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中观|佛法中的独孤九剑 ——浅谈《中论》所诠之缘起性空 返回

中观|佛法中的独孤九剑 ——浅谈《中论》所诠之缘起性空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11-13

文|释圆炙


本文力图从理证推理的角度,分别以“空性之理”和“缘起性空暨二谛无二之理”两个部分,简要论述开显佛教二转空相法门要义的论典、龙树菩萨所著《中论》的所诠义——缘起性空。


关键词:中论;缘起性空;独孤九剑;戏论;自性


01

绪论

话说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被师父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下,好巧不巧遇得师祖风清扬传授独孤九剑。书中写学剑一段:


“风清扬道:‘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你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敌……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 敌人便有隙可乘。


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令狐冲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喃喃地道:‘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斗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这段文字出自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笑傲江湖》,虽是武侠,却也不无佛法的道理。武功的道理是:“如果有招,必有破绽,因此不是天下第一的招式;倘若无招,对方发一招,破一招,破尽世间招式,便可天下无敌”。与之类似,佛法中中观应成派的道理是:凡有所立,应成有过;倘若无所立,以对方所承认者破斥对方观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则一切戏论皆可破尽。这一招,就是中观所开显的大乘显宗的高明法义: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佛法的精华要义。佛教三藏十二部中,尤以二转无相法门为代表,着重阐述这一甚深妙义。而以《般若经》为代表的阐述二转要义的诸多经论浩如烟海,加上法义深渺,要想凭自力明白什么是缘起性空,多数凡夫殊难如愿。诸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说名字,既非名字,是名名字”等阐述缘起性空的经文,即便过目成诵,但无明师指点,世人多半也难以明白其含义。


为令后学轻而易举地通达二转要义,大智者龙树菩萨著《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以理证(推理)而非教证(佛菩萨的言教)的方式开显缘起性空之义。因此《中论》所诠即是“缘起而生之真如性,远离八边戏之实相,熄灭一切戏论”,也就是以世间共称的道理,诠释佛法中“缘起性空”这一难解的深义。本文欲就《中论》破戏论的思路,分别从空性之理、缘起性空暨二谛无二之理两个方面阐述龙树菩萨所开显的缘起性空义。


02

空性之理

1

《中论》契入空性之途

独孤九剑分三招,第一招“总诀式”总演宗义,第二招“破剑式”破解天下剑法,第三招“破刀式”,破解单刀、双刀等种种刀法。


“令狐冲听得独孤九剑的第二招可破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第三招可破种种刀法,惊喜交集,说道:‘这九剑如此神妙,徒孙直是闻所未闻。’兴奋之下,说话声音也颤抖了。”


《中论》破万法实有而抉择显而无有自性的空性,也有五招:宣说的缘起空性之特法分为总说和分述,其中主要特法先以因果和来去总破一切万法,其他特法从五个方面抉择空性,分别是“破法我之自性”、“破人我之自性”、“破有实法之自性”、“破时间之自性”、“破轮回之自性”。龙树菩萨通过法我、人我、有实法、时间、轮回五个角度观察而得出其自性不可得的结论,可以涵盖世出世间一切万法,将世人的实执统统遮破。若以此为定解进行修持,终可脱离痛苦轮回,契入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不知对真理苦苦求索者、痛苦中迷茫无怙者,遇到佛法中的独孤九剑,会不会像令狐冲一样兴奋得声音也颤抖了,而后破尽一切颠倒恶见的招式,将心灵智慧的武功练到天下第一?


简而论之,“所破补特伽罗及瓶等诸法,以自性成立或者谛实,称为人我或法我。”将一切有为无为诸法认定为不观待他而有独立堪忍的自性,即是一种远离真相的偏执之见,故人我法我成为中观的所破。对法我和人我的实执是众生深陷轮回的根源,依次破除后,若认为有实法自性存在,则需要以理证破除。其后“如果对方提出:诸法是存在的,因为诸法是建立三时的因。而且,包括佛陀不是也提及过‘三时’吗?”对方用属不相应行的时间去论证诸法的自相存在,对此中观师抉择时间为空性,也随即破除了有实法的自性。最后,若对方以菩提修证之果佛陀与流转三有之因烦恼作为轮回存在的证明,则在最后一部分中抉择连最高的果位佛陀、最令人纠结的烦恼都不是实有。


2

以法我为例详述破析之法

整部中论充分运用了中观共同、不共同的理证之剑破除自性,其中用得最广的就是大缘起因。下面以破法我的内容为例,简要开显一下以中观理证智慧破自性的精彩论证过程。


法我包括一切成实堪忍的世出世间万法。论证法我的空性,就是以如实证达缘起性空的圣者根本智慧为正量,运用胜义理破除一切法不依靠他缘、独立存在、恒常实一的自性。其中分两部分:是直接破法我的自性,及间接破除法我的能立。举例而言,如果要破梦境的自性,要么直接就梦境本身破,要么破梦境的因——做梦的人。没有了人,自然就没有人做的梦。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破法我自性的内容。


破法我自性分为三品,观十二处、五蕴、六界。十二处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及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涵盖了除有境以外世人所能认识到的所有对境。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诸蕴,包括了有情世界、器世界等一切世界的基本元素。六界指地水火风空识诸界,因万物的性质离不开坚硬、潮湿、暖热、动摇、无碍、了别等六大种,故皆可摄于此中。可以说,十二处、五蕴、六界从不同角度涵盖了世间万法,如破三法中任何一法的自性,即可破一切法的自性。


观六情品主要从有境对境的观待来破。对境和有境是一者成立,另一者也成立,一者不成,另一者也不成的观待关系。破对境后,有境也自然破除,故而破除所见色法等六境后,兼可破能见之根识。


观五阴品主要从因果的观待来破。任何一个法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从因缘产生,作为果法如果观待因缘,即可证明其本无自性。


观六种品撷取最难破的“空大”来观察其自性,主要以法相和事相的观待来分析其自性是否存在。法相指一法本体上与其他事物不共的特点,如火的热性。事相指带有特征性而显现的事物,如火本身。任一事物都具足特性和事物本身这两个方面,换句话说,皆具内涵和外延。


比如面前的这个杯子,既具足杯子能装水的特性,同时也是杯子本身。法相和事相从来不会相离,因此也可以从二者的观待关系观察其自性的实有。


大致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破法我自性的三品都是从观待关系入手而破——一旦观待则自性不成。下面以观五阴品中的一段内容为例简单介绍中观的推理过程:


颂曰:“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大义是:“除开色法的因——四大之外,根本不存在其他自性成立的果色——五境、五根以及无表色。而除开“果色”之外,也不可能另外存在自性成立的色法之因——四大。


这段内容建立了因色和果色的观待关系。以面前的电脑为例,电脑是由零件组成的,零件分到最后是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目前物理学的认知是夸克或者量子,或许当科学进步后还能找到更小的物质单位。在佛法中,把这个无法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叫做“无分微尘”。世人都能承认,离开了无分微尘的“地大”也就是“坚硬”这个性质,任何粗大的色法都无法成立。电脑依靠地大,地大组成了电脑。离开地大,电脑就无法存在,离开电脑等具体的事物,地大也不能单独为人所知。其他三大也可以同理推之,因为作为电脑,同样需要具备水大的“聚合”、火大的“成熟”,风大的“变化”等这些特性。这一步推理,建立起四大因色和果色之间的观待关系。


颂曰:“离色因有色,是色则无因。无因而有法,是事则不然。若离色有因,则是无果因。若言无果因,则无有是处。”意思是,离开了因色四大,作为果法的色法就无法成立。如果没有因的色法还能存在,就会有恒有恒无的过失。同样,离开了果色的四大,就是无果的因法。如果没有果还能叫做因,则失坏了因的法相,这样的因也不能成立。举例而言,如果电脑没有因,就不可能产生。所见所闻的任何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来的。如果没有因的电脑还能存在,就会变成何时何地任何条件下都能存在,这就是恒有的过失。如果认同没有因的电脑无论如何都不存在,那么电脑永远都不会出现于世,因为与现实情况相违,所以这是恒无的过失。无因则推出恒有恒无之过,故而电脑不能离开它的因。反过来说,作为因的四大,如果离开了果法,就不能叫做因,就像没有生孩子,就不是父母一样。这一步推理,说明观待的法一有俱有,一无俱无。下一步说明,如果两个法是观待的,就不能有独立、恒常、一体的自性。对于自性,通常的理解是“真实”。因为电脑是真的,所以我可以买到,可以使用,如果被弄坏了我会真实地生气,因为它“真的”坏了。但是如果一个法是依靠别的因缘存在或毁灭,它就不会是真的,而是“依缘假立”——不过是在一堆因缘聚合的微尘上安立了另一个名称,并且把它当做实有罢了。当因缘消散,这个事物也就坏灭了。如果电脑是“真的”坏,就不能有被修好的时候,过去坏、现在坏、将来也恒时坏。因此,只要一个法依缘而生,就有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如此一成不变、独立自主的真实自性,就是不存在的。此外,如果两个法一有俱有、互为因果,那么两个法都不能真实存在,因为互相成立,二者究竟谁在前呢?谁在前谁无因。如果二者同时存在,它们又是怎样携着手一起出现于世间的呢?同时则二者皆无因,且失坏前因生后果的因果关系。色法如此,万法如此。以上简单介绍了中观共同五大因中的“大缘起因”。


论述至此基本推理已经完成,但刚刚接触中观推理者一定还有疑问:虽然破了电脑,可是电脑明明存在于眼前。为什么电脑真的坏,就不能有好的时候?好的时候可以是真的好,坏了也是真的坏。对此回答:中观师破的是真实自性而非如幻显现。电脑虽然存在,但不是以自性存在,而是如梦如幻、显而无实有地存在。所谓自性,指恒常、唯一、自在的特性。这样的特性并不是中观师杜撰,而是根据世人执著安立的。如果具备这些执著,不由得对亲人的死亡悲从中来。如果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因缘聚合而灭,因缘聚合而生,虽然有显现但是无实有,对这样的如幻缘起中观师并不遮破。但是,如果认识到这一步,就不会因亲人离开而痛、因仇人离开而快。所有的贪嗔烦恼,都是由于错误认识这个世界的现象而产生的。诸法是观待因缘,既然观待,就不可能有真实的生灭和自性,对于如梦如幻的现象、得失、恩仇,有什么值得当真和烦恼的?如果见解和修行到了这一步,还真是“一待泯恩仇”。


中观的推理有,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每一因的推理过程都极为精彩且简明实用。前文所述,只是以蠡测海般的初探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望有识者借此因缘,进一步深入中观的甚深智慧海洋,一探究竟。


03

缘起性空暨二谛无二之理

1

总说缘起性空

虽然破了电脑的自性,但电脑还是在具缘者前显现,这件事说的就是缘起性空之理。如果说破万法自性是抉择空性,那么万法的显现就是缘起。就中观的最终意趣而言,抉择空性从来不是为了建立一切万法不存在的单空,而是为破除对事物真实存在的“”边和万法消失后就真实不存在的“”边等一切边执戏论,从而建立起相似于圣者入定实相的胜义离戏大空,以及相合圣者后得现相的世俗缘起性空,以便修行人的契入。


《中论》开篇第一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按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所说,在证达缘起性的圣者根本智慧前,一切万法远离生灭常断等八种边执,也就是著名的“八不”中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实相中离戏大空,因为在菩萨入根本慧定的境界中,一切有法融入法界、远离能取所取等虚妄分别,遮遣了一切有无是非、因缘勤作、世俗名言等边戏。“能说是因缘”说的是缘起:既然远离了有边,为什么有佛陀说法呢?如果认为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如此堕入无边,从而毁坏无欺的缘起。这种断灭的见解,是一切见解中最下劣的。中观师破除有边,不是为了建立无边,而是为了破除一切边戏执著。虽然万法空性,但从来没有离开显现法的空性。当下无有自性,但也不离“能说是因缘”的缘起。“善灭诸戏论”说的是空性,虽然现相中有缘起显现,但正因为这些显现是无自性的空性,才能从无到有从生到死,变幻出纷繁多彩的世间万物。《中观庄严论释》云:“在所知万法当中,如果存在一个自始至终成立实有的法,那么必然是不能分为现与不现等部分、独一无二的本性,并且何时何地都不会消失。如此一来,最终时方所摄的一切万法必定各自消逝,都成了唯一虚空般的一个整体。”如果万法具实有的自性,那么就不能观待因缘、不能变化、不能生灭,如此就有与现量不符的过失。所以,一切法之所以缘起,因为他们是无自性的空性。之所以是空性,因为缘起生就是无生。


虽然龙树菩萨开篇已经阐明了缘起性空之义,但对于长久串习于轮回而鲜少串习于智慧的大多数后学而言,还是对以上深义迷茫懵懂,为此,下文再以推理的方式对“有自性就不能缘起”,“缘起生就是无生的”道理详加阐述。


2

从空性推缘起

为抉择空性之法不离缘起,《中论》四谛品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因为有空性的缘故,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如果没有空性,一切法就不能成立。因为,“只有在诸法是缘起空性的前提下,缘起才可能合理;只有在某法自身本体不成立的情况下,以因缘而产生森罗万象的显现才能有合理的解释;正因为无论如何也不成立,四谛才能有容身之地,其余的诸法才会因此而变得正当合理。”这段内容开衍出来就是说,正因为万法没有自性,所以可以变化,在因缘聚合时显现生,违缘毁坏相似相续时显现灭。森罗万象的显现,全部都是建立在万法皆空的基础上。反过来说,如果诸法有自性,恒常、实一、自在的自性是不需要观待他法自身就能成立的,所以不需要依靠因缘,不能变化,不会与其他任何法发生关联,这样的法在世间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会有毁坏其他万法显现的过失。


3

从缘起推空性

抉择缘起性空,《中论》中最直接的就是这个颂词:“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对此麦彭仁波切解释道:“如果详加剖析就可以了知,不是自因缘而生的法一个也不存在。因此,不空的法也丝毫不可能存在。所有万法皆为空性,并且远离了一切过患。”这个推理的逻辑分两个层次:


① 没有一个法逃离得了缘起的范围。

② 只要是缘起,就无自性。


观察所见所闻的对境、能见能闻的心识,一切万法都是因缘聚合而来,没有一个法有独立自主的实一自性,这样不变、不观待、不与他法有联系的法在何时何地也找不到。只要是缘起之法必定无自性,因为因缘聚合后万法就生了,说明之前的无,现在的有,将来的灭,全部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本性。


对于自性的生,还可以观察实有的四生而破。内外万法不是自生,否则有无穷生无义生的过失;不是他生,否则有一切生一切或一切不生的过失;不是共生,否则有以上两种过失;也不是无因生,否则有恒有恒无或因缘勤作无有意义的过失。如果万法具有真实的生,不离以上四种情况,而破除一切情况后,只能得出结论:万法在胜义中无生,在世俗中依靠缘起而生。


4

二谛无二

缘起和空性在实相中无二离戏,显现上一体两面。正因如此,才可以从空性抉择缘起,从缘起抉择空性,从而阐发二谛无二之甚深法理。


如麦彭仁波切说:“正由于诸法远离一体与多体而在胜义中无有自性的缘故,这一显现许才获得了世俗的法相。可见,二谛是交相辉映的关系,彼此之间又怎么会有妨害呢?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缘起性空的中观正见,龙树菩萨已经和盘托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作为中观自宗,将缘起而生的世间万法理解为自性本空。“依靠因缘而起的现分是虚伪或者可以说是世俗名言中安立的法,它是由现分与自性不成立的法相聚合而成的,所以是远离了有无的中观道,如同水月等等一般。”中观就是离边不住中,就是二谛无二远离常断,就是施设名字如同水月。名言中有如梦如幻的显现故不堕入断边,胜义中没有丝毫本体成立故不堕入常边。“因此,所谓的‘中观’、‘空性’与‘缘起’三者,本来就是同一含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上述这一切,就是中观道之要义。


总之,中观的要义所指,就是缘起性空的大义所在。这样的道理除了佛陀以不共大智慧开显以外,世间的任何学说都难以望其项背。许多论师在撰著中观论典时都对这一不共特法以及宣讲者佛陀进行了赞叹。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


04

结论

话说独孤九剑天下无敌,创立者独孤求败求一败而不得,倍感寂寥;而中观的缘起性空之剑,一旦领悟并操练纯熟,不要说天下无敌,六道轮回皆可斩破。为阐发《中论》所诠——缘起性空之义,本论先从《中论》契入空性之途,总述破法用以阐明空性;具体的推理过程,以法我为例进行详述。如果单单抉择空性,不解空性的愚痴之途难免会误解空性为没有,从而毁谤因果,因此还要阐述空性缘起不二的道理,为此第二部分“缘起性空暨二谛无二之理”,从一者能推另一者说明,缘起和空性本是不可分割、无二无别的一个整体,从而抉择到二谛无二。


以上的理证主要是从闻思的角度抉择缘起性空,如果仅以一堆学术推论对现实有何影响?佛法的殊胜之处在于可以实修。当人们从见解上破除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如理如法地依之修持,就能遣除烦恼戏论,打破人法二我执著,从而获得从轮回痛苦中的究竟解脱。例如,知道了香烟对健康的危险,破除吸烟是种享受的错误认知还不够,需要依靠这样的见解在实际生活中真实地戒烟,最后就能摆脱因吸烟带来的痛苦。故《中论讲记》云:“即使我们以理通达了无我也不可能当下断除我执,这需要一段过程……我执我所执并不能轻易断除,它只能以修道力渐次断除,并非有了无我见我执马上就消失了。在《澄清宝珠论》中也有幻师虽了知幻女无实,但由于习气仍生贪心的教言。尽管如此,这并不能否定闻思中观的利益,而生起无我见的利益更是不可思议……只要我们不断闻思,我执一定会有所减轻。”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为了修持断除我执。断除了我执,就能断除其引生之烦恼和痛苦。这难道不是诸位接触佛法的清净初衷吗?


限于笔者水平,对《中论》所宣说的缘起性空之义,论述至此浅泛结尾。关于以二理抉择二谛、二谛无二及各宗派对二谛的不同理解,麦彭仁波切所著《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中阐述得极为精彩,推荐有意深究者如理参阅,一睹传承自宗全知大智者麦彭仁波切的绝代风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