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若初有灭者,则无有后有;初有若不灭,亦无有后有。【每日一颂】《中论》
二十一观成坏品
庚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观成坏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能害自性存在之理;二、遮破存在之能立。
壬二(遮破存在之能立)分二:一、破现量之能立;二、破比量之能立。
癸二(破比量之能立)分二:一、以无生而破;二、以太过而破。
子二(以太过而破)分三:一、宣说太过;二、破离过之答复;三、摄义。
丑二(破离过之答复)分二:一、对方观点;二、破彼之观点。
寅二(破彼之观点)分二:一、承许相续不能出常断二边;二、宣说相续无有自性。
卯二(宣说相续无有自性)分三:一、前世灭与不灭都不生后世;二、前世正灭不生后世;三、前后世生灭一体不成立。
辰一(前世灭与不灭都不生后世):
若初有灭者,则无有后有;
初有若不灭,亦无有后有。
如果前世灭了,就不会产生后世;如果前世不灭,也不会产生后世。
颂词第一句中的“初有”是前世之意,第二句中“后有”是后世之意。
中观宗驳曰:所谓前后世的相续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果前世最后一刹那的本体已经灭尽,则无法产生后世的第一刹那;如果前世最后一刹那的本体未灭尽,也不能产生后世的第一刹那。具体而言:
◎前世已灭,不生后世
如果相续的因(前世)已经灭尽,那如何产生果(后世)呢?不可能产生。假如果(后世)能在灭法当中产生,它就有了无因生的过失,因为灭法即不存在的法,与石女的儿子无异。《显句论》云:“那就成了无因,如此一来,焚烧了的种子中也成了能生苗芽,那是不承许的。”因此,如果前世已经灭尽,就不可能产生后世。
◎前世未灭,不生后世
如果前世最后一刹那的本体没有灭尽,也不能产生后世的第一刹那。如果产生,就会有两个相续的过失,即前世未灭的一个相续众生,以及后世已生的一个相续众生;此外,还会有新众生产生的过失,比如,我现在是人的相续,后世会变成天人,如果我人的相续尚未灭尽,即未死之时,后世天人就产生了,那么此天人就成了我以外的一个新众生;再者,还会有后世无因生的过失,以及后世产生了前世相续仍然不灭,故而相续常有、因法不灭等诸多过失。
观察前后世的心或者五蕴身都可以。这样以理观察之后就会明白,无论前世灭还是不灭,都不能产生后世,既然如此,所谓连接前后世的相续如何成立呢?
◎分清二谛,是修学之关要
有些人可能产生疑惑:既然连接前后世的相续不存在,那怎么解释轮回呢?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前后世啊?
大家对此不用质疑,所谓的不存在,是指在胜义中不存在,在胜义当中,不仅前世从未产生过后世,昨天的我也从未产生过今天的我;不仅前后世、相续、轮回不存在,昨天和今天的心识,乃至一切万法都了不可得。但在名言中,对于相续与轮回的现象却不能否认,否则就有了断灭的过失。
空性对于名言无有任何危害。学习空性法一定要分清二谛,如果会区分,就走上了真正的解脱之道;如果不会区分,则可能由此而堕入恶趣。
大乘教法非常深奥,一般根基的人很难接受,就像对于《释迦牟尼佛广传》,不一定百分之百的人能接受一样,尤其前世是小乘种姓或者长期转生在旁生界的众生,对于很多大乘理念、教义根本无法接受;如果前世是大乘根基,对于这些道理以智慧观察之后,便很容易接受。根基不同,接受能力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佛陀住世时代也有。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