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136)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136)

求学的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8-03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8月3日 佛历2564年



【第136颗钻石】

སློབ་དཔོན་ཀླུ་སྒྲུབ་ཀྱིས།གར་ཡང་མ་རྟོག་ཅིར་ཡང་མ་སེམས་ཤིག།བཅས་བཅོས་མ་བྱས་རང་བབ་ལྷུག་པར་ཞོག།མ་བཅོས་པ་དེ་སྐྱེ་མེད་རིན་ཆེན་མཛོད།།དུས་གསུམ་རྒྱལ་བ་ཀུན་གྱི་གཤེགས་ཤུལ་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龙猛菩萨:
不要分别勿思维,不要改造自然住,

不改无生之宝藏,三世诸佛之足迹。


不分别,不思维,不改造,自然住

无论是细分别念还是粗分别念,我们的心都自然安住。生起分别念的时候,不要直接摧毁,应该用正知正念来护持它。这样,就会了知自己分别念虚伪的形象,才能证悟空性 。


曾经,像这样虚伪的分别念,已经成了三界轮回的因。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本性,就能获得殊胜的安乐;但若将此假相当成真实而继续跟随,那痛苦就永远不会间断。


哎玛吙!极为奇妙稀有之法。


空中的云雾,虽然显示白云苍狗,如骏马、如仕女等各种形象,但真正观察却是子虚乌有。同理,世间上一切关于我执及我所执的诸法,实际上也是幻化不实。我们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就像是有人说,乌龟的毛做成的绳子把我捆得紧紧的一样。


同样,轮回当中的各种痛苦,就像是用乌龟的毛绳把我们紧紧地捆着一样,真实意义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明了一切诸法的本性,认清了本来无有束缚的本性,那我们就会获得殊胜的解脱。因此,在我们还没有获得最殊胜安乐的果位之前,就不要懈怠放逸,应该精进地依靠智慧与方便而修持。


智慧与方便

持明无畏洲尊者说:“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


知足就是布施度,他说的“知足”,与阿底峡尊者所谓的“不贪著”,其实本体都是舍心。


无愧三宝持戒度。”一个人在三宝面前内心无愧,表里如一,所行也都如理如法,这就是持戒度。


不失慧念胜忍辱。”时时刻刻不离正知与正念,不起嗔怒,这就是殊胜的安忍度。


一切助伴需精进。”修行人修持任何善行时,都要以精进为助伴。


执现观圣静虑度。”将一切显现均观为上师、本尊或诸佛菩萨,这就是静虑度。这是有相静虑的观法,而无相静虑,一般不观本尊的显相。


贪执自解智慧度。”当你生起任何贪执时,不管是对财物,还是对人,这时你只要观其本性,贪执便会自解自脱,这就是智慧度。


无有能思所思境,并非俗念离定解,乃为涅槃胜寂灭。”无有能思之心,也无有所思之境,不是世俗的分别意念,又远离了定解与非定解之相,这就是真正的涅槃解脱、殊胜寂灭。


此等一切不可说,愿汝铭记于心中。”尊者说:这些道理,本来是不可言说的,但对于有缘者,希望你能铭记于心。


尤其对于实相,除了上述尊者以外,还有很多圣者都留下了偈颂。


据蒋扬钦哲旺波(麦彭仁波切之上师)的传记记载:在他16岁的一天早上,他于自现境界中,前往红色吉祥铜山,见到莲师被浩如烟海的眷属围绕,显现在云中。


莲师极为悦意,为他灌顶、加持以后,说了一个偈颂:“不为所取对境沾,不为能取妄念染,护持赤裸觉空性,此乃诸佛之密意。”意思是,不为所取的对境所沾,也不为有境的妄念所染,认识并护持觉空无别的赤裸觉性,这就是三世一切诸佛的究竟密意。


说完,莲师及其眷属化光融入尊者。有种说法认为,从那时起,他便真实通达了大圆满的究竟见解。


寒山大师也有一偈,偈云:“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无物可比拟,教我如何说?”我的心如明月,亦如碧潭清澈皎洁,不过,却没有一个事物可以比拟,让我怎么说呢?


诸佛之密意

可见,不论禅宗还是大圆满,在究竟的见地上是一致的。当能取所取消亡、明空无二的心性显露时,禅宗称“明心见性”,大圆满则称“本来觉性”。


其实,这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也是行者的修行目标。对此,众多描述都有相通的一点——不可言说。








查看往期复习课内容,请点击下列文字链接:

温故而知新】

1、煜煜钻石,您采几颗?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加持

3、钻石虽久远,此颗永留传

4、一直爱,不容易

5、是宝贝,不是包袱

6、不是神话,是智慧

7、积少成多,您已渐成大富翁

8、您还在,我也在,不离

9、时光是有感觉的



排版 | 祥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