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性论 Uttaratantra | 通往佛性的旅程 (24)
因无生,故无始。
因无住,故无中间。
因无灭,故无结束。
此三者不可分。
今天更新《宝性论》第二十四讲。
让我们开启一段到达兜率天的旅程。
愿大家一路欢喜。见字如见佛面。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五金刚句 : 证悟(续)
• 主讲人:宗萨钦哲仁波切
• 地点:法国多尔多涅(Dordogne)
• 翻译:宝性论读译小组
• 版权:Siddhartha’s Intent
205
非初中后无别异,无二离三垢分别,
证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师得见。
因无生,故无始。因无住,故无中间。因无灭,故无结束。此三者(无始、无中间与无结束)不可分。即使是「三身」的概念,也只是在相对层面上的假名安立;于实相上,三身不可分,没有所谓「三身」这回事。
既然没有染垢与分别念,它是「明」。我想你们能了解这点,如果你们了解之前讨论的「没有执着与遮障」的话。无执与无碍其实就是「明」的精髓、体性,但一般人无法了解,只有禅定状态中的瑜伽行者能够得见。
206
无量超过恒沙数,具诸不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法性身,尽断过失及习气。
法身具备五种功德特质:
这些是法身的五种功德,接下来是报身。
207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修众生解脱义,
事业犹如摩尼王,能现种种非彼体。
报身也有五种功德:
这的确很贴切地描述了我们的自心本性!现在讨论化身。
208
世间令置寂静道,成熟授记因色身,
不离法界恒安住,犹如诸色不离空。
化身做什么?初始,他试着鼓励轮回里的众生进入声闻乘的涅盘道;在中间时,他试着于大乘之道上成熟一切有情;最后,他授记道上修行的菩萨将于某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证悟,等等等等。这种化身也将不断出现于此世间或轮回之中,其方式如同所有形色的大种一直显现于空界。
这还会再解释,但再次地先以摘要说明。
209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盘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
「自生的遍知智慧」、「佛」、「殊胜证悟」、「凡夫所无法思议者」、「摧毁所有敌人或染污的胜利者」和「唯由自证智得以感知者」,所有这些不同的名号,都指同一件且唯一一件事──证悟。
210
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所有这些名号可归为三类:深奥、广大、殊胜的存在。因此,我们将它们归纳为三身。这是摘要。
211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足五种功德相。
再一次,在广泛阐述之前有另一个摘要。三身皆具有五种不同的特性与功德。
212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213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为什么法身是无为法?因为它无生、无住且无灭,你无法从生、住、灭的状态中辨识它。我们无法说它正在生起、持续或止灭,法身也无法在合一或分离的状态中被识出。它没有我和我所,它没有任何这些染污,也没有任何非染污的遮障,此指所知障。法身也没有禅定障,因此它无垢。它没有任何分别念。只有禅定状态中的瑜伽士能感知它。它是本初清净的,或者本初离于各种极端,因此法身是光明。
214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215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法身不可度量,因为它浩瀚无边。法身不可计数,因为它数量无尽。法身无法被感知及理解,因为它不是可以分析的对象。法身独特或不凡,因为只有佛具有它。法身具有最殊胜的清净功德,因为所有遮障尽皆净除。这些是对于法身功德更详尽的重复解释。
现在我们再次说明报身。
216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217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报身〕语享有无尽殊胜道的财富(圆满受用诸法故)。报身相包含三十二相好等的特性;那不仅是象征,也不仅是示现,那些功德是自然存在的。报身还具有无碍的悲心,表现为利益众生的无碍行为。于此同时,报身从都没有一丝分别念,没有利益众生的意图与计划,所有一切尽皆任运成就,如同如意宝。依据昆努仁波切(Khun Rinpoche)所说 ,我们可以将此珍宝理解为钻石,钻石会依其放置位置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色彩,但其中没有任何一种色彩是钻石具有的自性。
218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这些是报身的五种功德。基本上,报身的功德是语、身相、无碍悲心、无作意的行为,以及化现为各种相的能力,且其中没有一个是报身的真实相。我们继续解释相。
219
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
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
这则偈颂是又一次重复的说明。一个清透的珍宝会依其放置的位置,并依不同颜色的包覆,比如红色、蓝色或黄色的丝绸,而转换它的色彩。然而事实上,珍宝本身不曾转变自身的颜色。同样的,由于不同众生不同的意图、虔敬心和发愿,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看见报身相,但报身本身实无任何改变。
- 翻译/宝性论读译小组 -
- 版权/Siddhartha’s Intent -
宝性论 Uttaratantra下载
我们把陆续公布的《宝性论》重新放入百度网盘中
https://pan.baidu.com/s/1mpuEkeR_JDpVVtn7y50XJg?pwd=xb4j
提取码: xb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