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境地,方可叫做真正修成了寂止
《日常禅修窍诀》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01
摘自《入菩萨行论讲解111》
具足寂止和胜观,才能断除一切贪执,灭尽贪嗔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心性休息》中讲过,心安住一缘叫寂止,认识心的本性叫胜观。唐译《经庄严论》也说:“安心于正定,此即名为止。正住法分别,是名为观相。”意即心安住于真实的法界,就是寂止;真正认识了法界的本性,才叫胜观。
胜观和寂止,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讲得比较多,禅宗大德对此也是相当重视。印度的莲花戒论师和阿底峡尊者的修心次第中,均有细致入微的阐述,尤其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寂止和胜观部分讲得非常深。宗大师的传记中记载:当他写到胜观这一段时,因为内容太深奥了,一般人不能了解,所以准备置笔不写。此时文殊菩萨现前告诉他:“不要这样,你写下去的话,还是有些众生会懂。”我以前也看过这个内容,确确实实比较难懂,你们是不是准备学啊?学的时候,应该比《释量论》还难,到时候不要说依之修行,可能连讲什么都搞不懂。但若想了解胜观的教义,《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讲得特别殊胜。
胜观和寂止的教言,能对治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了知此理之后,应该通过住心的方便法,努力去求得寂止。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在大乘教言中,都讲过九种住心:安住、正住、摄住,从外方面进行调心;近住、调住、寂住,从内方面进行调心;最寂住、续住、等持住,从密方面进行调心。依靠这九种调心次第,令心逐渐得以安住。
02
03
04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佛就是实有的,甚至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到了中阴界的时候,还会有一尊实有的佛来救我;而且,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个实有的刹土,那里有一尊实有的阿弥陀佛。这样认为的话,说明我们对佛教如梦如幻的道理并没有精通。
05
所谓的胜观是说,我们观佛像或自己的心在胜义中远离一切边,在世俗中如梦如幻如阳焰——有八种幻化喻。这是非常关键的修行,如果没有懂得这一点,修行确实很难成功。
06
07
《金刚经》:“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世间万物均是依靠缘起力而生,堪布根霍在《入行论注疏》中说:“生嗔恨心需要具足众多因缘,如怨恨的敌人、非理作意、前世的业障,并不是依靠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就能自主产生,而必须要依靠他力。”凡学过中观的人都清楚,依靠金刚屑因等胜义量来观察时,世间中的万物并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既然不是这四生,那是什么所产生的呢?仁达瓦尊者(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在《入中论讲义》中说:“世俗中不能承认四生,应当承认第五生――缘起生。而在胜义谛面前,这种生也无法成立。”《入中论注疏》中,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与此基本一致。
08
未完待续
若你能踏实去修,这就是你的未来!| 《日常禅修窍诀》(11)
掰开了、揉碎了,纯金般的细节与窍诀!| 《日常禅修窍诀》(10)
实修者啊!你应该这样打开佛陀的传记| 《日常禅修窍诀》(9)
这两个重点,大家要永远记住!| 《日常禅修窍诀》(8)
这与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是完全一致的| 《禅修窍诀日常》(7)
如果不会修大圆满,就修这个公开的密法吧 |《日常禅修窍诀》(6)
“大家一定要记住今天讲的这个窍诀!”|《日常禅修窍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