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教言 >> 为什么精神导师更受人珍惜
返回
我想“上师”这个词,可能已经被现代某些上师难以言说的行为所污损了。别以为这仅仅是最近的现象,这种情况古已有之。我们甚至听说过6、7世纪发生在那烂陀大学里的故事,一些上师不按牌理出牌,而这些行为却被当成是不可思议的事迹,被年复一年地珍传与重述。所以谈论这个主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但它又非常值得讨论。此外,“上师”这个概念非常亚洲化,尤其是非常印度化。把它介绍给一种不同的文化、一种强调个体人权的文化时,就是另一回事了。幸好,虽则如此,也还是行得通的。在印度这样的地方,善知识、精神导师——或者先别谈精神导师,仅仅是一般师生关系的概念,都备受珍视。老师被认为是传授智慧的人,我指的还不是灵性上的智慧,而是一般的知识,譬如煮饭、木工、缝纫之类的事务,仅仅是为你传授这些知识的人,都备受珍视。许多谚语、诗篇和故事对此多有描述,像是:“有人给你黄金,有人给你钻石与珍珠,但都比不上给予你知识的人可贵。”知识是无价的。有人可以给你一公斤黄金,但那些黄金总有个价码;倘若有人能传授你知识,供你运用,那将是无价的。老师就是传授你知识的人。在传授知识或智慧的人当中,教导灵性层面知识与智慧的人更受重视,因为在佛教或印度文化的思维里,“灵性”这样的字眼含有超越此生的意义。有人可以教你煮饭,但这种知识只在现在堪用;如果有人教你祈祷或与上帝沟通,那就非常宝贵了。因为那些将在未来带给你安宁、解脱或天堂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事实,也是为什么精神导师更受人珍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