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藏传佛教论坛 >> 索达吉堪布:怎样才算真正的依止上师? 返回

索达吉堪布:怎样才算真正的依止上师?

藏传佛教论坛 2023-11-08


藏传佛教论坛
大德法语 | 显密教言



所谓的依止,主要是以佛法依止,即弟子要在上师面前听法,上师要给弟子传法。

然而,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依止上师,就是弟子问上师:“您可不可以摄受我?”上师心情好的时候,点点头,承认“你是我的弟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暂时就不答应。

一旦得到了上师应允,弟子就特别开心,到处请客好好吃一顿。所以,很多人被摄受的界限,只是上师的口头开许,就像世间的一种承诺。

当然,这种方法或许也可以,毕竟有些高僧大德的境界不可思议,通过他无比的加持和智慧来摄受,这也未尝不可。

不过依据诸多经论的观点,真正的依止上师,应该是以佛法结缘,上师传授佛法,弟子接受了之后,才算是建立了依止关系。

有些人明明在上师面前灌过顶、听过法、得过很多窍诀教言,却不承认这是一种依止,不承认是自己的上师。

反而跑到另一位从没得过法的上师面前,悄悄地说:“我是您的弟子,您是我的上师。”


这样的依止,除非你是利根者,像迦叶尊者在佛陀面前说:“您是我的本师,我是您的声闻。”承许一下就可以得戒体。

此外,对普通人而言,没有佛法经论的传授,不可能算是依止上师。这个问题,如今在很多城市比较常见,希望各位要详细翻阅经论,看到底什么才叫依止。

《正法念处经》中讲过:“若为他人说,一句之善法,则为善导师,为众生所尊。”如果有人对你哪怕只说了一句善法,他也称为是你的上师。

从那个时候起,你就应当对他尊重,态度要跟以前不同。如果没有这样,想用其他关系来依止上师,可能不太符合佛教的教义。

那么,该以怎样的方式依止上师呢?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善男子,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我们要把自己当成身患重病的病人,善知识是治疗我们的医生,善知识所说的法是灵丹妙药,依教奉行能遣除一切病苦。

这个教言非常关键,否则,就算你依止了善知识,但以上四想若颠倒了,那再怎样精进也无济于事。


现在有些人,在上师面前得了一个法后,从来也没修持过,就像医生给你问诊开了药,但你根本不吃一样,怎么可能对治相续中的烦恼?

除非你遇到的医生十分特殊,根本不用吃药,只加持一下就可以。但除此之外,若想治好自己的病,医生一定要开药或传授方法,你也一定要谨遵医嘱,这样疾病才有希望遣除。

另外,看病一定要找对良医,倘若你胃特别痛,却去科学实验室找一位教授,这完全是缘木求鱼。

同样,我们众生心里特别可怕的烦恼疾病,21世纪的超级科学技术无法解决,什么样的知识分子或智者也束手无策。

有些人皈依其他宗教,这样虽可以暂时带来一些安慰快乐,但究竟从生老病死的轮回大海中解脱,他们却无计可施,唯有佛教才能做到。

而在学佛的过程中,你不想解脱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想要解脱,依止善知识才有希望。自古以来,虽有许许多多智慧高超的人,但要想解脱的话,没有依止善知识绝不可能实现。

因此,我们若想摆脱生死烦恼的怖畏,务必要按照此处所说的比喻,像重疾缠身的病人依止善巧的明医,或者像恐怖路途中的旅客依止勇敢的护送者。


遭到怨敌、强盗、野兽等危害时依止解救危难的友伴,去海中宝洲取宝的商人依止商主,想到达彼岸的船客依靠舵手一样,依止一位具有救护力的上师。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如病依医客依护,怖畏依友商依主,诸乘舟者依舵手,畏生死惑当依师。”

当然,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智悲力统统具足的上师,末法时代不一定找得到,但只要上师有一定的悲心、智慧、能力,直接或间接能改变我们的相续,实际上就可以。

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就算找到了具德上师,也不一定有时间去依止,在这种情况下,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上师的教言,然后对此依教奉行,也可以叫依止上师。

其实,依止上师不一定非要天天跟着,上师走一步也不离开,上师坐着自己也在旁边,上师吃饭就傻傻地看着,这个不一定叫依止。

若能将上师相续中的智慧、悲心融入自心,逐渐获得上师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的方式才叫依止。

有些人总以为一直陪着上师才是依止,假如上师出去不带自己,就表明上师不摄受自己了。实际上,这样的依止没什么意义,就算上师经常把你带来带去,你也不一定能解脱。


要知道,依止上师有不同的方式,尤其在当今时代,弟子若依靠各种方式了解上师的教言。

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些早上起来怎么修?晚上怎么修?白天怎么把佛法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对此全部明白的话,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否则,就算是佛陀在世,也不可能天天把所有弟子带在身边。

看过佛陀传记的人都清楚,昔日佛陀身边也只有阿难尊者、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等几个弟子,多的时候有250或2500个。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让每个弟子都跟着,成天给佛陀倒茶,跟佛陀特别亲近——常有人认为,“亲近”上师就一定要跟上师坐得特别近,与上师同住同睡。

实际上并非如此,弟子若想亲近上师,关键还是要将上师的密意、上师了解的经论教义尽量通达。

在此过程中,假如你信心比较大,依止很多上师也可以。现在有些法师说:“依止善知识只要一个就好,修法也不能杂了,只能修一个法门。


按照古人的传统,跟定一个老师决不可以跟第二个人学,不能听第二个人的教诲,否则,依止多了,听多了、想多了,烦恼就多了,智慧就没了,最终得不到成就。”

对此观点,有人曾引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进行了驳斥,该经还说:“善财得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善知识,不违其教。”

我想,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假如对所有人都要求:依止上师只能是一个;或者依止一个上师不对,必须要依止很多很多,这两种说法都过于极端。

要知道,每个众生的根基和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人具有不少烦恼和分别念,一个上师不一定能调化,故适合依止很多善知识。

而有些人若依止多了,心可能会乱,烦恼也会增多,故依止一个就够了。

以前我也遇到过有些道友,依止好多上师之后,担心这个不高兴、那个不高兴,把自己弄得特别累。

最后跟人抱怨道:“我以后任何上师都不依止了,一个人修独觉果位就行了。”因此,依止上师的多少,要因人而异。

但不管怎样,只要你想从轮回中解脱,依止上师是必需的,否则,要获得成就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