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教言 >> 死亡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教给人们的最大课题之一!
返回
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人朋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讨论那些必然要发生的事总是很重要的,当人们开始隐藏必然要发生的事那一刻起,有些事情就错得离谱了。或许在新年或者某个人的生日那天,你不愿意讨论死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死亡被视为一件不幸的事。然而它之所以被视为不幸,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想失去自己拥有的,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我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回避谈论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在回避不为自己所知晓的事。我亲眼看见,那些平时就思考死亡、并知道死亡来临时如何把握的人,和那些装作没有死亡这回事的人,我指的是那些不想面对死亡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区别。我曾有位香港朋友,是一位年迈的女士。有一次,在我母亲的葬礼后,我到了香港。通常每次我到香港时,要么她来见我,要么我去看她,但是这次都没有,因为我刚参加完一个葬礼,这对她来讲是不吉利的。或者,即使没有对临终和死亡的深入了解,但哪怕仅仅讨论一下死亡必定会发生、却不确定何时会到来这件事,也总能带给我们很多觉知。我打赌,我们的态度会有所不同,甚至我们购物、盖房子,乃至规划自己生活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这样的觉知会对经济产生一点影响,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绝无可能长生不老时,为之积攒钱财真的是没有意义。那么,如果你有多余的钱,或许就会知道可以花在哪里了。我甚至不是在说建塔或者去闭关,而是去非洲或者澳大利亚看日落之类。有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却不去做,因为我们都准备活很久。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真正的生活几年后才会开始。只要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教育都是为活着准备的。我认为死亡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教给孩子们的最大课题之一。有的人抱着这样的态度,知道死后发生的事又有什么意义?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确不知道死后发生的事,因为没有人死了以后又回来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准备有很多,是为了我们想象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但如果不发生怎么办?而反过来说,如果佛法所教授的一切,特别是金刚乘关于中阴的教授,都确实是真的,那将会怎样?如果当你的身体和心识分开时,心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那又会怎样?这有点儿像我们习惯穿着鞋子四处走动,但突然间没有鞋了,只能光着脚走到隔壁的杂货店,你会有不同的感受。突然间,你的心识变得赤裸,你不再能使用眼、耳、鼻、舌和身体,更不用说鞋子和车子了,所以那时你的心识会有全然不同的感觉,带来全新的感知。死亡的体验是如此新奇,而且你无法去那边短暂访问后,再次回到安全地带,因为已经没什么“地带”了,你已经离开了身体。这种新的体验可能令人恐惧,除非你已经了解了一些信息。这就像是晚上去加德满都,那里几乎没有平坦的路,而且也没有路灯。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是最让人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