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207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0 月 15 日 佛 历 2564 年
རིག་འཛིན་འཇིགས་མེད་གླིང་པས།ཇི་ལྟར་མལ་ཡ་ཡི་ནགས་ཀློང་དུ།།རྣམ་པ་འཁྱམས་པའི་སྡོང་དུ་ཕལ་པ་ཡང་།།ཡལ་འདབ་བརླན་པས་ཙན་དན་དྲི་བསུང་ལྟར།།གང་ལ་བསྟེན་པ་དེ་ཡི་རྗེས་སུ་འགྲོ།།ཞེས་གསུངས།
枝叶浸润旃檀香,依止何人即随彼。
也就是说,就像玛拉雅树林当中,只要是一根普通的木根飘落进去,它都会被熏染成玛拉雅树的檀香的味道。同样道理,我们依止上师随行上师的身、口、意,慢慢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向善的、都是一种解脱的,都是一种利益的。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我们要亲近有智慧悲心来引导出离六道轮回的善知识,他们非常有经验,就可以帮助我们,善巧的度化我们。
所以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依靠之处,依止之处。依靠善知识我们可以发起菩提心,但是依止善知识也需要进行观察,并不能草率而行。有些人觉得外在的形象很重要。所以,他就依止了一个形象上的善知识。
这样一来他以色相而求上师,并不是求得上师真正相续当中的这种解脱知见,解脱的智悲之力。最后也可能因为色相的贪着,最终会误入歧途的。所以说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并不能单单看外在的色相,他是不是相好庄严,他是不是胖胖的像个大活佛,然后他是不是长得非常酷、非常帅。
其实上师善知识,为度化众生他会特意示现为相好庄严。有的时候,他可能因为宿世的因缘,特意会示现相貌丑陋,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观察上师相续当中,具不具足智悲力的功德。
就像《事师五十颂释》中讲过,依止上师,有时候师徒间要互相观察六年或十二年。就像以前,元帝忽必烈他依止八思巴尊者为上师的时候,他就很有智慧。
他观察六年之后对上师说:我观察了您六年了,现在确信您是具德的上师,请收我为徒吧。当时,八思巴尊者回答说:你观察了我六年,我也要观察你六年,看看你是不是具足弟子的法相。才能把最殊胜的佛法传授给你。
其实并不是上师吝啬而不愿意传授法义,而是看弟子能不能受持,如果不能够受持,即便再殊胜的法义,如同饮毒一般。但是如果上师善因根器宣说了适合之法,最终依止适合之法,也能迅速断除自相续当中的执着之心。
善知识应该如何观察,都需要具足哪些法相?这就是我们要了解和认知的一个事情。也就是五浊恶世众多经典续部里面讲到的善知识的法相有多种多样。但是完全俱全是最好的。
然而在末法年代,可能会有一些片面不具足的地方。这个也是世界的缺失之处,这个也是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最重要的上师的法相要具足菩提心,要具足大智慧。要具足能够引导众生的善巧方便力。如果这些不具足的话,我们依止他也不会获得任何利益和功德相。
《功德藏》里面讲到善知识的法相有非常多的条件,讲到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要得受灌顶而且并且持戒清净。
相续调柔,通达基道果的一切法义,要念修证圆满,并且能够自解自悟,能够悲心无量,利益众生,并且精进修学善法,琐事鲜少,要具足厌离心,能够劝他修行善法,善巧方便,摄受众生,并且具有殊胜的传承以及加持的方式能够摄受弟子,依止这样的上师就能够快速成就。”