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44* 甘露丸
每天都应学修佛法
现在有些人身体不好,有些人工作繁忙,有些人应酬很多,但这些人都能克服各自的困难,抽出时间来参加闻思修行,我对此感到非常欣慰。能和大众共同闻思修行,应该说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作为一个佛教徒,每天都应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修佛法,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轮回的琐事上。如果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世间法上,这是非常不值得的,等到离开人间的时候,除了没有头脑的人以外,稍有头脑的人都会后悔,但那时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在世间法中,不存在任何有实义的法。许多人曾经拼命追逐自己贪执的对境,觉得金钱、事业、名声、地位特别有价值,不追求它们实在是过不去,但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没有任何实义,根本不值得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去追求。世间法的虚伪、无有实义,它们就像梦中的花园一样,只是暂时让人们沉迷陶醉,我们应该看清这一切,从对它们的迷恋中清醒过来。
对因果生起定解
在生死轮回之中,一切的幸福和圆满都是欺惑性的,唯有业因果才是真实不欺的,只有对因果生起定解才有实义。所谓的因果法则,从广义上讲,就是凡有因则必定有果,也就是说诸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从狭义上讲,就是众生所感受的苦乐果报,都是以往昔的善恶业导致的——造善业会感受快乐,造恶业会感受痛苦,就像播下甜种会收获甜果,播下苦种会收获苦果一样。因果法则既不是造物主的创造,也不是佛陀的发明,它是一切万法本有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像没人能否认水往低处流一样,再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否认因果法则。
可惜的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因果法则,所以举手投足都在造恶业,一辈子下来积累了无量的罪业,这些人的前途是无边的黑暗,等待他们的是无量的痛苦。尤其是现在许多人,由于对业因果存在愚痴无明,造下了许多杀生的恶业。有些佛教徒在学佛之前,因为没有善知识的教化,也在无知的状态下杀了许多众生。这些杀业的果报正在等着每个造业者,想想这些可怕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改过自新。因此上至高僧大德、下至乞丐的所有人,都有必要学习因果法则,尤其要深刻地认识到杀生的过患。
当事人感受的果报并不是无因无缘的,都是往昔造的业所导致的。如果好好思维这些公案的意义,一定会对业因果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认识非常有意义,我觉得远比修出神通有价值。我觉得现在神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业因果要有发自内心的诚信。
……佛陀前世成为渔夫的小孩时,见到那两条大鱼被砍割,虽然他没有亲自动手去杀,只是在旁边笑了起来,可是在成佛后还要感受头痛的果报。由此可见,见到别人杀生时,如果自己随喜赞叹,也是将来感受巨大痛苦之因。从这个公案来看,连圆满正等觉佛陀尚且要感受随喜杀生的余业果报,更何况我们这些流转在轮回中的众生呢?想到这些可怕的后果,大家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
道友们要多看因果报应的公案,这些公案对转变自相续有很大的力量。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百业经》以后,对四众弟子取舍业因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因果法则是任何人都无法违越的,这从一些传承祖师的传记也可以看出。连无垢光尊者这样的大成就者,前世也因为往昔的恶业而感受了无量的痛苦,所以业因果实在是太可怕了。因此,任何人都要谨慎取舍因果。有些人不要认为,自己是大法师、大活佛,就可以随便说话、随便做事情。现在人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在法律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犯了法,本来应该判死刑,可是通过搞关系,在监狱呆两三个月就出来了,出来以后还跟从前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在因果面前,确实是人人平等,名声、势力、地位、财富都派不上用场,不管什么人造了业,都必定会在自己的五蕴身心上成熟果报。
断绝语言或手势的点杀
公案里,五百个孩童虽然没有亲自去杀那两头牛,但是他们当时随声附和说“这两头牛该杀”,并伸出手来指点,仅以此也获得了手足被砍断的果报。想到这种可怕的果报,今后大家的言行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直接言说或者以手势表示“这是该杀的”,以免染上杀生的罪业。可是不懂佛法的人经常会做这样的傻事,比如听说自己的怨敌遭到杀害时,马上附和说“该杀”、“杀得好”。有些小孩也是这样的,有时候看电影太投入了,往往把银幕上的敌人当做真正的敌人,也经常说:“这个坏蛋该杀!”其实这样说非常不好,虽然自己没有真正去杀人,也会在阿赖耶上熏入杀生的习气。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经常口中言说或者伸手指点杀生。现在许多饭店流行点杀,在饭店中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首先是来一群人,一坐下来就嚷着“快去点菜”,接着就有一个可怕的人走向待杀的动物,在那里看来看去,挑好后就伸出手指说:“要这条鱼”、“要那条鱼”……被点到的旁生很可怜,马上就会遭受砍杀的痛苦,伸手指点的人也很可怜,虽然他暂时没有什么痛苦,但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遭受报应。
在座的道友扪心自问:自己以前有没有做过这种事?如果做过,肯定是逃不掉的,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为了清净这样的罪业,一定要赶紧忏悔,并且要发誓今后再也不杀生,有决心的人还应发愿不吃肉,这样罪业才有清净的机会。
正确理解业因果
所谓的业因果,展开来讲广大无边,概括而言就是,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坏,只要因缘聚合时,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律藏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这里所谓的因缘有两种:一种是导致果报出现的近因,这是比较粗大、明显的,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得到;另一种是往昔所造的业,这是比较细微、隐蔽的远因,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比如一个人生病感受痛苦,也许就存在两种因缘,一个是近的因缘,如吹风着凉、食物变质等等;另一个是远的因缘,如前世曾杀害、殴打过众生,造了种种恶业。
佛教认为,人们即生中遇到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前一世或者许多生世以前的业有关系。不过这种业缘非常隐蔽、深远,世人看不到这种远因,只能看到眼前的近因,不仅看不到这种远因,甚至连想都想不到。所以佛教的因果律非常深奥,一般的人依靠自力根本无法通达。由于受现代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人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是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邪见,也暴露了他们的愚昧无知。
在世俗名言中,因果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因果不虚产生不被他夺的定解非常重要。当然,因果律的真实性,并非意味着它是实有的。现在有些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他们认为其他的法可以空,但因果永远不能空。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虽然在世俗中,有因必有果,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在胜义中,因和果都是空性的,只不过这样的空性并不妨碍如幻如梦的显现。
众生皆被业力所缚
在五蕴尚未达到无余之前,也就是没有趋入无余涅槃之前,业力不会成熟于任何外境上,只会成熟在心识所执受的这个身体上。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牢牢地捆缚,不被业力左右的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佛说业报差别经》中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涅槃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律藏中也说:“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不受业果。”因此,只要造了业,就要感受果报,再怎么逃避也无济于事。
就感受业果而言,当官也无利,有钱也无利,登地也无利,具德也无利。连大成就者都要感受杀生的果报,更何况说我们这些业力深重的凡夫。
因果是世出世间的大法则,上至诸佛菩萨、下至恶趣众生,都超越不了因果,就像印光大师讲的那样,“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有的人高贵,有的人卑贱;有的人庄严,有的人丑陋;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多病……。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苦乐的差异呢?就是由于往昔的业不同。换句话说,众生现在的一切苦乐差别,都是由往昔的业力所致。同样的道理,众生未来的痛苦和快乐,也取决于现在造的业。所以每个人都要慎重取舍因果,按照佛法来如理行持。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