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三“心”二“意”
相爱不难,相守难。从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到心心相印、携手与共,这段过程通常并不总是那么甜蜜或一帆风顺。美丽的相遇,如烟花,瞬间烂漫,但真正的相守,如篝火,相偎相暖。感情总会经历磕磕碰碰,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学会如何用“心”经营、以“意”相守。
作为红尘中的世俗人,只要没有涉及到违法犯罪的行为,爱情就是正常人的一个内心反应。你如果问佛教怎么看待爱情,佛教里面尤其是大乘佛教,比较排斥的是嗔恨心。嗔恨心就是生气、发脾气,这跟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有比较严重的冲突。
因为有了自私心,我们始终会自重他轻: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一切都为自己着想,而纯粹地、诚心实意地为他人考虑的利他之心则少之又少,有些人甚至在一生当中,也从未生起过这样的念头;即使偶尔会为他人着想,也都是有目的、有条件的。正因为我们缺少了纯粹利他的心行和习惯,一切都为自己打算,才会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发现别人好的一面,我们才会产生感恩、报恩的念头。
我们以前总是看自己好的一面,即使自己有再大的过失,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甚至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优点,却非常细致地去观察别人的过失,对别人吹毛求疵,这给我们增添了无尽的痛苦。
现在我们要转变思想,多看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和帮助,把他们视为最珍贵的人,要认为其他人都对我有恩德,所有人都是好的,只有我才是不好的,帮助好人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虽然别人也有不好的一面,但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观察这些不好的一面,所以至今什么收获都没有。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满、抱怨与嗔恨心,都是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
在别人辱骂、殴打、欺负自己的当下,想把嗔恨心控制下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事情过去以后,却应该静下来,学会去理解对方:她也不是故意要伤害我,只是被嗔恨心占据了内心,让她的举动变得疯狂失控而不能自制。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只要烦恼攻心,就像电脑中了病毒一样。可见,所有的罪魁祸首,就是烦恼恶魔,如果要怪,也只能怪烦恼嗔恨心。
同时还可以思维:在面对伤害、侮辱的时候,我若能安忍,不仅会让其他人对我刮目相看,更可以训练我的内心。既然对方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帮我积累了这么大的福报,我怎能不知恩念恩,反而恶言相向,出手还击呢?
就这样反复思维、反省、忏悔,并吸取教训,下定决心: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一时冲动、意气用事,一定要平和地面对、妥善地处理。
驱除自私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这三个修法。
这三种修法中,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以及自己有责任帮助别人等理念可以应用到感情生活中:
如果我非常希望自己能享有幸福,其他人也一定跟我完全一样;如果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远离任何痛苦,其他人也一定跟我一样。在趋利避害上,我和他们是平等的。
如果我们能够舍弃自私心,一切就都会圆满。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