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9课) 返回

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9课)


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课后思考题

答案分享09

由学院堪姆辅导的《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每节课后都留有思考题

便于道友们温习巩固

本公众号为您不定期分享思考题答案

愿您再再思维,深入法义

获得定解





09












1、 我们具有种性的能积聚修行如来藏的作业的特点?

答:我们不像柱子等没有心识的无情法,而是见到痛苦会想要远离,见到安乐就会希求。不论是对轮回的远离还是对涅槃的希求,都因我们具有如来藏、种性及有情心性。


《亲友书》云:“身处随圣之境地,依于殊胜之正士,已发宏愿积大福,此四大轮汝具足。”能具足善修四大轮——遇到善知识,得受正法,发起大愿,积资净障,由此说明自己具有如来藏。


《赞法界颂》云:“有藏勤作故,能见黄金等,无藏虽勤作,唯一生烦恼。”众生皆具如来藏,都有转变意乐的心,即便是一阐提的众生诽谤佛法、生起邪见、不愿修行,但也只是暂时被无明笼罩,最终会生起寻求解脱和离苦得乐的心。


《入行论》云:“众生欲求乐,毁乐如灭仇。”一切有情在灭苦求乐方面是相同的,因皆具有佛性的缘故。


2、 如来藏的因果功德分别是什么?怎样结合比喻来说明。(或者细问:信解为什么比喻成大海?大悲为什么比喻成海水……)

答:

A、【如大海无量,德宝无尽处


如来藏如同大海具足珍宝和水一样,它具备无量珍宝般的智慧等持和如水般的大悲心,这就是因功德之义。因的功德是指在修道中能引生的能净因——信解、智慧、禅定和大悲。信解如广阔的海洋,智慧和等持如珍宝,大悲心如无尽具有滋润的水。


摄法身佛智,大悲界性故,以器珍宝水,说与大海同。


【摄法身】指对法界的信解。

【佛智】指智慧和三摩地,是能净因。

【大悲界性故】指具有大悲的种性,也是能净因。

【以器珍宝】指信解法界的心浩瀚无边如同大海的法器般广大;大海具有承载的作用,所以具有信解就可承载一切的善法功德。


智慧和三摩地比喻为珍宝。珍宝具有威力,可赐予众生一切所欲,同理,智慧和三摩地也具有不可思议大威力,可赐予众生一切所需。


【水,说与大海同】指大悲心如同海水一般。如水能滋润万物,大悲心也具平等利益一切众生的功能。


B、【具无别功德,本性故如灯


这是果法的功德。即真正现前如来藏时,会有神通智慧和无漏断证圆满的功德。如灯的光、暖和色在本体上是无二无别的。


同理,成就如来藏功德时,具有的神通如光明般,就像天眼通能看到远处的一切,或灯光可看到眼前的一切一样,如来藏具有明现的力量;无漏的智慧如同灯的暖热,如燧木燧垫摩擦般而生起暖热的智慧,焚烧无明习气的障垢;现前漏尽通如同光色一般,光色是清净无染的,而漏尽通可尽知一切。所以灯具有明现、暖热、光色,比喻果法功德具有神通、无漏智和漏尽通。


无垢处神通,智无垢真如,无别故与灯,光暖色同法。


【无垢处神通】无垢神通比喻为灯火的光芒,因光芒能遣除黑暗、照耀世界,五种神通也能照见一切万法 。


【智】无漏智比喻灯的温暖。灯的温暖炽热可燃尽灯芯、灯油,同理,无漏智可烧尽业和烦恼。


【无垢真如,无别故】灯的颜色比喻漏尽通,它无有杂染、可现见真如,是真正无碍明现的功德。


同理,所有的灯的颜色都能遣除垢染和暗晦。其色相表明真如法界的清净无染。



3、 以所依而分,有哪些行人的差别?观待个人修行有哪些分位的差别?

答:(1)以所依而分有凡夫真如、一至十地菩萨圣者真如、圆满佛陀的真如。如来照见了真如法性,观待如来藏的想、心、见有不同的差别,而对不同众生宣说了如来藏之理。如众生有颠倒想、颠倒心和颠倒见;菩萨已经部分清净,但有所知障未断除;佛陀是完全清净。


针对三种行人,能依如来藏有三种能见的差别。


A、凡夫是颠倒见,因为想、心、见全部颠倒之故。


凡夫的想——常乐我净为主的种种颠倒想;凡夫的心——充满了贪嗔痴慢嫉等各种颠倒心;凡夫的见——充满了六十种恶见、常见、断见、边执见、戒禁取见、萨迦耶见等各种见;或缘过去现在未来、缘五蕴等分门别类的各种邪见。这些见总称为颠倒见。


B、真谛者是圣者,他因现见到了真如法界、苦集灭谛的真谛而与凡夫相反。


C、如来就是如实见,因为他彻底摧毁了连同习气在内的一切障碍,没有任何戏论。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


(2)一共有三种分位:

A、凡夫位指不净位,因为是客尘染污遮障的阶段;


B、当修行达到菩萨位时,相续已有部分清净,但还有一部分未清净,所以叫不净净——不净和净兼而有之的阶段;


C、如来佛是极清净阶段。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不净众生界,染中净菩萨,最极清净者,是说为如来。”


4、 什么叫异生?

答:异生为凡夫的别名,因凡夫轮回六道,受种种别异的果报而生。即不同的生,今天转生到地狱,明天转生到天界,有种种不同的转生处;同时是一个一个地转生,并非依靠幻化所转生。


这样的凡夫异生,想、心、见均是颠倒的,经常有常、乐、我、净的想颠倒;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心、嫉妒心等的心颠倒;同时因这些烦恼的存在,产生常见、断见、六十种恶见等的见颠倒。


5、 如来藏如虚空遍行义是怎样的?

答:虚空无有分别、无有障碍,周遍一切色法,不管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虚空都没有任何差别。


虚空是无有质碍的假名,而色法是有质碍的。所以无论何处的虚空都是周遍的。


同理,心性无垢界,如是普行性,即心的自性光明本来无垢的法界也如实是无别普行周遍一切行者阶段。


《入楞伽经》云:“无垢如来藏,远离边无边,本识在蕴中,如金银在矿。”《经庄严论》亦云:“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


6、 宣说不变的道理,以及什么叫客尘,客尘与藏性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1)如来藏上一切功德本具、本来如是。就像日轮本具光芒,即使暂时被乌云遮障,当全分显露时就会大放光明。


《入楞伽经》云:“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衣金俱不坏,心离过亦然。”就像衣服被染污后,只要洗净就会恢复原有的样子;金子从矿中开采出来,就会显示它的真相。同理,如来藏功德本具,不是新生之法。


(2)客尘,客指烦恼不是永恒性,不是自性,是暂时性;尘,指垢染。如《楞伽经》中说旅客过夜不久住一样,客尘就是不久住、动摇变化之意。有情相续中的客尘是有为法,可以被净除。


(3)客尘与如来藏之间是有法与法性的关系。客尘是存留于如来藏性上的烦恼垢染,是为心变现出的,是心的幻化游舞。通过智慧之火可焚烧烦恼和业,最终显露如来藏本性。如来藏不是向外求取,而是向内反观而得。外观百法,不如内观一心。



往期参考答案链接汇总

(请直接点击下列文字,进入相应链接)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1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2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3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4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5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6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7课)

课后思考题答案分享(08课)


END



答案整理丨欣西

排版丨一心一意



踊跃做习题,欢迎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