走于压服住众大势力之一大势力身上、大勇士凯旋而归、国王行加冕大典、自己获菩提后降伏魔众;获不退转相有同类因之四梦相:以白头巾缠于头上、行无缘之上供下施、自己坐于法座上、如来得菩提且宣示正法;得菩提同类因之四梦相为:见到宝瓶、匝肖鸟围绕自己、草木等植物无论自己身行何处都恭敬顶礼不已、金色光芒遍布十方。”
依此经宣说之理即可了知梦兆吉凶,并应精进行持断除过失、积累功德等方便法。
其他佛经中描述了罪障清净之梦相:“梦见如来降临且触摸自己头顶;光芒遍照十方;目睹鲜花盛开等。”另有些经则云:若梦见莲花,即可成办一切事业。
《解脱经》则说:“清净罪障之梦相为:依桥梁渡过大江大河、别人为自己沐浴、身体被雨水淋湿;若梦到自己前往僧众行列中、自己进入佛塔或佛殿中瞻仰诸佛菩萨像,则为自己获诸佛菩萨加持之相;如梦见自己得到水果且食用,则为即生得果之象征。”出现一次梦相,则表明已清净一个无间罪;若连续出现五次梦相,则表明已全部清除五无间罪。
另外,对《宝积经·梦境品》等经论中所阐述之道理亦应了知。
Buddha Shakyamuni
死亡善知识
一旦面临死亡,虽然有佛经中所宣示的十一种观修法等菩萨所应修习的死亡法门,
前面我翻译《大藏经》时说得很清楚,现在忘记了是哪个经典,讲得挺好的。当时我很想翻译出来,对十一个修法讲得很好。
若归纳而言,《圣涅槃智慧大乘经》当中也有将此类修法全部涵盖。
当时17年翻译《圣大乘临终智慧经》,而且17年讲过。这是在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视的一部经典。
有些历史 中说,这部经是莲花生大士在皇室中的五大经典之一。现在在西方非常重视,尤其欧洲有各种文字,葡萄牙、还有泰文等。而且藏传佛教,顶果仁波切也提倡学这个法。
我们去年学过此经,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实际 是国王赤松德赞特别重视。有大藏经叫顶格而玛,一个目录,是具白目录,说当时九世纪 时,从汉文译成藏文,后来汉文的版本没有了,然后也译成了不同的文字。
所以藏传佛教中,不管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都非常重视。
我以前好不容易找出来了,找一个老喇嘛给我一个传承。他说不用书,能背得到。藏地有许多人很重视, 而且外文有五六种不同的版本。
我看你们重视了没有?好象有的人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吃一个水果、好的饭很重视翻译的经典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可能有的人这样想。
《圣涅槃智慧大乘经》和《圣大乘临终智慧经》讲了。
也即是说,一菩萨(修行人)临近死亡之时,应了达、修证《圣涅槃智慧大乘经》的奥义。
无论身处何地,当自己明确已步入死亡境地时,应该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安住——要做到这点,必须以猛厉的信心专注他。
后面也会讲的,每人离开世间,有的人长期受疾病的煎熬,观想可能容易 些。有的人因为发生重大疾病等可能难一些。
如果知道一定会死,观想也是可以的。
每个修行人境界不高也是可以做到的,相信在座的人是有收获的。要以猛历的信心专注,就在顶上。
接下来应【如是思维】:
应该思维死亡是无常的。
不独自己一人,所有众生都难逃死亡规律。我们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也好,其他众生虽历经无数的生死流转,但除了感受死亡的痛苦以外,从未曾赋予死亡任何意义。我们生生死死,起起落落地流转,但每一个流转,又生了又死了,其实死亡没有解决大的问题,一直在流转。这次一定要应力争使死亡富有价值与意义。
要想尽办法让其有意义,方法就是观佛陀,或者观无常。
《地藏本愿经》中讲,在死时观佛,或者大乘的一个偈颂,除了五无间罪,不会堕入三恶趣,这是很有意义的。
好象很多都是女的,只有一个男的,这里有一个,这里有一个,那边有一个……我看男众举个手……(众笑)
下面女众举手,哈哈哈。
原来是这样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
接下来,死亡要有意义,只是来到人间,又死了,可能没有多大的意义。如何有意义呢,要继续 思维:观想无常。如何无常呢?
还应【继续思维】:
此等内外所摄一切未来、过去、现在诸法,全为刹那生灭之无常本性。
所有的法,里里外外的,我们看得到,也想得到。
所有有为法中,有些相续马上灭尽,如闪电、水泡等般迅疾;包括有些小虫,有些人当天生下来当天就离开。
有些则如此娑婆世界一样,如水泥工程等,相对而言,相续持续时间稍长一些。
不过无论相续过长也好过短也好,但不灭尽之法无有丝毫存在可能,其实生命无常,万法无常的道理很重要的。因此,所有器情世间最终全部灭尽无遗。不可能剩下一个法。
包括释迦牟尼佛等最终都示现涅槃,我一介凡夫更勿需多言。
佛陀因此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尽皆无常。
有一个经典叫《坐禅三昧经》:世界若大小,法无有常者,一切不久留,暂现如电光。
所以应该心里有把握 。就象有人是癌症晚期,可能是核辐射,化学等,有的人一下子无药可救了。自己也不会那么失望:我为什么那么倒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没有死,为什么我要死呢?别人死不死和你没关系,你该死就死了。
然而可怜众生却不知有为法之规律,他们不喜分离、死亡,对聚会、出生倒欢欣鼓舞,一般是这样,死亡、离婚特别伤心,生日诞辰特别欢乐,其实生日离死亡更近了一步,一方面祝你生日快乐,一方面祝什么呢?
正因贪执轮回,故而反复旋转于轮回中。
此次我应将即将到来的死亡,作为自己人生中非常难得之善知识,从中了知并抉择“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道理。
我们要观一个无常的法,尤其临死的时候观想,还要什么呢?有一个方法,如果不行的话,应该这样发愿。
Buddha Shakyamuni
临死作意
我自己临死时需【如此作意】:
生生世世中,都愿我了知万法无常之真谛,虽然这生没办法,但愿我生生世世能达无常。
并不贪执一切有为法,愿我此愿能实现。我生生世世通达 无常的道理,生生世世不贪执有实法而不断流转,这一点,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菩萨日日夜夜加持我!这样的修行和发愿能成功的,
我看到什么经典中,以前的印度在舍卫国有一对夫妻过的生活很好,但膝下没有子女 ,妻 子离开世间,丈夫到寺院出家。因为妻子生前对三宝有信心,经常供养僧众,所以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当一个天女。她发现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丈夫。
她以天眼观察 ,发现人世间的丈夫对她比较适合,但他已经出家了,在寺院里禅修扫地,有一次他在打坐时示现在他面前,老和尚问,你是谁?我是你以前的妻子,我在三十三天,你如果 继续 修行,就能转生到我们的天界来。
她走后,老和沿更加精进修行,后来天女再观察 ,他的善根 已经超越了三十三天,已经能转生到兜率天了,她上不去了。
她又下来了,说我没办法了,你已经超胜我了。老和尚又不断修行,最后没有转生到天界,最后获得了圣果。
所以如果我们的心特别切,未来的前途可以不断地转换切换。
就象《百业经》中有的人不好好修行变成母狗,好好修行就变成……
所以不一定每一个人修得特别好,但如果不学佛,至少会做很多杀生等坏事,但学佛之后至少减少做坏事。比如吃鱼吃海鲜,至少现在有些恶事断绝 ,这种功德,今生来世的功德也会现前。
所以一方面我们做事情非常辛苦,但今生有所成就有所转变,也是非常欢喜 。
我希望发心人员,为大众做事,非常多的压力和困难,但有时想,就象《经庄严论》中说,只做一点善根 ,千百劫中不流转轮回,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要发愿,不要以实执而束缚着,诸佛菩萨也要加持我。
《圣涅槃智慧大乘经》或者《圣大乘临终智慧经》中也是说:
如是思维后,当按《圣涅槃智慧大乘经》所云继续思索、修习。
此经有云:“诸法性净故,当观无实想,具菩提心者,当观大悲想。
下面有解释的。
性空光明者,当观离贪法,心乃智慧的因,不要在别的地方寻找正等觉。
我对了一下藏文的版本稍有不同,好象多了一个无缘想这一句,其他基本上相同的。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这样的。
去年讲的时候忘记了,这里有这个。记性不象以前了。当时也想不知道在哪里麦彭仁波切解释过,原来是在释尊广传中。
以后参考一下这里讲得好。
此段文字是指:
首先应观想,于无边无际之世界中,以自己为主之众多众生,都将有为无常法执为常有,将轮回、痛苦执着为快乐。
大家都是这样的,身体是无常的,工作是无常的,我们却把它当作是常有的。
有些居士也是,常有中也是常有的。
有些佛教徒,连住的盖的什么都不带,就来了。好象理所当然的。就象国外,住两天,住哪里,怎么吃饭,怎么住,晚上垫什么盖干什么,如果在野外开法会都要准备。现在的佛教徒什么也不准备,你为什么不给我准备?这种常有还是无常有点特殊。
故而应对于生死流转之轮回中感受无边无际痛苦之众生心生强烈的悲心,看到这样的众生,非常可怜,然后对他们生起非常强烈的悲心。这就是大悲想。
并发愿为令此等众生远离生老病死之危害;且将其全部安置于无上菩提之果位,这就是发菩提心。
自己一定要成就三界怙主如来正等觉之果位。我如果没有成佛,无法利益这样的众生,所以要发这样的心。众生很可怜,我自己要先得一个果位,再对众生安置。象有的人自己要赚钱, 然后解决别人的生活。也有的人赚了钱就不这样的了……
为度化一切众生超离痛苦,自己应修持具有如是菩提心基础之慈悲心。
这是第一段话,意思 是临终要修菩提心。
我们每个人临终怎么办呢?最好的是为了利益众生,以大悲菩提心来利益他们。
我们每个人要离开世间,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是很可怜的。
Buddha Shakyamuni
无所谓生死
同理,若对以死亡为主之一切万法详加观察就能了知:
诸法的本性乃根源于自己之分别念,而在自己的分别念操纵下,才产生所谓痛苦、快乐等感受。
在座的各位有体会吧?痛苦和快乐来自于我们的实执和分别 念。而究竟观察 ,死亡、痛苦等法丝毫许亦不存在。现在讲的法有点深。所以四堂课有没有学过中观空性不一定明白。这里有一些窍诀在里面。法王说过,麦彭仁波切的语言,里里外外,有很深的意义在里面。
我们本来在讲死亡,死亡怎么不存在?
我们应该进一步思维,万法本来就为无实空性。
换而言之,死亡等诸法本体即不成立,但显现存在,如梦如幻、显现不灭,非断灭。
如审慎观察,有也好,无也好,所有的边无都不可言说,本质均为空性与光明,心的本性也是空性和光明,万法也是空性和光明。这空性和光明中,空与不空都不存在。
空明无二的。这些都不存在。
昨天晚上我讲了,信心还是不错的。
我看到有一些新的面孔,也有一些不是新的,但与以往相比,闻思是很不错的,但还不足够,真正提高佛教的质量,我们自己要学习。不仅佛教如此,各方面都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提升智慧,做什么事情都是盲目的。
我看到有的佛教徒学显宗密宗与十几二年前相比,非常有进步,一直在学。在学习过程中,对中观和空性法门一定是有认识的。
不要认为这是什么上师说的,一定要自己品尝到其味道。
其实前辈大德的传记中,每个人会感受甚深的。只要我们以信心和智慧挖掘,都能有所得。有的人因缘会得得比较深,有的人没有这样的因缘,但依勤奋 ,多多少少也是会有所得的。
观察 之后,没有什么实有的东西。
现如今之自己心性,原本就为光明、空性双运,在如此之心性本来面目中,轮涅所摄的一切法原本都是等性的。
这一段在讲《临终智慧经》的后两句:信心和光明,有了密法基础,应该懂得说的是什么意思 。
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智慧与自己之心,在心性自然本智之境界上,原来就无二无别。我们在讲上师瑜伽时,我们的心和上师的心在法界是无二无别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与我们的心也是无二无别的。
若从中不散乱,且能生起定解,此时就能证悟自己心之本性。
除此而外,再无任何所谓佛陀存在。
这一段稍微有一点证悟的人吧。前面说得有点相同。所证悟的心就是佛陀。
你们学过《六祖坛经》的话,比较清楚。
实际言之,本无所谓生死,生死不过是分别念假立而已。
在远离分别念之心性本体中,根本无有任何生死。
若能入定于此种境界而安然离世的话,那么中阴迷乱等显现则不会现前,什么中阴法王啊,各种恐怖啊,地狱饿鬼十八大……显现都不会显现,应能往生如来刹土。
不具足上述境界之人,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仅仅依此方法,也能往生到清净佛刹。当时我翻译时,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们有些会是很重要的。
下面有小字,有的人不一定是有修行次第和圆满次第,但临终时,不忘释迦牟尼佛,应该能做到。或者临死 时就“阿弥陀佛”如果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就想他,对释迦佛有信心就想释迦佛。所以临终助念团很重要。
我看到一般医院经常遇到,有的医生护士正在抢救,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就跑出去念几句。
去年在华西医院,有一个护士特别恨我,我经常遇到这些……反正不管怎么样,临终的人念个佛号,动物也是一样,很重要的。
临终的人,以前他是什么样的富贵的人有权势 的人,将一切不得不放弃了。所以死亡很可怕 的,就象《窍诀宝藏论》中讲的一样,身体也没有了……有利有佛号和偈颂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下一世。
比如你到另一个国家,是用另外的一个钱来用的,所以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很有必要。
释尊修法还是有很多甚深的意义。法师也可以讲一讲,比如一个礼拜的课。
Buddha Shakyamuni
随念佛陀必解脱
此外,即生中不管遇到何种痛苦、恐怖,只要能随念佛陀,必定能从中获得解脱。你看我们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有些是大悲的尊者,有些是智慧的尊者,其实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呢?是最有权威的尊者。
平日若值遇幸福快乐之境遇,心中应明白:此皆因佛陀之慈悲方能得以现前。
既然如此,快乐等一切善妙法皆当观想为普贤云供而供养于佛前。平时所有的快乐要供养佛陀和上师,。所以的痛苦也是佛陀和上师给我的加持。
自己尚应该【恒时思维】:
三解脱、六度等法要实乃佛陀恩德所化,他为我等为利以大悲心发起菩提心,并竭尽心力行持菩萨行。
如是随念佛陀实为最极重要,如果随念佛陀乃一切菩萨道的基础,具备无量利益,及能生一切圣道之功德。
每人一定要早上晚上,要习惯性地观佛,观其他的佛也是可以的。
如果经常观佛,是一切菩提道 的基础。念佛要心念、手念、口念都是可以的。
我看到新来的人手中没有念珠,有没有?
没有念珠的要不要举个手?不举也可以,以后要有。
记数器是吧?
经常念佛等,一切出世间的功德会现前,可以利益众生。
有些人为什么越学越好,有的人越学越生邪见?就是因为基础打得好不好。
有的人信心非常稳固,十年前也是这样,二十年前也是这样,现在更加增加信心。
我不希望开始那么热,刚开始要控制 一下,以 后要往上升比较好。刚开始特别高,之后慢慢慢慢产生恶见邪见和断见,出了红线了……
所以平时观佛,念佛,佛是会加持你的,白法护法神也是会加持你的。
这里说生起圣道,菩提心等功德会产生。要么不学佛,要学就要踏实。
不管你们也好我也好,终生不离开释迦牟尼佛或莲师的佛像。你出差带上,不是那么贵,可以带一个。
也许我们亚洲人变得比较快一点,但西方人一开始比较固执,但一旦学了不容易 退。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稳固的修行境界。
如今之时代中,众多修行人只看重自己所属之宗派在修法——你是南传,你是汉传,你是藏传,你是格鲁派等等。这个是上师的法门,这个……念诵等方面所具特征,反倒于佛祖释迦牟尼佛不知修持及念诵方法,很多不重视。
按理应该对释迦牟尼佛非常有信心,有的人只知道我的上师很了不起呀。佛教变成个体化很不好的。
基督教等不是这样,佛教分成各个团体对修行很不利。
从实质而言,进入佛门之佛教徒,若对佛陀缺乏坚定信心,此等所谓行者实为愚痴无知的人。对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不知道,传记不知道,修法不懂。反而对我的上师我的……个人化,是愚痴之徒。
因唯有释迦牟尼佛,才以其不共之慈悲发心,住持我等现今所居之刹土,并摄受浊时众生,而且于众生前行持如来事业。
如果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这样,都选择清净的刹土去了,如果佛陀的事业没有展现,我们哪有空间呢?
确实上师是非常伟大的, 比如法王如意宝,如果没有创造我们的世界的话,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一定有今天的境界。
所有三藏法门,包括能令五浊兴盛的时候,众生于短暂一生中即获佛果之密道金刚乘的佛法,以及弘扬显密教法之高僧大德、僧众,也是依佛陀之大慈大悲力才得以显现的。
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教法没有,显密都没有的,哪有高僧大德?哪有显密教法?
释迦牟尼佛如果当初不摄受此刹土之众生,亦不放射显密教法光芒的话,我等众生恐连三宝名声都难以听闻,更何况修持显密佛的道呢?应该对你们来讲也是新的吧。我翻译这久,你们是不是还没有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懂得了,即生不会放弃释迦牟尼佛,否则 我们哪有今天?应该都要有感恩之心。
因此,无论修持新派、旧派等何种教派,对释尊必须具备强烈、坚定信心,此点断不可缺。
分很多宗派有时很不好的,我是藏传佛教,你是……教派的执著很厉害的。从出家人的脸上也能看出来,哦,你是那个上师的弟子啊,哦,不要不要,对不起啊……
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果不是众生另说,如果是众生,在包容。南传是很包容的,我们原来认为是声闻乘的……
我在《泰国游记》里写过,我本以为他们……但发现他们比我们更接纳。我去过一些汉地的教派,有些大师是很不错的。有的大师一看见,唉,我怎么跟他说话呢?这样的。所以有的教派的执著不太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就可以了,不要分你的上师我的上师你的教派我的教派。
希望大家不要这个上师那个上师的弟子打仗,不管是经济战还是贸易战,都是不好的。
有时完全是自相的烦恼——真正的贪心和真正的嗔恨心,不好。
还需对其格外恭敬,并精进观修释迦牟尼佛。
(有孩子哭声)
今天也来了一个歌手 。
所以我们的释迦牟尼佛的观修仪轨。以前只有诵戒时有念诵的习惯。所以我从厦门回来时,问可不可以在课前进行念诵。有的人以为是我个人的爱好,因为是我的课不反对,但心里不开心,念得太多了……但不管怎么样,大多数人能接受。
不要分得很细,你的上师我的上师,太麻烦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之间没有什么隔阂,现在释迦牟尼佛的仪轨在全球弘扬得挺好的。这也是上师的加持。
疑惑一
若有人生如是念头:尽管自己信心之对境非释迦牟尼佛,不过若本人对早已离贪且具出家相的另外的如来,比如不动佛,药师佛,毗卢遮那佛……其他的化身像也可以,或诸寂静、忿怒本尊马头明王,时轮金刚等本尊重生起信心,这二者又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对释迦牟尼佛生起信心?
1
(1)如从本性而言,二者当然无有任何差别,因一切如来之智慧身原本就为平等性,且其断证境界绝无高低差异。
哪一个成绩好一点……没有这样的说法,他们的断证功德是平等的。
(2)但若以名言谛衡量,从显现而言,所有宗派信奉之寂静、忿怒本尊修法及念诵,全部是依释迦牟尼佛之大慈大悲力而得以出现。
从实相上全部是一样的,但从现相上,尤其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成为第四尊佛是吧?
他依靠大悲力,所有的忿怒相寂静相,所有的佛菩萨,都会现前。
正如赡部洲一切水流均来源于无热恼湖一般,赡部洲指印度,无热恼湖是在岗底斯雪山那里的一个湖,雪山的水流下来的一个湖。有些智者以为是马朋明湖,有的认为不是,形状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可以说来源是那个湖。
显密所有修法,包括最细微之修法,都是因为释迦牟尼佛之大悲力而存世。
就像祈祷自己根本上师后所得之加持,超胜祈祷其他上师所能得到的加持一样,如果祈祷的话,他的加持力是很迅猛的。
因自己前世宿缘所导致,若祈祷其他佛,得到加持的速度,肯定不如祈祷释迦牟尼佛的加持来得迅疾。
原来是这样的,为什么修释迦牟尼佛很重要呢?因为加持上、缘份上,还有所有的加持都来自于释迦牟尼佛。
每一个比喻要好好思考,如果对我们的发愿有一定的力量。我有感受,比如我祈祷法王如意宝,祈祷加持很大。就象有的人很有名,但没有得过法的人,祈祷的话不是那么大的加持。
这里要好好领会,不然不明白其中甚深的意义。
疑惑二
若有人又心生疑惑:既如此,我等可否只祈祷释迦牟尼佛,无需再祈祷其他本尊?
这里有点过分呢,有的人说,既然释迦牟尼佛那么了不起,何必有那么多呢?
众生根基不同,需要有那么多化现。
2
问题之实质并非如此。
因无论自己祈祷哪一本尊,此本尊之本体并非超越、游离于释迦牟尼佛本性之外。
我们祈祷的文殊菩萨也好,普贤菩萨也好,本体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
我们理应知晓:一切诸佛于法性平等性中应该是无二无别,释迦牟尼佛只是以不同身相显现种种不同本尊而已——这句话要记住。没有离开过,从而成为我等浊时众生之怙主、皈依处。
如果自认为自己修习之本尊与释迦牟尼佛乃为异体,并因之而舍弃释尊,如此“专修”本尊的修法是绝会不会成就功的。
这是第二个疑问。
疑惑三
第三个疑问:
有人这么想:无上密乘中,自己根本金刚上师之本体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并且其恩德在显现上已大超过了三世诸佛,因即便三世诸佛住世,只要上师未出世,则自己必得不到加持,所以无法成就。
因此,供养上师一毛孔之功德就已胜过供养三世诸佛之功德,令上师欢喜也即令三世诸佛欢喜,且能得到不共加持。
这也是众多金刚乘教典中再三赞叹上师的缘由。
他的意思是说只修上师瑜伽就可以,不用修其他的了。
因上师已代表三宝总体,或可称之为第四宝。如云:“当知殊胜师,功超三世佛。”
除观修上师瑜伽外,哪里还有更殊胜之法
门?这是对方说的。他说,按照密宗的观点,修上师就可以了,哪需要修其他的释迦牟尼佛呢?有的人就是这样的,只修上师,这也是有点过分的。为什么呢?
3
原本确实如此,密宗中除圣道上师瑜伽外,再无比其更殊胜之获得加持之修法。
但为自己开演密宗教理之上师,实际上正是释迦牟尼佛之化身。
这个教证稍微有点翻译得不同而已。
《涅槃经》中云:“阿难勿痛苦,阿难勿呻吟,我于未来世,幻化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修持依释迦牟尼佛之慈悲力而得以显现的显密教法的上师,实际上可以叫作佛陀的语化身;
实修实证之上师,已获释尊智慧相续中之胜义与世俗菩提心 ,所以可以叫作意化身。
故而无论修持哪一个上师瑜伽,我们都应明了:释迦牟尼佛实与上师无任何本质差异。
不仅修上师瑜伽这样,修持任何上师、本尊之法时,都应有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观念,且三世诸佛都无二无别。
若非如是,则对诸如来存有胜劣、取舍念头之人,将永远没有成就的。
后面要读完,你们不要觉得累,我觉得比较重要。
Buddha Shakyamuni
念诵及修行
了知上述释迦牟尼佛之恩德后,我们应对释尊生起极大恭敬心,然后开始修持与他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修法并且开始念诵,如此行持必定会是成就的。
因此,随念世尊修法仪轨进行修持和念诵时,我们应将对自己宣示显宗和密宗的上师,还有三世三宝全部汇集于佛陀身上,是所有的本体,然后再行念诵及修行。
在此仪轨中,按显宗要求是以“随念佛陀”为主要修行内容,加上观“佛陀与上师无二无别”之修法要求,也并不是不可以。
虽然是随念佛陀的修法,但是与佛陀无二无别也是可以的。但也不一定必须如此,因只随念佛陀亦能成办事业之故。
不象显宗时,与佛无二无别。昨天讲了祈送摄次都是不需要的。
没有要求一定要无二无别来观,但观也是可以的。
Buddha Shakyamuni
念诵佛陀名号时要有一个:喇嘛,我翻译的是”本师“。有的翻译成”咕噜“,但汉文中本师好理解,上师释迦牟尼佛可能不好理解。为什么叫本师,称呼“本师”有三个原因:
1、三界导师亦可用于佛陀名号;
2、因观世尊与自己对其有信心的上师无二无别之缘故,也可用“本师”来称呼。
3、无上密宗之根本上师作为本体,其形象观为释迦牟尼佛之形象,以此修上师瑜伽也能行之有效。
一边是释尊仪轨,一边按密宗来修,这样也可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上师释迦牟尼佛。
所以念时,“炯丹迪得银夏巴扎炯巴样达巴作波桑吉华嘉瓦夏迦特巴拉香擦洛窍多嘉森且奥”变成“喇嘛敦巴炯丹迪得银夏巴扎炯巴样达巴作波桑吉华嘉瓦夏迦特巴拉香擦洛窍多嘉森且奥”,“喇嘛”加在前面,本师的原因是这样的。
因为上师是诸佛总集根本,无论将上师观为哪位佛陀,此种修持均没有任何矛盾,只要自己对上师、佛陀具足信心,何种修法都同样得到加持,那是一个铁定的自然规律。
后面有一个偈颂讲一下,虽然不是广讲,但圆满吧。这因为是后面部分,从字面上看一下。
吾乃具诸烦恼缚,我是极为低劣的凡夫,然我所言此善说,皆依如来之圣教。麦彭仁波切是很谦虚 的,和无垢光尊者是不同的。
佛陀实语曾赞说,若听到释迦佛的名号,会获得菩提不退转的果位,随此道者真有福。
甚至旁生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也是会获得不退转的果位。虽然我们修行不好,但有缘眼根看到佛陀的身相,耳根听到佛陀的佛法,意根可以思维佛陀的六度万行。
虽然修行不好,烦恼多,痛苦多,但即生听到佛号……如果没有缘分都不能见到这个佛像是吧?
(鼓掌)
不可思议的源泉,如来加持力所现的释迦佛修法仪轨,具有智慧的的人应该勤修。
当时翻译时住在厦门医院,离闽南佛学院不远。我01年12月25号,到02年的12月5号有一百多天翻译的,有一个喇嘛帮我打字,我们三个人,经常在那个医院旁边 的甘肃面馆,在那里吃面。
偶尔去闽南佛学院,当天校对完了,比较圆满,这个翻译,对你们还是有一点利益吧。不然你们可能不懂。这次也算是圆满了。
*随喜听闻功德圆满*
预
告
明天(周六)北京时间19:30
传《亲友书》的传承
授皈依
请及时登录相关平台收听
文字整理:一意
配图:网络,阿源
求学足迹
跟着上师学法,自利利他
尽力为您提供及时的课堂笔记,在回向结束前发布。来不及校对之错误,请您包涵,向您忏悔~
一意(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