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要如何做慈善?
比如说一个大夫他生病了,生病的时候,他知道他为什么生病,他也知道应该吃什么样的药,什么样的药可以治他的病,他都一清二楚。但是如果他自己不吃药,他还是一样的痛苦。我们也是一样,所以一定要修行,大家一定要修行,这个很重要。
绝大多数的学佛人目前还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当中,根本还没开始闻思修,除了这种人以外,还有多数的人停留在闻思,虽然在学习,但是还没有开始修行。最后真正能够走上修行道路的人不是很多。
因为我们自己过去的福报,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当一个修行人,有机会知道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学,这样修了以后它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清楚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好好修行。
要怎么样修行呢?我们前几天也讲过,这么多年我们经常都在讲,是什么呢?首先我们不要去修什么大圆满、大手印……这些东西虽然很好,但是离我们很远很远,包括禅宗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它也是非常好的证悟,跟大圆满的证悟、跟大圆满的境界基本上一样,但是这种明心见性离我们也很遥远。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做跟我们根机比较适合的修法,我们要去做这个工作,这是什么呢?就是修加行。希望大家修前行,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学藏传佛教的也好,学汉传佛教的也好,都是学释迦牟尼佛的,学释迦牟尼佛的什么呢?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释迦牟尼佛的慈悲。那么智慧和慈悲怎么样学?这有一个过程,先有出离心,然后是菩提心,最后是证悟空性。这个无论是学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南传佛教,先是出离心,然后就是证悟四谛(四圣谛),四谛当中也有一部分是空性,这个就叫作无我,但它没有菩提心,它也不需要修菩提心。大乘佛教,无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次第基础都是一样的,先是出离心,然后菩提心,最后再证悟空性。
我们这个上面没有必要去分什么教派、宗派,这些什么教派宗派都是佛教的学者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搞的东西,我们一般的人不需要去分这么多。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需要出离心,我们需要菩提心,我们需要证悟空性的智慧。
我们不需要太多太多学术上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把佛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或者作为一个学术,很多大学教授也用这种方式去研究,但是我们学佛的人没有把佛教当作一种学术,我们把它当作一种解脱的方法来看。很多学者或者佛教的专家他们的一些观点对我们来说不怎么重要,我们抓住重点就可以了。
大家都要学,从出离心开始学。出离心,那就要修四加行,这个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去修,从现在开始就修出离心,这个很重要,大家不要再拖。
我们平时比如说放生,做一些其他的善事都是很好的,但是这个不能替代出离心。还有比如说像其他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做很多很多慈善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比我们佛教还好,这很好,我们也应该像他们学习,我们佛教徒也应该更多的去做一些慈善,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的六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第一个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布施。那么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慈善,我们佛教徒更应该去做。
但是如果我们只懂得做慈善,不懂得个人修行的话,那我们跟基督教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跟天主教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了。
过去五六十年前,太虚大师他们提倡了人间佛教,其实人间佛教非常好,人间佛教它也不仅仅是做一个慈善,太虚法师的著作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人间佛教的理念不仅是做一个慈善,这个也是很深的。但是很多人就觉得人间佛教就是我们去做一些慈善福利这样,然后从此以后就不学习、不修行,这样的话,我们佛教的这些精华会失传、会断层,这样就失去了佛教真正的意义。
慈善谁都可以做,宗教的团体,除了佛教以外也可以做;除了宗教以外,政府也可以做;除了政府以外,民间的任何一个团体都可以做。不一定是佛教做,不一定是宗教团体才能够做,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个人的修行。我们把修行这种方法传播给大家,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慈善需不需要呢?很需要,但是有些地方已经不需要慈善了,有些地方物质上的这些问题他可以解决。如果我们想做慈善,就去做精神上的慈善。
精神的慈善是什么呢?六般若蜜多当中第一个是我们刚刚讲的布施,布施里面第一个是财布施,财布施就是我们拿钱、物质去扶贫养老这些,这是物质方面的。贫困的地方或者某一些特定的人群非常需要,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这方面的慈善,如果仅仅只会做物质的慈善,其他我们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么佛法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就是穷人。
穷人也有很多的痛苦,穷人很多痛苦当中我们只能解决他温饱的问题,那么穷人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穷人也就慢慢变成富裕的人了。这个时候,他也像现在这些富裕的人一样,他也要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样的,这就是过程不一样而已,实际上都一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佛法能不能解决他们精神上的问题呢?没有办法了,这个力量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所以闻思修行这些都放下了、放弃了,然后仅仅做慈善的话,那我们跟其他的宗教没什么区别了。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做慈善,我们尤其需要做慈善,因为佛教里面学的东西很多,自己个人的修行这些方面要做的很多很多,所以物质方面的慈善做得比较差,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真正佛教的价值所在,不是物质的慈善,而是精神的慈善。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