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博爱众生会获得十一种利益
人和人大不相同,同样遇到违缘,有的人的生命就像恒伽达一样坚强,而有的人却特别脆弱,甚至走路时摔一跤都会骨折,这些肯定和前世的业有关。
《法句譬喻经》中说,博爱众生会获得十一种利益:福德随身,睡眠安详,不做恶梦,天人护持,众人爱护,不为毒药所中,不为兵器所害,不为大水所淹,不为大火所烧,身处何处都能获得利益,死后转生梵天界。有些人身体很健康,心里没有恐惧和苦恼,身心经常处于安乐之中,这应该就是博爱众生的果报。
而有些人则总是处于痛苦中,甚至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不行了。昨天有一个人说:“我要帮助一个朋友。”我说:“她怎么了?”她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从早上到现在一直在哭。我怎么问,她都不说。”听了她的话,我想: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她的朋友这么痛苦,肯定是往昔的因缘所致。当然这种因缘我们不一定观察得出来,她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通过很多人的亲身感受,我们不得不接受佛说的三世因果之理。所谓的生命,并非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无因无缘出现的,就像雨后地上忽然出现的蘑菇一样。每一期生命都是由往昔的复杂因缘形成的,这些往昔的因缘与今生的快乐、痛苦密不可分;今生在感受快乐和痛苦的同时,人们又会造下种种善和不善的业,这些业和未来的快乐和痛苦也是息息相关的。和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成熟的心智,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种种感受和遭遇,我们应该能推知前世今生之间必定存在因果关系。
通过恒伽达的公案,大家应该认识到救护生命的功德!不要说大量救护众生,甚至一年或者一个月救一个生命,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恒伽达前世救了一个人,结果生生世世都拥有坚固的寿命,可见救护众生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有多么密切的关系,所以大家今后要精进放生。
这几年以来,依靠很多朋友的支持,我们的放生活动开展得非常好。在很多地方,放生已经成了佛教徒的习惯,甚至成了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我觉得这有甚深的意义。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出这种行为具体有何意义,我们的分别念也推不出功德到底有多大,但因果的规律是毫厘不爽的,未来这种善行必定会给自己带来难以想象的善报。
《释迦牟尼佛广传》[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中也有此公案。]中记载:往昔佛陀曾转生为一只大熊,有一个樵夫到森林中砍柴,结果连续下了七天的暴雨。正当他走投无路、即将饿死的时候,大熊发现了他。大熊给他水果、野菜充饥,又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樵夫因此而活了下来。第八天雨过天晴,樵夫准备离开森林。临行前,他对大熊说:“你对我恩重如山,我该如何报答你?”大熊说:“只要你不告诉别人我的居身之地,这就是对我的报恩了。”樵夫千恩万谢地离去了。没想到这个樵夫是个忘恩负义之辈,下山后他禁不住诱惑,带着猎人去猎杀大熊。最后大熊死在猎人的手中,可是它对樵夫没有生起丝毫憎恨之心。
佛陀在因地时,即使别人恩将仇报也不会怀恨在心,而世间人则不是这样。有时候我看新闻,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在语言、态度或者行为上稍有不敬或者侵犯,对方马上用各种手段还击,这就是世间人的做法。而佛教的做法却相反,即使别人践踏了自己最可贵的生命,自己也心甘情愿地忍受,而且还将自己的善根奉献给对方,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不共之处。
话说回来,如果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杀生,而且尽量救护众生,则可获得天人那样稳固的寿命。如果想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戒杀放生。不仅如此,戒杀放生也是转生善趣之因。如《念处经》云:“一切戒律中,转善趣之因,即此施命戒。”《正法念处经》云:“生天之因,最胜戒者,所谓施命。”《妙法圣念处经》亦云:“恒运慈悲心,救护于含识,如护自身命,而得生天上。”如果能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众生的生命,转生天界不会有任何困难,所以大家要有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心。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观心的方法很多,但一般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无相的观法。还有一种是有相的观法:在你作无相观法时,如果心总是散乱、不停执著外境的话,建议先观佛像,这种修法简便易行,当佛的加持力与自己的专注力结合时,心很容易就平静下来,甚至认识心性。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