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专题|法王的关怀和无碍神通
旅途脚印—关怀
上师今天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有一位闻思修行很精进的出家人,最近生病无钱医治,希望大家能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很多修行人,在求学的过程当中都会显现各种困难,我当时在石渠求学时也是这样。
如果能在此时给予一些关怀,远远胜过顺境时的锦上添花。过去学院人不多时,我都尽量在财物上给予帮助,现在学院人太多,想一一帮助也力不从心了。
听了上师的话,我想这位修行人一定会在上师的加持下,得到大家很好的照料。作为上师的弟子,能在身处逆境时,感受到上师的关怀,内心涌起的那一份感激,一定也是刻骨铭心的。对此,我深有感触:
记得84年我刚到学院时,由于家人的不理解,我得不到物质上的周济,生活十分拮据。上师将喇嘛经堂旁一间关山羊的屋子借给我,使我暂时安顿下来。他老人家从新龙回来时,给了身无分文的我50元钱,这对于当时的我,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我得以依此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计。
藏历年到了,道友们都置办完年货,开始团聚一堂,欢度节日。我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可去之处,只有小小的一口袋糌粑陪伴着我。想通过看书驱赶心中的那份凄凉,但书上那一串串单调的符号怎么也融不进内心,怀揣着郁闷的心情走上了对面的山坡。
山下,快乐的人影在晃动,快乐的笑声在飘荡,但这些都离我那么的遥远,只有挥之不去的孤独亦步亦趋。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上师的妹妹阿里美珠端着一个盆,步履艰难地走进了我栖身的小屋。当她出来时,盆已经不在了。
好奇的我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回到家中。刚推开房门,就受到满满一大盆油饼和包子的热情迎接。
满满的一大盆啊!
我的眼睛潮湿了,我可以过一个丰盛的年了!我拥有的不仅是油饼和包子,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师的关怀。我用这些美味宴请了一个叫仁增尼玛的喇嘛。虽然几天后,这些美味吃完了,但上师的关怀,却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那段艰辛窘困的日子。
壬午年七月二十六日
2002年9月3日
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经常在传法的过程中,忆起自己在莲花生大士时期身为降魔金刚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在道孚某地,法王传讲《六中阴》(《西藏度亡经》的一部分)时,讲着讲着,突然显得非常悲伤,说自己回忆起往昔莲花生大士是怎么讲的,当时身边有哪些弟子,而今已经时过境迁,变成了这个样子……上师一边讲一边流泪。
还有一次,上师应邀前往藏地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为该寺僧众传法时,昔日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传授密法的场面,就像昨日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再现。法王一边讲述当时的情景,一边老泪纵横,显得非常哀伤。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而且像法王这样对佛教事业具有如是贡献的人,也没有任何必要随便说妄语。
来源:佛法的生命科学观
南京大学博士论坛演讲
时间:2011年3月14日晚上
我的上师法王晋美彭措,即是如此。我依止他老人家接近20年了,他是我一生中最佩服、最敬仰的人,我虽然也遇到过国内外不计其数有智慧、有悲心、有才华的人,但上师的境界确实无与伦比。
我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赞叹自己的上师,而是站在非常客观的立场上,以公正的态度来评价的。我们很多人写书时,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构思很长的时间,而他老人家根本不用做这些准备,写什么都是短短的时间中一挥而就,智慧犹如源头的活水般源源不绝。
记得1990年上师去印度时,当时显现上眼睛不好,看不了任何文字。但他老人家给高级佛学院演讲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包括《华严经》、《法华经》的很多教证,也是一大篇一大篇地背下来。
讲完之后,我们几个弟子对照原经文,发现竟然完全一模一样。这种智慧,普通人再通过怎么样的勤修,也不可能短时间就获得,它在藏传佛教中叫“意伏藏”。不知道你们研究过没有,伏藏是藏地最殊胜的一种法要,特别特别稀有。
来源:藏密的特点及思想精髓
陕西师范大学演讲
时间:2011年11月9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