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24课 * 甘露丸
把握安乐解脱的关键 精进闻思修行
佛法对众生具有重大的利益,如果没有佛法,众生会被烦恼和业力牵引,在轮回中一直痛苦下去,但听闻佛法后如理行持,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在轮回中流转的命运。因此,值遇佛法之后,每个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此时应当好好把握。在世间,学生时代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如果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教育,德智体有全面的发展,则一生都会受益。现在学习佛法的各位就像读书时代的学生,如今正是决定生生世世是安乐还是痛苦的关键阶段,所谓的“上去下去之关键”也是指现在身心自在的时候,因此各位要精进闻思修行,切莫荒废了大好时光。
佛法的教育非常重要。就像顽童不愿意去学校读书一样,凡夫很少愿意主动学习佛法。但不学佛法的后果是什么呢?这些不学佛者不要说无法成办来世的解脱,连即生的幸福安乐也得不到,而且会经常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相反,如果人们内心诚信佛法,行为也按照佛法来行持,这样的人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违犯法律,即生中会过得幸福快乐,来世也会获得善趣和解脱的安乐。
佛法具有不可估量的诸多利益,它不但对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众生究竟的解脱。我这样维护佛法,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个佛教徒,所以要全力以赴维护自己的宗派,连在梦中我都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偏袒之心。因为自己学习过世间的知识,也深入闻思过佛法,通过将世间的知识和佛法反复比较,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一切学问中,唯有佛法最为伟大,只有佛法才能对众生带来究竟的利益,由于自己有这样的定解和信心,才一再赞叹佛法的。
微小善根能感召广大福德
我们知道,以一碗青稞作供施也会得到无量福德,甚至以善心供养三宝一朵花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世尊在因地曾转生为一个穷人,一次他将一把豌豆撒向德护如来作供养,其中四粒豌豆落入德护如来的钵盂中,以此善根,他后来成为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微小的布施都能感召广大的果报,更何况在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七宝,以此上供三宝、下施众生,这样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但如果有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后,内心产生诚信心,外表仅以单手作礼,由此产生的善根福德胜过前者百千万倍。如佛经云:“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大般涅槃经》中也说,一个人在一个月中以种种美食、妙衣向一切众生作布施,另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中一心念佛,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前者。对阿弥陀佛恭敬合掌的功德,实际上对一切三宝的恭敬行为都有极大功德。
对阿弥陀佛和极乐生信心需要大福报
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产生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议,能听闻这样的道理需要很大的福报。佛经云:“若不积福德,不会闻此法,成就菩提者,彼将闻此语。”现在我们能听闻此法,说明前世积累过资粮,值遇过诸佛菩萨,道友们理应生起欢喜心。今后,大家应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产生信心,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尤其在临终时不要忘记祈祷发愿。
在临终时,虽然身体衰败了,但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努力念一句佛号、单手对佛作礼一次也很有意义。当然,临终的表现取决于生前的串习,如果只是懂一些佛法的道理,口头上讲起来天花乱坠,但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临终时就会跟一般的俗人一样,在迷乱和痛苦中死去,那就太可悲了。无论如何,真正的修行人在面对死亡时,一定要有不同于世间人的表现。
道友应该清楚,对末法时代的许多人来讲,一生能解脱的唯一方便法门,就是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念念不忘他的名号,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能这样修持,究竟的利益是可以往生净土,暂时的利益也非常大,可以遣除自己的寿障,延年益寿,与长期修持的长寿食子无有差别。也就是说,如果大家能诚心念佛,实际上与修持长寿法没有区别。当然,念佛一定要精进,这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不能是无病无恼时偶尔念几句佛号,应该不管有病无病、痛苦快乐,随时随地都要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诚信佛陀的较量功德
较量功德之理不是传说,而是佛陀以慧眼照见的真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诚信。凡夫的智慧非常有限,不可能超过诸佛菩萨,在涉及到善恶果报等甚深隐蔽之理时,必须以佛菩萨的教证为正量。有信心的人听到这些道理后,会生起欢喜心并真实趋入此道。而没有信心的人听到这些道理后,会觉得这只是佛教的说法,内心也会产生种种怀疑。不过这些人的怀疑没有任何依据,不可能对佛法的真理构成任何妨害,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对这些怀疑早就作了有力的破斥。
佛教徒为何恭敬合掌?
实际上对一切三宝的恭敬行为都有极大功德。很多世间人不理解佛教徒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些佛教徒弯腰合掌干什么?搞这些形式有什么用啊?其实这些行为并不是没用的形式。军人见到长官会行礼,服务员见到顾客也会鞠躬,这些世间的行为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三宝表示恭敬的行为当然更有无可否认的作用。许多佛经都宣说了恭敬三宝的功德,如《法华经》云:“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因此,今后大家在遇到三宝时,最好双手合十,如果双手合十不方便,可以单手作礼,如果两只手都腾不出来,可以低头敬礼。恭敬三宝是对自己的最大救护。
外在的行为能反映内在的恭敬心和信心,佛教徒不能离开对三宝的恭敬心和信心。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从他的行为和表情上就能看得出来。有时候,我带一些领导到寺院参观,有的领导虽然自称信仰佛教,但见到佛像时,表情依然如故,这说明他并没有信仰;而有的领导虽然不承认自己信佛,但见到佛像时,表情完全都变了,眼神特别虔诚,甚至还流下眼泪,这说明他是有信仰的。
听了恭敬三宝的功德后,道友们应当经常做恭敬三宝的行为,最好将这样的行为融入每天的生活。
诸根俱全是修法的顺源
如今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因为具备眼根而能见到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因为具备耳根而能听闻佛法、佛号;因为具备双手而能合掌、做种种善事……这都是以前行持善法的果报。我们可以见到,那些因为往昔造恶业而成为盲人、聋子、断臂的残疾人,他们不要说成办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甚至连很小的善事也无法做到:盲人看不到佛像,视力正常者即使做不了其他的善法,看见佛像也很有意义——不要说以信心看佛像,即便以嗔心看佛像也会种下解脱的因;聋子无法听闻佛法;断臂的人无法合掌……
当然,残疾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修行的机会,印光大师在解释《往生论》中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中的“根缺”时说:“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
不过,虽然印光大师有这样的讲法,但真正与诸根健全的人比起来,残疾人修持善法还是很困难的。因此,现在我们诸根健全,这正是修持佛法的良好顺缘,拥有这样的顺缘时一定要珍惜,否则一旦失去了这些顺缘,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有些人眼睛好时觉得无所谓,一旦失明后才体会到,从前能看到光明灿烂的世界是多么幸福啊!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现在大家通过听闻正法了知一些佛理,如明白了因果取舍、净土的庄严、空性法门的功德、观音心咒的功德、转经轮的功德、放生的功德,等等,此时应该精进行持这些善法。
即使以欢喜心作一次合掌,或者单手作礼一次,以此也将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些人不要觉得,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活在世界上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只要以信心对三宝作一个合掌,按照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这也有很大功德,获得人身已经非常有意义了。如果要背五部大论,对有些人来说也许很困难,但作一次合掌或者单手作礼一次是很简单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做得到。所以大家应该以欢喜心来尽己所能地行持善法。
修行要有长远心
希望汉地的佛教徒能像藏地的佛教徒那样,尽量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在有生之年坚持修行佛法。学佛要有长远心,不应该是短期行为。有些人今天拜见这位上师,明天拜见那位上师,过了两天又全部舍弃,这不是真正佛教徒的行为。大家应该一辈子行持佛法,无论到哪里去,无论遇到什么人,都不要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行为,要牢记法王如意宝最后的教言:“不要扰乱其他众生的心,也不要动摇自己修行的决心。”(即“莫失己道,勿扰他心”)
现在许多道友正在修持十万遍顶礼,完成这十万遍顶礼后,大家能不能每天顶礼一百遍?当然这不是强行规定,做不做看你们自己。这个功德现在你们看不出来,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有大利益。这就是积少成多的道理。如果一个儿童每天学三个生字,当时不一定看得出有什么大用处,但当他大学毕业时,回头一想就会知道:如果没有当初每天的学习,就根本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佛教徒需要学习传统文化
有时候我接触一些人,刚听到他的名衔时,什么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觉得这个人真了不起,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虽然他有一定的智慧,但在人格、接人待物等方面有不少缺点。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是这些人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光是世间人,佛教徒也需要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底子,也不一定会成为很好的佛教徒。即使是一个大成就者,如果他不按照共同的人规来行事,早上起来不洗脸、不刷牙,吃完饭不洗碗,这也很有可能令众生生邪见。所以大家既需要佛法的智慧,也要有随顺世间的智慧,行为必须如理如法。佛教需要的是这种高素质的佛教徒,不一定数量上要很多人。如果一个佛教徒的智慧、悲心、为人处世都非常不错,这样的一个人也能广弘佛法、救度无量众生;相反,如果表面上披着如来的袈裟,但内心没有任何功德,而且自私心很重,行为也不如法,天天造恶业,这样的佛教徒再多也没有意义。因此,表面上的信徒多不是目的,今后我们应当在提高佛教徒的素质上下工夫。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