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7课-法师辅导
第一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1版
本课继续进一步阐述人身难得的道理。
正课开示
一
从因果角度,暇满人身不是偶然侥幸而得
1、暇满人身并不是平白无故或者偶然侥幸获得的,而是我们通过多生累劫中积累福慧二种资粮的果报。
2、佛经讲有四种难得,即: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正法难生信、菩提心难发。如今我们四者都已具足,这是往昔我们积累福慧二资粮的结果,即生中拥有如此殊胜的因缘、具有很大的福报。
3、大智者称幢也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强力得,乃是积福果。”意为:我们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获得十六种闲暇自性的人身,不是依靠强大的力量,或者是地位、钱财、名声而得,而是多生累劫中积累福报、做过善事而得。
4、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也说:“要得到闲暇,需要守护清净的戒律;要得到圆满,必须大量的累积布施等福善。为了获得暇满人身,还需要以清净的发愿来衔接……”。
5、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现在的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今生的人身很短暂,我们未来时日还很漫长;我们要对未来漫长的生死问题考虑,利用短暂的人身去解决自己生生世世的生死问题,不要让人身随意空耗。
二
要断恶行善 让暇满人身更具实义
1、公案证成
米拉日巴尊者与猎人怙主金刚的公案(略):尊者曾对当时追杀猎物至前的猎人怙主金刚说:“经云人身贵似宝,汝之人身不值钱”。后来怙主金刚对尊者生起无比信心,发誓永远不造任何罪业,跟随尊者修行,最终成为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1)尊者金刚语的含义:虽然佛经中所说暇满人身如珍宝很难得到,但是像你这样以业际颠倒的猎人之身造种种恶业,这样的人身并不珍贵、是不值钱的。
(2)公案启发:对于没有正法光明的人,虽然得到人身但用来造恶业,比恶趣众生还下劣;不懂得人身难得,用人身造恶业,这样的人身没有丝毫意义。
2、利用人身造恶,最终成为罪堕恶趣坠石
(1)人类造恶能力比旁生更可怕
人类的智慧比其他众生智慧高,造恶业的能力也超过其他众生。以人类与旁生造恶能力对比:由于旁生智慧有限,造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人类造核武器原子弹,瞬间可以毁灭整个地球,因此人类造恶能力比旁生更可怕。
(2)以严厉对镜造恶下场更可怕
有些人以佛法为严厉的对境造下恶业,其下场是多生累劫中堕入地狱受苦,百千万劫都很难出来。如汉地历史上曾出现“三武一宗”大规模灭佛,藏地也有朗达玛灭佛。以佛法为严厉对镜,破毁寺塔、焚毁经像、屠杀或解散僧尼造下弥天大罪,其下场是堕入恶趣、万劫难复,非常可怕。
3、用难得人身行持善法才具实义
(1)六道众生中最殊胜的所依就是人身。我们要再再思维人身难得的道理,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修学佛法的人身来之不易”的定解,并珍惜暇满难得的人身,不能让人身空耗。
(2)我们如今得到暇满人身,造恶与行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因此,是轮回痛苦还是快乐,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对因果心生不疑而努力的去断恶行善,让人身更具实义。
(3)我们还要经常以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心识、监督和检查自己的身口意。利用暇满人身尽量多行持善法、得到殊胜妙法的精华,这样的人身才有价值。
三
把握今生用难得人身精进修行
1、今生是决定永善和永恶的关键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必须百般努力精进修行,对法本内容再三地阅读、产生定解、并再再观修,长期串习。在观修的过程中还要以三殊胜摄持。不能听课时觉得人身很难得、很感动,下课就忘得干干净净,如一块铁在火里面烧得通红,拿出来就马上变黑。
2、利用短暂今生修持善法,生起真正的厌离心
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虚幻的,死时任何名声地位、感情家庭、工作权力都带不走,唯有正法对我们的死亡才有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四种厌世心生起定解,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对上师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
3、随学高僧大德,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行
(1)对于暇满难得的道理,真正在相续中生起定解的界限:如金厄瓦格西终生都没有睡眠,一生中全心全意的行持善法,总共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法王如意宝也在即生中念过不同本尊的各种心咒,加起来也有九亿遍。
(2)我们作为后学者,对于暇满难得的道理应该再三去观修,并付诸实修。虽然达不到不睡觉,但至少要精进不偷懒。比如:有道友报了一亿遍观音心咒或金刚萨埵心咒,觉得很难完成,但跟这些前辈大德来比,我们应感到惭愧。
(3)人生本来就短暂,浪费人身是非常可惜。如《入行论》中说:“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萨迦班智达也说:“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
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睡觉的时间,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走极端,珍惜难得人身,在没有生起人身难得的境界之前,一定要精进的修持。
四
教诫归摄
1、本品总结偈
原文:"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这是华智仁波切非常谦虚地勉励后人,虽然已经获得了暇满的人身,但是没有修持真正的法、修法也还很欠缺;虽然早已入了佛门,但是还在耽执贪嗔痴等种种非法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有情,岂愿诸佛菩萨传承上师、空行护法的加持,一定要生起暇满难得的境界。
2、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
我们一定要好好修行,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依靠上师和诸佛菩萨加持,让我的相续中真正生起暇满难得的境界。虔诚的祈祷很重要,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希求心,这样就可以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
3、打好人身难得基础很重要
我们要对人身难得生起定解,要根据上师心性休息和讲记的内容,按照科判一而再、再而三去观修,每天坚持观修、再再串习,这样境界才能生起来。打好人生难得的基础后面的修行就会很容易,否则就像冰上的建筑,到夏天就会倒塌一样,因此打好基础很重要。
第二次法师辅导——加行教材2014版
一
课前部分
(一)共同四加行的落脚点是什么?
1、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主要是打破对今生的执著。
2、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主要是打破后世的执著。
(二)你的人身是一般还是殊胜?
暇满人身包括身、心两个部分,尤其是以心来安立的。身体是通过五蕴为本体的,它有一般的五蕴,也有殊胜的五蕴。殊胜的五蕴就是指能够修持正法,能够对今生后世起到关键所依作用的暇满人身。通过了知这个人身难得从而让我们从追求今生五蕴的享受,转变成追求殊胜正法、追求解脱。
(三)天人和人身,你选哪一个?
1、人身超胜:天人光明高大、受用非常圆满,基本没有粗大的痛苦,而人身有苦有乐。但由于天人太过享受,方方面面太顺了,所以内心不易生起要解脱的思想。所以说,从修学佛法的侧面来讲,人的身体远远超胜天人的身体。
2、戒律所依:别解脱戒一定要有出离心,而天人过于享受、放逸的缘故,很难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偶尔生起也不能够作为别解脱戒的稳固所依。而人身就可以产生比较稳固的出离心,在此摄受下的别解脱戒律就可以完全守持。此外,天人的身体构造等因素也不太适合守持殊胜的戒律。
二
课程部分
(一)你的暇满人身,偶然么?
具有闲暇和圆满的人身并不是偶然或者侥幸,是多生累劫中积聚二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果报。要获得暇满人身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得人身的主因是必须守护戒律,守戒律是获得人天善趣的正因;第二个获得圆满的因是必须修持布施和安忍,通过修布施和安忍会非常庄严、财富比较多等等;第三个就是发清净的愿,如果发了这样的愿,善根就朝你所发愿的方面去成熟,你也就可以获得能修持佛法的暇满人身。当然,现在我们的人身是以前我们努力过,那么以后我们能不能获得人身,就要看现在努不努力。
(二)你的暇满人身在哪一层次取决于什么?
暇满人身分很多档次,高质量的暇满人身,就是上根利智,这样的暇满人身很容易解脱。上根中也分三种,比如上根的上根、上根的中根、上根的下根,也许上根的上根还要分很多层次;中根和下根同理。
我们知道,这样的暇满人身不太容易得到,我们自己要去配合要去做。这个方面做得越多,获得的暇满人身的质量就越高,修行佛法就越容易相应。我们现在越努力,以后得到的暇满人身质量也就越高;反之,如果现在我们想方设法地逃避、躲闪,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认真修行的话,以后就不会得到那么完美的暇满人身。这些因和果之间是划等号的,付出多少因,就得到多少果;如果不付出这个因,也没办法得到这个果;如果完完全全做了错误的因,就会完全丧失暇满人身。
(三)为什么人身这么难得,地球上还有这么多的人相继得到人身。如何理解呢?
1、他道众生基数巨大:地狱、恶鬼、旁生还有其他人道等等,这些众生的基数是很大的,这么多的基数中现在能够显现七十亿的人口,这对于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讲是非常难的。
2、因果不是一生一世:有些业因是很多劫之前造的,但是当时它的力量不够强大,所以还没有成熟。在这过程中,他就堕恶趣了,但他相续中的善趣因缘或者种子并没有消亡,因为没有遇到消亡的因。也就是说,在这么庞大基数的众生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众生得善趣的业因种子尚未成熟、正在酝酿,当堕入恶趣的恶果成熟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的善根会成熟,这时他就会转成人身。
(四)现在的力量强大和后世得暇满人身有关系么?
札巴坚赞尊者(萨迦派三祖)云:“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现在的力量强大和后世得暇满人身是没关系的,关键是内心的福报、善根有多少。从这个角度,佛法中的观点完全是平等的,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因果面前,谁做的贤善、圆满,这样以后的人身修行就好。
(五)为何应把暇满人身放在修善法上面?
1、造恶毁相续:造恶业时相续受到染污,累积了很多后世受苦的因,损失了善业、损失了以后的安乐,埋下了很多生世受苦的因缘。
2、造善终止恶:造善业、修佛法的过程中是终止恶业的,修善法的时间越长,阻止恶业的时间也就长。在修善法的同时,也没有造恶业,这个过程让心更清净。善法的善根会导致后世、再后世、生生世世中能够得到安乐。
3、良性循环路:如果一小时中修了善法,这一小时中就造了很多的善业,若一天安住在善法中,然后把这一天变成一个月,再变成一年、十年、一辈子,如果能这样不断地修善法,那么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清净,善根也越来越多,这就完全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六)你能感受到观修暇满的加持么?
我们要在观修思维的时候认真地去观想,这里面意义深广。起初,暇满人身可能给我们的感觉不外乎就是远离八无暇、获得十圆满,但通过学习这一品,就知道里面的内容非常多、非常深。而且对修行人来讲,关于如何调伏和转变自心,这里面有太多珍贵的教授。如果不去挖掘、观修、体会的话,我们就会放过去,觉得这没什么,观了也没啥感觉。但事实上这里面对转变我们的心有某种很强大的加持。
(七)米拉日巴尊者调化猎人怙主金刚的公案,有何启发?
1、上师重要:具德上师的能力很重要,比如他的善巧方便、说法以及威德力。
2、根器重要:怙主金刚是一个利根者。有人会说“利根者”还这么重的烦恼?还要打猎?烦恼重的人是不是就不是利根者?这个不确定。有些利根者可能从外表上看他的烦恼暂时很粗猛,但是烦恼粗猛不等于他就不能成为利根者。烦恼和根基是两回事。
3、因缘重要:怙主金刚与尊者的因缘也很重要,而且这种因缘是不能够错失的,一旦错失就没办法了。
(八)烦恼和根基的四种不同情况是什么?
1、烦恼轻、根基利,比如一些大菩萨
2、烦恼重、根基利,比如怙主金刚
3、烦恼轻、根基钝
4、烦恼重、根基钝
(九)为何说善恶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在修行的道路上,有的人显现上不自在,比如面临各种外境的束缚和障碍,当然外境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住你的身体,但是你的心他是限制不了的,因为心占主导。所以,不管是修善法还是造恶业,这个自主权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我们现在还没有堕恶趣之前,都还是自主的,自主之后我们就要多思维、多观察。
(十)你要怎样决定目前这个暇满人身的走向?
我们知道,暇满人身是以前的因的果,但是现在这个暇满人身,也是以后果的因。怎么样使用这个人身,关系到以后自己的走向。所以不是说得到暇满人身就万事大吉了,这个人身其实是很容易失去的。我们的人身,是另外一个旅程的开端。那么这个怎么样开端呢?应该去追求殊胜妙法精华,用这个人身去闻、思、修行,让法义融入我们的心中去。否则,只是追求今生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在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我们的人生将非常可惜。如《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十一)我们应怎样为自己负责?
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的行为,以后都要承担后果的。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所做的事情,以后我要承受那种果报,我准备好了去承受这种果报吗?再进一步说,今生(现在)就是我们决定以后永远贤善、永远解脱,或永远恶劣的关键一步。轮回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关键看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有就是掌握方法后有没有去行持,如果行持了,去了极乐世界后,就永远不会再堕恶趣、再轮回了。如果浪费了暇满人身,还会继续漂流,时间会很长。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好好思维。
(十二)有关“坚固地”的解读?
1、佛果为首的最高的坚固地。
2、中间是菩萨的坚固地,他不会再退失轮回,境界非常的坚固。
3、资粮道、加行道的坚固地以及现在我们这种相似的坚固地。修持的善法成了决定的善业,其它的因素影响不了他,他在后世也一定会得到暇满人身。
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此处指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得到暇满人身(此处意在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并非是说得不到佛果就决定再次得不到暇满人身)。
(十三)观修时怎样以三殊胜摄持?
1、加行发心:最基本的是发出离心,一定要解脱。当然这个还不够,还要用菩提心摄持,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要利益像我一样的所有众生出离轮回,所以我要修持正法。
2、正行无缘:一切无所执、一切无所缘,相应于无分别智,相应离戏的空性和离戏的光明,这是比较高层次的无缘,初学者做不到。初学者来讲,上师说专心专意就叫正行无缘,比如专注于当前观修的文字,专注这个法义而不断去修,其他思维如家庭、工作一概不想,这叫正行无缘。如果偏离了就再拉回来,这样不断地训练。
3、后行回向:暂时来讲可以回向自己的戒定慧、信心、闻思修都不要出障碍,对自己修行有利的可以回向,但是总的目标是要回向众生都能成佛。
(十四)在自相续中生起暇满难得定解的界限是什么?
1、定解的高标准:应该像金厄瓦格西尊者那样,珍惜时间,不放弃任何修行正法的机缘。只要是修善法的机会,他都是一点也不要浪费,哪怕休息睡觉都不愿意,这是达到定解的高标准。
2、其它标准:当然除了高标准之外还有中标准,对我们来讲还有初级标准。这个方面要按照我们自己修行能力的增进而去相应。
3、我们不要堕两个极端:不要太过于热情,也不要太过于冷漠、麻木,应循序渐进地细水长流,要保持一个比较守恒的状态。当然,在相续中没有产生如金厄瓦格西尊者的高标准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
编写师兄:定解B26,定解B34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5027-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