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9课-阅读参考
一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前行》带我们出离幻象
1、因为迷乱我们没有认识实相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事情,所见、所闻的本体其实就是万法的实相,因为众生没了解实相的缘故,所以产生了迷乱,或者说因为迷乱没有了知实相。
2、现前实相的方法
(1)略说方法
如果要现前实相,第一,必须要认证实相;第二,要致力于消除幻相。所以,对于现在我们见闻的一切法,首先要了解它是迷乱的自性;然后要肯定它本性是清净的自性,基本上通过这两个方面来着手的。
(2)佛法里是怎么讲实相的
佛法中有些是着重强调实相,比如说《宝性论》当中讲佛性如来藏;有些是从不应该耽著幻相的角度来宣讲,比如共同前行的主要思想就是讲幻相其实是不完美的,不值得贪著的;还有一部分进一步宣讲幻相其实也是空性的,中观中讲,一切幻相正在显现的当下其实是无自性的、空性的、不存在的;还有的讲到,一切的幻相不存在,究竟的实相是清净的佛性,如来藏的显现,这些在密乘的等净无二见中讲得非常细致,在讲解这些密乘见解时,中观所提示的一切幻相不存在叫做大等性,佛性如来藏这部分就叫做大清净,密乘的见解是基于这两个部分,依靠显宗里面最了义的、最高的见解为基础建立了密乘殊胜的观点。
3、《前行》带我们出离幻象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对他上师讲解前行窍诀的记录,帮助我们的心逐步走出迷幻的幻相,现前究竟的实相。
(1)外四加行:生起解脱的心——一定要解脱
虽然究竟实相中不存在所谓的轮回,也不存在所谓的解脱,但在第一步一定要厌恶轮回。因为,不管你知不知道、证不证悟,现在我们就在轮回中漂流,正在感受轮回中的痛苦,还在不断地积累轮回的业。所以,首先要厌离轮回的果和轮回的因,对解脱轮回、获得殊胜的证悟生起兴趣,这就是我们修持共同加行相续中要生起的、达到的一种状态。
(2)解脱利益
第五品中简单地介绍了解脱的本体,介绍了声闻乘的解脱、缘觉乘的解脱和大乘菩萨究竟的佛解脱,不管哪一种解脱都是寂静清凉的,都是寂灭的自性,不会有痛苦、烦恼。
(3)依止善知识
如果想要获得解脱必须要依止上师、善知识,在第六个引导中就讲到了怎样寻找具相的善知识,也讲了作为一个弟子应该如何依止上师善知识。
(4)不共内加行
如理依止上师之后,就会从上师那里得到对我们的相续有帮助的教言,就开始靠近于实相,接近实相的核心了,这些就叫内加行。
A. 皈依
a. 唯有三宝是无欺的皈依处
(a)其他所谓的皈依处都具有欺惑性,不是真实的皈依处。
有些是阶段性的皈依处,有些是局限性的皈依处,有些自己就具备业惑,他没办法作为其他众生的皈依处。比如暂时的房子,儿女的皈依处父母,或者父母老了之后,皈依处反过来就是自己儿女,有些老年人的皈依处可能就是能够遣除他怖畏的养老金等等。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过得好,依止一些世间天神,但是这些天神自己都具迷惑自性的缘故,所以也不是究竟的皈依。这些皈依处可以遣除众生的一些恐怖,但这些都是不究竟的。
(b)要真实解脱的话,究竟的皈依处就是三宝,三宝自性就是真实的皈依处。
三宝不欺惑:从法宝的侧面来讲,就是清净的道谛和灭谛,这里面没有欺惑的成分;佛陀已经现前灭谛了,也没有欺惑的成分;僧宝也是现证了实相,现证了道谛自性的缘故,僧宝也不是欺惑处。
b. 修皈依
(a)在修皈依的时候,皈依境就是我们的皈依处,是上师、本尊、空行的本性,或者说是佛宝、法宝、僧宝等,这些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 从修法的侧面讲,依靠这个皈依境作为我们的皈依处,念诵十万遍的皈依。
Ⓑ 从认知的侧面讲,必须要去学习有关佛功德、法宝功德、僧宝功德的经论。只有了解三宝的功德,我们的信心才会真正地从摇摆不定变得坚固,从有杂染烦恼的或杂染怀疑的信心变成清净的信心。
(b)修解脱道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对三宝的信心
修解脱道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对三宝的信心,对三宝皈依的因就是信心,皈依的本体是誓言,就是立誓绝对不舍弃三宝,这是非常清净的一种誓言。
Ⓐ 我们可能会遇到退失信心的状况
我们在修习佛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可能让我们退失对三宝信心的情况。有时候可能是日子过得太好了,慢慢就把三宝遗忘了;有些可能是过得太不好了,打击层出不穷,最后在这种接连不断的打击之下,自己的信心也就没有了,各式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让我们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 要生信心还要靠闻思三宝的功德
在皈依中有清净信、欲乐信,还有胜解信、不退转信等,越往后信心的质量越高。对于我们这些思想中还具有怀疑的有情来讲,闻思法义就是为了生起定解,越了知三宝的功德我们的信心就会越加清净。
B. 发心
a. 菩提心是一种愿众生得佛果的广大心行
不光自己要解脱,也愿一切众生获得解脱。通过这种修法更加靠近大乘的解脱,大乘的佛果、菩萨果的境界非常广大,心要非常广大。
b. 发菩提心只是还原我们的本性而已
不管是从佛陀现证的侧面,还是从理证的分析,我们自私自利的心全是迷乱分别念增益出来的东西,一观察就绝对不合理的一种自性。不单单说在空性中它是没有的,即便是从世俗的侧面来讲,只是利益自己,不利益众生的想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C. 念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上师瑜伽
为了扫除成佛的障碍,要修金刚萨埵、百字明;为了积聚成佛的资粮要供曼茶;后面还有一个上师瑜伽,通过具有法相的、三宝功德总集的上师的强力加持,可以在很短时间中让自己的心性现前,就是让自己获得强力加持的方便。
(5)正行
A. 前行成熟心相续
a. 通过这一系列的修法,逐渐我们的心就成熟了。其实每一个修法、每一步都在靠近实相。
b. 前面的修法应该认真地修,修完之后自己相续成熟了,一旦进入到正行中,就非常有希望通过密乘的一些正行修法现证实相。
B. 正行是认识心性
不共加行讲完之后,实际上应该直接进入正行了。正行是得到灌顶之后,通过窍诀的方式给你直指心性。如果你前面的修法修好了,在正行中上师直指心性时就特别容易认知。因为从有些法义来讲,心性是非常简单的一种自性。
(二)特说破瓦法
1、为何在正行前讲解破瓦法
上师瑜伽和破瓦之间本来是隔着正行的,只不过这个法本里没有讲正行的部分,就直接讲到了破瓦,如果今生修行没有成就,可以通过修破瓦在临终的时候获得往生。
(1)有些人修了前行,可能还没有到达正行就快死了,那么就可以直接修破瓦,把正行略过去。
(2)有些人前行修完之后,不一定愿意接受正行的训练,这样修破瓦也可以。
(3)死亡随时都会到来,在学习前行的过程中,或者在求正行窍诀的过程中,死亡都可能到来,提前把破瓦法训练好之后,不管什么时候死亡突然到来,你都能通过简便易行的方法往生到极乐世界,通过这个方式离开轮回。
2、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1)真正的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一般来讲,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是证悟者通过仪轨超度亡灵,还有僧团里也通过念诵破瓦的方式来帮助亡者往生到刹土中去。
(2)凡夫人助念也有利益
A. 有可能帮亡者往生净土
a. 真实来讲,最圆满的超度应该是超度到净土。如果在超度时大家的心都非常清净,亡者自己本身条件也不错——他以前修得比较多,他的善根条件还可以,这些条件具足之后,大家一助念他很有可能往生,真正获得解脱,这种情况也有。
b. 在助念的时候,如果亡者以前做过这方面的训练,就很容易回忆起以前所修的法,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自己已经死了、极乐世界这些刹土是很安乐的,回忆起来之后跟着助念人的提醒,他就可以发愿往生。
B. 即便不能解脱,助念对亡者也有利益
即便不能获得解脱,通过大家很清净的发心,对亡者也是有利的。
C.关键是清净的发心
在助念的时候应该有清净的心——大悲菩提心,或者对仪轨、佛号有信心——念诵的人对佛号、心咒的信心有定解,念诵人的信心越强烈,通过这种心态摄受所念出来的咒语和佛号的力量是完全不相同的。以这种心去念诵,虽然也许不能像圣者一样把亡者超度到刹土中去,但对一个漂流在中阴中的亡灵来讲,来自善法的力量最能安慰他。我们另外,这里面也讲了亡者自己的状态,引发我们的大悲心,去做一些佛事。
二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不具超度能力者超度亡人当具菩提心
1、原文
如今大多数徒有虚名的上师或活佛等超度亡灵,如果他们完全是在慈悲菩提心的驱使下而根本不牵扯自私自利的心,那么单单依靠菩提心这一动机也能大大地利益亡灵,同时也不会成为自己修行的道障。反之,一门心思谋求自己的利养、仅仅依靠口头会念诵来超度亡灵,又任意接受死者的往生马等等,这实在是极其下劣的行为。如颂云:“己未趋至解脱之干地,然却致力引导他人者,此二之理少许不相合,犹如溺水之人救溺者。”
2、有菩提心摄持进行超度对自他都有益
(1)出家人
A. 利益亡灵
即便自己没有真修实证,但是如果没有牵扯到自私自利的心,单单依靠菩提心也能够利益亡者。用菩提心摄持,藏区会念《闻解脱续》、破瓦的仪轨、伏藏品的仪轨等有很多具有加持力的仪轨,在汉地主要是通过阿弥陀佛圣号来助念,这对亡者的利益还是很大的。
B. 不会对自己形成障碍
有些修行者很担心,如果我做这些超度的法事,对我来讲可能会有些修行的障碍,有时能推就推了,就不愿意去。如果自己去了,有菩提心摄持,一方面对亡者有利益,同时也不会成为自己修道的道障。
a. 请上师或者活佛等来超度亡灵的时候,死者最好的衣服或最执著的东西,基本上都会做供养。虽然死了,但是亡者的中阴身对这些东西非常执著。他也会看,我的东西是怎么处理的,给谁了。如果给了戒律清净、证悟很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会什么想法,然后这些上师也会帮他念经超度;如果给的人没有功德,也没有好好念,他也会生起一些不好的想法或者嗔心,有时候也会做一些障碍。
b. 往生马属于一个比较大的亡财,它是价值最重的,还有一些死者最执著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这种供养就会变得比较沉重。最好的东西都会供养地位最高或者证悟最高的人,这份供养是其中最沉重的供养。如果没有好好去作意、发心,果报也比较大。
(2)在家人
A. 虽然我们没有顶着上师或活佛的名称,我们就是修行佛法的道友,道友或者道友的家人去世了,我们去助念应该以菩提心作为动机,念《生死救度》的仪轨,这样的话对亡者有大利益,对自己也不会成为道障。
B. 因为自己的善心驱动,去做了帮助别人的善法的缘故,整个行为是符合大乘修法的,从发心、正行,到后行,都是和菩提心相应的,这就是完成了一次菩萨行,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利,对亡者来讲也是有利益的。
(二)大成就者若不如法超度而享用亡财也会形成道障
1、原文
从前,大证悟者丹增秋佩大师在转绕匝日神山期间,他的境界中出现了昔日他所超度并收取了往生马的一个人,看到那人从血海中露出头来并且喊着大师丹增秋佩的名字说:“我该怎么办呢?”大师惊恐万分地说道:“我将转绕神山的功德回向与你。”于是那人便不见了。
不仅如此,而且即便是具有殊胜证悟的高僧大德,如果接受亡财供养以后没有念经回向等,也会成为地道的障碍。从前,竹庆仁波切杰美泰秋丹增圆寂时,弟众迎请哲美扬炯滚波尊者念诵遗体火葬仪轨。结果尊者一整天始终念诵沐浴仪轨进行勾召,反复超度,完全像对一个普通人作超度一样。诸位僧人问这样做的原因,尊者解释说:“他(杰美泰)生前接受了超度亡者的黑马供品,可是当时却没有对死者诵经念仪轨作回向,被他超度的这个亡者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因此对他的地道成就稍有障碍,但现在通过我们俩并肩携力已经卓有成效。”据说这位亡者名叫各洛丹增。
2、丹增秋佩大师重新为亡者回向的公案
(1)大证悟者怎么还会出现被亡者追着要求超度的事儿
A. 给我们示现而已:虽然从本性上来讲,这些大成就者证悟了究竟实相,但是显现上来讲他们还是在人间,可能显现上假装忘记了,然后把它示现出来,通过这个案例给大家做一个警示。
B. 真实具有菩提心、证悟的大德们不可能会有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东西但不超度的情况。
(2)我们不要被吓到
A. 有些人是否不要去助念的担心
看到这个公案,有些人连助念也不敢去了,万一哪天我的境界里面出现了什么,怎么办?有没有境界也不好说,反正会出现一些担心。
B. 好好去助念就是了
a. 这方面我们不要堕入两个极端,既不要太担心,一点都不敢做,也不要太随便了,以玩笑或无所谓的心态去别人家里助念。
b. 如果我们去助念的话,应该对亡者有大悲心,通过小心谨慎的态度,把自己的身语意管好,然后认认真真地念诵佛经、仪轨、心咒,最后认认真真地回向,这样做很有利益。
3、杰美泰秋丹增圆寂后重新超度亡者的公案
(1)什么是“地道的障碍”
成为道障是说在死后的中阴状态中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道障。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这些道障的话,很快就会融入法身,获得更超胜的证悟。如果接受亡财供养后没有念经回向,可能就出现了道障,没办法进入到殊胜的涅槃。
(2)高僧大德圆寂后遗体的处理方法跟处理一般人尸体的方法不一样
A. 对一般人超度的方法
写好一个灵牌之后,要在镜子上面做一些沐浴,就是把亡者的罪业通过沐浴清除掉,然后把他的神识勾招到灵牌里,再反复念破瓦去超度他。
B. 对高僧大德遗体的出离方法
a. 不做什么
对高僧大德不要念破瓦等超度。
b. 做什么
(a)祈祷出定:有时候要做一些唤醒,入灭之后,他们是入到一种很深的禅定中,不做唤醒的仪式的话,如果他还安住在里面,直接火化了,相当于这个人还没死,你就把他烧了。所以,对高僧大德要祈请他出定。
(b)清洁法体:要用冰片、红花和水来清洁身体,然后戴五佛冠等。
(c)祈祷转世
(d)做供养等为弟子积资净障:有时候就是念《普贤行愿品》《上师供》等,做很多的供养,主要是弟众积资净障。
(e)祈祷加持:相对于平时来讲,如果在殊胜的上师圆寂的时候,念诵上师瑜伽或者对他做祈祷的话,祈祷者更容易得到加持和证悟心性,也有这样的说法。
(三)具三想往生法接引平凡者
1、原文
在这里所讲的这个往生法,是平凡人具三想的往生法或者叫做心识上师之往生,这也与《无垢忏悔续》所说的“依靠临终光环声往生”的意义相吻合。这种往生法对于具有殊胜证悟的补特伽罗来说是不需要的。如《无垢忏悔续》中说:“死亡乃分别,可引空行刹。”又如说:“所谓之死亡,瑜伽小成佛。”今生今世已经证得坚地、获得生死自在的诸位补特伽罗虽然表面上现似死亡,但实际上只是像从现在的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一样;修习生圆次第的诸位行者,正像前面所说依靠生死、中有的三种实修法而于三身中得往生,正如所说的“往生法引导修法差者”。
因此,修道尚未获得稳固或者罪孽深重之人等需要具三想往生法的这一要诀。
2、“心识上师之往生”是什么法
临终的时候把自己的心识和上师的本性融为无二无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往生。密法如《文殊大圆满》等的后面也是这样讲的,把自己的心识变成一个种子字融入到上师的心间,然后上师逐渐趣向极乐世界,这样往生叫心识上师往生。
3、真实的证悟者不需要此种往生法
真实的证悟者不需要这三种往生,法身往生、报身往生、化身往生,这几个都不要,他已经证悟,获得坚地了,这个生死自在的补特伽罗只是表面上示现死亡、换地方而已。他很自在的,也就是世间的所谓来去自如。
(1)“死亡乃分别,可引空行刹。”
A. “死亡乃分别”
对具有殊胜证悟的人来讲,死亡就是一种分别念,就和生是一样的,生和死都是一种分别,瑜伽行者知道这是一种分别,不是真正一个实有恐怖的地方。
B. “可引空行刹”
a. 了知了死亡是分别念,通过自己证悟心性、证悟死亡的本体,了知心的分别念是空性的,这时可以引导他的心识趣向于空行刹土。
b. “空行刹”:有些地方说空行刹土是空行母的刹土,比如是金刚瑜伽母的刹土,度母的刹土。真实来讲,空行刹土就是证悟心性的实相。
(2)“所谓之死亡,瑜伽小成佛。”
A. “成佛”:成佛就是觉悟。
B. 对瑜伽行者来说,死亡是个“小成佛”的机会
有些人在没有死之前就成佛了,有些是在中阴身的时候成佛。中阴的时候,粗大的五蕴没有了,很多障碍自然分离,分离的时候加上他生前所认知的中阴身实相,本性实相现前,那个时候对瑜伽士来讲,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能让他觉悟圆满增上的机会,所以对他来讲,那时就是一个“小成佛”的机缘。
C. 瑜伽行者甚至欢迎死亡到来
a. 因为修了善业所以无畏死亡的到来
对于一个一生修佛法的人来讲,没有什么恐怖的,因为该做的他做了,他知道在死亡之前修了那么多的善法,所以,他完全有功德、有善根来面对死亡,面对中阴,面对后世。
b. 因为了解中阴、生前有所证悟所以欢迎死亡的到来
在死之前,对心性有所证悟,他知道在中阴的时候,还有一次小成佛的机会,在没死之前,修法要有很大的精进才能突破,但是死亡来临,“小成佛”阶段出现的时候,他就很容易现前那种境界,所以完全没什么可怕的,这个叫“瑜伽小成佛”。
(3)“今生今世已经证得坚地、获得生死自在的诸位补特伽罗虽然表面上现似死亡,但实际上只是像从现在的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一样”
A. “坚地”
就是很稳固、坚固的证悟,已经获得了,生死已经自在了。
B. 他们的死亡“只是像从现在的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一样”
对于这些圣者补特伽罗来讲,别人从外表上看,他的呼吸已经中断了,已经死亡了,但其实来讲,他只是从一个地方趣向于另一个地方,从这个身份换成另外一个身份,回来之后还是会继续利益众生,他的生死是自在的,非常自在。
4、修生圆次第的人也不需要具三想之往生法
修习生圆次第的诸位行者,证悟可能还没有达到坚地,生死还没有得到自在,这种情况就依靠生、死、中有的三种实修法,在“三身中得以往生”。
(1)生,在生住中阴的时候;死,在临死中阴的时候;中有,是真实进入中阴的时候。
(2)在生、死、中有三个阶段,通过三种实修法——在死之前有一种修法,临终时有一种修法,中阴时有一种修法,“通过三种实修法而于三身中得以往生”,即身往生、报身往生、化身往生。
5、谁需要具三想之往生法
(1)修道没有获得稳固的
道也修了,但出离心没有稳固,菩提心也没有,空性的修法也没有,所有的修法都不稳固。
(2)罪障特别深重的人
杀生偷盗邪淫、包括五无间罪都做了,像这样的人也需要三想往生。
A. 五无间罪在整个共同乘中是最重的罪业,一般来讲,死了之后没有中阴身,直接堕入无间地狱,这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罪业。但即便“造了无间罪业”的人,如果遇到这个教言的话,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
B. 罪业很深重,完全丧失广大闻思修机会的时候,如果没办法制止罪业,比如必须要杀生、偷盗,必须要做很多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眼睁睁地看着罪业增长,没有办法去对治,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况,可能是很危险的,但也还是有一个方法可以解脱,这就是每天串习破瓦法,临终的时候通过这个还可以往生。
6、串修三想之往生法的关键:信心+串习
要对这个修法有信心,经常去串习。这个很简单,破瓦法特别地简单,每天修几分钟、十分钟,每天修就能很快修成,修成之后就每天花一定时间去串习,养成习惯了。如果死亡到来,因为早已习惯了,就能自然而然地通过中脉道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定不会堕入恶趣的。
(四)以教证、理证说明具三想往生法之功德
1、原文
如果拥有这样的窍诀,那么无论他罪业何等深重也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就算是造了无间罪业径趋直下的人们如果遇到这一教言,则一定不需要堕恶趣。续中说:“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以此道解脱,不为罪业染。”又说:“九窍之上方,意念可往生,不为罪业染,生于清净刹。”其他续中也说:“头顶日月坐垫上,具相上师尊足前,若知趋入中脉道,造五无间亦解脱。”
所以说,这一深道往生法的教言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也是以强制性的方法使罪孽深重者得以解脱的密道。金刚持佛说:“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若遇此教言,无疑定解脱。”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修持成佛法皆具,不修成佛法我有。”
大智者那若巴说:“九门乃为轮回窗,一门即是大手印,关闭九门启一门,无疑趋入解脱道。”
南岩玛尔巴罗扎尊者也曾经说:“我今修持往生法,反反复复修炼已,平凡而死亦无惧,具有前修之把握。”
至尊笑金刚说:“此等往生融合之窍诀,乃为摧毁中有之向导,具足此道之人可有否?命风进入中脉人安乐,彼将趋入法界唉玛吙!”
2、以教证、理证说明具三想往生法之功德
(1)“九窍之上方,意念可往生,不为罪业染,生于清净刹。”
“意念可往生”:我们平时要习惯性地让心识往头顶走。破瓦法就是这样的,观想中脉,头顶上有阿弥陀佛安住,让我们的神识一次一次地从中脉中往上,从头顶出去。
(2)“头顶日月坐垫上,具相上师尊足前,若知趋入中脉道,造五无间亦解脱。”
A. “头顶日月坐垫上,具相上师尊足前”:在自己头顶上观想莲花,莲花上有日轮和月轮的坐垫,坐垫上有自己的具相上师,或者在后面的修法中,把上师的本性观想成阿弥陀佛,在“尊足”前皈依或者修行。
B. “若知趋入中脉道,造五无间亦解脱”:把自己身体的正中央观想成中脉。中脉就像一个通道,它是空的。如果自己的心识从中脉往上走,进入到上师的心间,这个时候“造五无间罪亦解脱”,即便是造了五无间罪,也可以解脱。这里面没有讲到破誓言,只讲到了五无间罪,破了誓言的人不算在这个里面,因为这个是太重的罪业了,没办法了。
(3)强制往生:“这一深道往生法的教言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也是以强制性的方法使罪孽深重者得以解脱的密道。”
A. “不修”
就是不需要像其他那些修法一样修很长时间,如果在闭关修行的情况下,一般七天就可以修成,有些差一点的就多修一段时间,修行好的人可能一两天就能修成。
B. “便可成佛”
a. 通过这样的法修行的话,不堕恶趣,可以到净土,这是成佛的因,虽然不是直接成佛,但从这个层面来讲,是一种小的觉悟,是觉悟的开端,终究可以很快成佛,所以叫做不修可以成佛。
b. 如果所有因素都齐全的话,通过这个法也可以直接成佛。
C. “解脱的密道”
“密道”就是捷径,或者是非常殊胜的秘密的修法。
(4)“修持成佛法皆具,不修成佛法我有。”
这个法在这里指的就是破瓦,在其他地方也可能指大圆满,大圆满法基本上也是不修成佛的。
(5)“九门乃为轮回窗,一门即是大手印,关闭九门启一门,无疑趋入解脱道。”
A. “九门乃为轮回窗”
“九门”:九窍,是轮回的窗口。
B. “一门即是大手印”
a. “一门”
头顶的梵净穴就是解脱道。
b. “大手印”
(a)理解成解脱道。头顶梵净穴属于大手印,是代表解脱道的意思。
(b)大手印既是一种修法,也是一种果位,一种境界,比如四持明中有个大手印持明。
C. “关闭九门启一门”
临死的时候,神识不从九个门走,从头顶走,所以叫关闭九门。“关闭九门”在中脉修法中体现得很清楚,只有一个通道,就是头顶这个通道,其他的包括中脉里全是封闭的,心间也是隔断的,心神不会往下走,是往上走的,从头顶上出来,所以“关闭九门启一门”,开启一道门,就是头顶上的门。
D. “无疑趋入解脱道”
我们的神识必须通过强制性的训练,观想自己的神识从头顶趋入上方的阿弥陀佛心间,不断地训练,训练得很纯熟,然后“无疑趋入解脱道”,死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趋入解脱道,可以到刹土中,证悟究竟的实相。
(6)“我今修持往生法,反反复复修炼已,平凡而死亦无惧,具有前修之把握。”
A. “平凡而死亦无惧”
没有获得任何境界的,没有证悟空性,还是一个平凡身份的,即便是以平凡的身份而死也没有什么可恐怖的。
B. “具有前修之把握”
因为以前已经反复修炼了破瓦,有一定的把握。所以在死之前把破瓦修好了,就没有什么恐怖的了,就不用担心了。
“前修”就是在死之前。
(7)“此等往生融合(将自心融合于阿弥陀佛智慧之教言)之窍诀,乃为摧毁中有之向导,具足此道之人可有否?命风进入中脉人安乐,彼将趋入法界唉玛吙!”
A. “此等往生融合之窍诀”
“融合”就是自己的心识最后融入到头顶阿弥陀佛的心间,或者某某上师的心间,叫做“融合之窍诀”。
B. “乃为摧毁中有之向导”
这是“摧毁中有之向导”,因为这主要是临终的时候修的,如果自己死的时候通过这个法,就不需要经过“中有”了,不经过中有就是“摧毁中有的向导”。
C. “命风进入中脉人安乐”
命风进入中脉就是最后要把自己的生命观想成一个风团明点,把自己的心识观想成一个种子字,从头顶上出去,进入到阿弥陀佛心间。这样修炼的人,他会非常地安乐,今生也安乐,没什么恐怖的,死了之后也安乐,因为他会趣入净土。
“命风进入中脉”:从平时圆满次第的角度来讲,所有的命风或者进入中脉,或者轮回的气进入中脉可以获得解脱、证悟空性。中脉代表法界的意思。
D. “彼将趋入法界唉玛吙”
a. “彼将趋入法界”
这个人一定会趋入法界。
b. “唉玛吙”
很稀奇,特别特别地稀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Cdg8nl2-0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39-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