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显密圆融(02)显密无异,唯修法不同 返回

显密圆融(02)显密无异,唯修法不同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6-11-21



  






这是我们大乘佛教有这样子的四个标准,小乘佛教也有这样子的四个标准;然显宗有这样子的四个标准,密宗也有这个标准;所以它们都是佛法。


虽然它们都是佛法,但是修行的方法上面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外表上面,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样。比如说密宗里面很多很多的仪式,有什么气脉明点的修法啊,持各种各样的咒啊,这样子很多。显宗里面也有仪式,但是没有那么多;显宗的经典里面也有很多很多的咒,但是没有密法里面讲的那么多。那这样子我们怎么样去看显和密的关系?它们两个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学习的时候,需要学两个,或是只学一个,或者是学一个的话,必须不能学另外一个,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讲显和密的见解上面的圆融,然后我们再介绍显和密的修行方面的圆融,主要是讲两个方面。

首先,显和密,它的见解有什么不一样呢?是不是矛盾呢?有没有区别呢?显和密的这个观点是没有矛盾的。尤其是我们前几天讲的如来藏,这些第三转法轮主要是讲如来藏的显宗的这些论点,就像《入楞伽经》、《解深密经》还有《大涅槃经》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这些佛经,《维摩诘经》。这些佛经里面讲什么呢?它当然讲很多其他的,但是核心的部分就是在讲如来藏,讲明心见性。讲如来藏的这些显宗的经典,显和密分类的时候,它们都属于是显宗的经典,但是藏传佛教说,这些经典是半显半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们的表面上虽然是属于显宗,但是它们的见解已经超越了很多的、普通的大乘佛教经典的见解。


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普通的大乘佛教的见解是什么呢?大部分普通的大乘佛教的见解讲,佛是怎么成的呢?一个像我们这样子的普通人;有烦恼的,没有任何佛的功德的人,学习、修行,通过很长很长时间以后,我们把我们现在的,所有的这些东西全部断掉、放下,然后就获得了佛的智慧。我们认为很多的显宗都是这样子。但是,讲如来藏的这些佛经不是这样子。讲如来藏的它们怎么说呢?成佛,并不是说不是佛的人,学习、修行,通过修行就得到了一个佛的果位,不是这样子的。那是什么呢?佛,本身就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是存在的,这叫做如来藏。成佛的时候呢,只是说我们现在的这些烦恼断掉了以后,现有的如来藏的佛性的本来面目就显现出来。实际上,我们过去就是佛,一直都是佛,但是以前我们不知道而已。为什么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烦恼,这些烦恼把我们的佛性遮盖了,我们看不见。通过我们学佛,逐渐逐渐的这些烦恼断掉了以后,如来藏就显现出来了,就是这样子。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不需要得到一个什么佛,佛本来就是在我们的心中。我刚才讲的这些,第三转法轮当中的个别的显宗的佛经的主张;但是一般的显宗,包括大乘佛教都不会这么说的。所以藏传佛教,很多的上师认为,就像《大涅槃经》这类的佛经,应该是属于半显半密的状态。因为它还不到密法讲的内容,没有那么清楚地讲,但是它也不像普通的显宗,所以它是半显半密,处于半显半密的状态。佛经上讲就是这样子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圆融呢?从佛经的内容上面讲,怎么样圆融呢?这个我们前几天简单的讲过了。显宗的大乘佛教是什么样子呢?释迦牟尼佛转了三次的法轮:第一次的法轮,基本上讲的是小乘佛教的观点,小乘佛教的修法,小乘佛教的戒律,小乘佛教的果位;基本上,就讲这些了。从第二转法轮开始,讲大乘佛教。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主要讲空性;如来藏、佛性、光明这些讲的非常非常少。第二转法轮当中有些时候,偶尔会提到光明这样子的词,但是核心的部分不是讲如来藏,是讲空性。就像《金刚经》,还有《心经》、《般若摄颂》,还有就是《大般若经》,这些都在讲空性。如来藏、光明几乎没有讲。这是第二转法轮。



显密无异,唯修法不同



未完待续

平台导读

显密圆融(01)用四法印辨别内外道 

菩提心的修法(11)学佛过程中,菩提心的变化 

菩提心的修法(10)只学一个可以成佛

慈诚罗珠堪布方法宝平台法宝请购指南

“慧灯育苗“ 赠书长期开放(点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